對於成都東部新城“三岔湖”易名的建議,你怎麼看?

成都東部城市新區建設,是成都加快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重塑城市經濟地理、轉換城市發展動能、實現城市永續發展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在做強成渝主軸主幹、促進區域共榮共興,主動服務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全面落實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對於成都東部新城“三岔湖”易名的建議,你怎麼看?

成都東部新城

因此,如何建設好東部新城就成為“關鍵核心”,近日,成都發布了市信訪局會同市東部新城辦以“您的好建議,成都更美麗”為主題,開展東部新區建設專題人民建議徵集活動。

對於成都東部新城“三岔湖”易名的建議,你怎麼看?

意見建議截屏

本次建議涉及面廣,從產業佈局、城市發展、農業升級、百姓生活、教育醫療、道路建設等方方面面,並收集到許多徵集意見。然而昨日的一則“關於東部新城‘三岔湖’易名的建議”吸引了筆者的注意,特發佈出來,徵求一下各位讀者的意見。

對於成都東部新城“三岔湖”易名的建議,你怎麼看?

建議修改名字的簡陽三岔湖

建議原文如下:(成都市政府官方有發佈)

三岔湖成為成都市水域面積最大的湖泊,在東部新城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建設中承擔著十分重要的功能。

成都市委、市政府要求,將東部新城建設成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國際空港門戶樞紐、成渝相向發展的新興極核、引領新經濟發展的產業新城、彰顯天府文化的東部家園。

對於成都東部新城“三岔湖”易名的建議,你怎麼看?

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

為此,對三岔湖易名,使新的名字與這一最新定位相匹配,不僅十分必要,而且較為緊迫。

一、三岔湖名字的由來:

三岔湖原名三岔水庫,上世紀七十年代建成, 因水庫修建在三岔區域,故名三岔水庫。上世紀八十年代出於旅遊開發的考慮,更名三岔湖,再名百島湖,一個時期也曾並用三岔湖、百島湖之名。

對於成都東部新城“三岔湖”易名的建議,你怎麼看?

簡陽三岔湖實拍

至於“三岔鎮”的得名,是因場鎮建在絳溪邊上,初期街道為“丁”字佈局,形成三岔路口,故名“三岔鎮”。

二、三岔湖易名之必要:

1、 一個旅遊區或風景區的命名,應符合以下慣例:一是響亮、順口、易記,無生僻字。

2、二是能夠準確反映地方文化和旅遊區特色,特別是歷史文脈和民俗文化。

3、三是其意向有豐富的想象空間,令人嚮往。

4、四是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習俗,能夠傳達出吉祥、幸福、和諧等積極意義。

比對這一慣例,“三岔湖”這個名字過於平淡,僅反映其所在區域,“三岔”二字的意向過於狹窄,傳遞的意思也過於簡單。為此,三岔湖自建成三十九年來,特別是開發旅遊業後,一直都有對三岔湖易名的呼聲。

對於成都東部新城“三岔湖”易名的建議,你怎麼看?

三岔湖觀景臺

三、三岔湖易名可追尋的線索:

三岔湖易名可以從四個層面追尋線索:

(一)東部新城層面,東部新城特別是三岔湖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脈,主要表現在:

1、乾封古鎮、三岔古鎮、龍雲寺(今屬董家埂鄉)、五龍場等古鎮。

2、龍泉山、丹景山、龍神埂(在丹景鄉政府後側)、絳溪河、金河(在新鄉金河村)等自然風貌。

3、唐初太史令李淳風、南宋狀元許奕、民國 “六軍九旅十八團”等歷史人物。

據此,丹景湖、狀元湖、乾封湖、五龍湖等可作為易名備選。

對於成都東部新城“三岔湖”易名的建議,你怎麼看?

