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光伏行業迎來了海外市場的“大豐收”

在國內光伏市場建設放緩、國際貿易摩擦不斷的形勢下,全球最大的單晶硅光伏產品製造企業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產品海外銷售佔比從2017年的12%大幅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76%。今年上半年,隆基股份海外單晶組件對外銷售達到2.423吉瓦,同比增長252%。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1.11億元,同比增長41.0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0.09億元,同比增長53.76%,總資產516.15億元,同比增長30.15%,連續蟬聯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業。

“隆基股份從2016年中期開始向海外拓展,2018年‘5·31光伏新政’實施後,國內各大光伏企業紛紛瞄準海外市場,海外業務營收佔比逐步提升。為了開拓海外市場,隆基股份的業務部門架構已由原來的國內和海外的簡單劃分,調整為按照更細的市場大區進行劃分。”隆基股份公司總裁李振國說。

隆基股份馳騁海外的同時,我國光伏行業迎來了海外市場的“大豐收”。

受市場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不足12吉瓦,降幅超50%,集中式電站新增裝機約為6.8吉瓦,同比下降43.3%,分佈式光伏新增裝機約4.6吉瓦,同比下降61.7%。與此同時,上半年海外光伏市場表現亮眼,上半年全球裝機約47吉瓦,超出市場預期。海外市場的需求回升在去年已經顯現。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新增裝機約為106吉瓦,其中海外市場新增裝機約為61.7吉瓦,同比增長26.2%。

受海外市場帶動,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製造端繼續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主要製造企業呈現出產銷兩旺局面,基本保持滿產狀態。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上半年,我國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額達到106.1億美元,同比增長31.7%。其中,電池片出口額大幅增長,出口量超過2018年全年出口量;組件出口額大幅增長,出口量約36吉瓦,同比增長近1倍。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來看,龍頭製造企業下半年國際市場訂單充足,對於國內訂單,部分企業已經開始以訂單質量(價格和付款方式等)為依據,選擇性地進行接單。

“晶科一直秉持全球化均勻出貨,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原則,‘5·31光伏新政’之後,這一戰略大原則還是不變的,只是會在深度、廣度和密度上加強對新興市場的佈局和開拓,鞏固在這些市場的地位。”晶科能源公司副總裁錢晶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目前公司的客戶主要來自海外市場。

賽拉弗光伏系統有限公司總裁李綱表示,目前海外市場總體處於一個穩中有升的增長態勢,歐洲和東南亞是今年海外市場增長的兩大亮點,美國市場需求在去年基礎上也出現了大幅反彈。在這些區域,公司都有佈局,預計今年銷售額會有50%的提升。目前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除了市場全球化,製造全球化也能幫助有效規避貿易保護措施,公司未來的計劃是進一步加大全球化佈局。

值得注意的是,與上一輪中國光伏產業的全球擴張不同,如今的海外市場客戶不僅僅關心價格,更關注產品的質量和效率。在此背景下,技術創新成為推動中國光伏產品“走出去”的核心競爭力。近幾年,黑硅等高效電池技術在中國得到大範圍應用,N型雙面組件、異質結組件等領先技術正不斷走向成熟化,進而推動了中國優秀組件走向海外。

未來一段時間,