三岔湖實拍

(二)簡陽層面,簡陽層面,最具地方特徵的歷史符號,包括簡陽在不同朝代的稱謂,與成都市的區位關係(蜀都東來第一州),以及簡雍、簡州四狀元、董朗、周克芹、羅淑等歷史人物。據此,陽安湖、簡州湖、東來湖等可作為易名備選。

(三)成都層面,三岔湖位於成都市東南部,結合成都市的歷史符號,成都南湖、成都東湖、蓉城湖、錦城湖、金蓉湖、新蓉湖、興蓉湖等可作為易名備選,其中“南湖、東湖、錦城湖”已是成都市三個公園的名稱。

四、三岔湖易名的建議:

歸結起來,對三岔湖易名提出三條初步建議:三岔層面,建議易名“丹景湖”; 簡陽層面,建議易名“陽安湖”; 成都層面,建議易名“芙蓉海”(首推)。

對於成都東部新城“三岔湖”易名的建議,你怎麼看?

成都蓉城

分述如下:

(一)芙蓉海:芙蓉海作為三岔湖首推之易名,主要考慮如下:成都有“芙蓉城”之稱,簡稱“蓉城”或“蓉”。芙蓉是成都市市花,原產我國,以成都一帶栽培最多、歷史悠久。蜀後主孟昶(chǎng)時,在城牆上遍種芙蓉,“芙蓉城”因此而得名。在文化上,芙蓉花傳遞出貞操、高潔之士、美人、漂亮、純潔等積極意向。

海是指與“大洋”相連接的大面積鹹水區域,即大洋的邊緣部分。同時,我國西部和北方對某些湖泊也稱呼為“海”,如洱海、邛海、北海、中南海等等。

對於成都東部新城“三岔湖”易名的建議,你怎麼看?

芙蓉花

三岔湖易名“芙蓉海”, 既是名為“芙蓉的海子”,也兼具“芙蓉花海”之意。“芙蓉”契合成都“芙蓉城”這一歷史文化符號,“海”傳遞出自由、廣闊、夢想等文化意向,與該湖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的特徵相符,也與成都市第一大湖的地位相稱。

以三岔湖易名為“芙蓉海”為新的起點,通過政府性景觀綠化工程、規劃引導民間投資等途徑,在“芙蓉海”區域廣植芙蓉,波光花影,相映益妍,打造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芙蓉花觀賞基地和產業基地,形成“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的獨特景觀,可極大提升該湖的對外形象以及知名度、影響力,展示成都現代“芙蓉城”的華美風采。

“芙蓉海”必將隨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蜚聲海內外,對建設世界旅遊目的地核心區和國際一流旅遊休閒度假勝地也將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對於成都東部新城“三岔湖”易名的建議,你怎麼看?

簡陽三岔湖實拍

(二)丹景湖:“丹景”契合三岔湖北面的丹景山,為龍泉山脈第二高峰,有“五龍朝丹景”的勝景,在成都地區知譽度高,傳遞的地域信息明確,且山湖輝映,相應成景。

“丹景”在古文中是“紅日”的意思,唐李白 《送梁公昌從信安王北征》詩:“祖席留丹景,徵麾拂彩虹。” 王琦注引:“丹景,日也。”唐吳筠《遊仙》詩之三:“凌晨吸丹景,入夜飲黃月。”

因此,“丹景”有紅日東昇、朝氣蓬勃、紅紅火火、充滿活力的意向,也契合“丹景湖”地處龍泉山東面的地理位置。

對於成都東部新城“三岔湖”易名的建議,你怎麼看?

簡陽鰲山公園

(三)陽安湖:“陽安”是簡陽古名,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牛鞞縣置。以“陽安”為湖名,契合簡陽悠久的歷史,地理標誌明確,而且有“簡陽安順”之意,具有幸福安康、和諧安定的美好意向。

總結這位市民的意見反饋,從文化到城市發展,從三岔到簡陽、成都都有考慮,名字也是比較多的,但最後三個名字還是“很有意思”的。從東部新城的長期發展來看,或許是一個“好建議”,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有同樣的感覺呢?評論區等您哦~

服務成都東進,見證千年鉅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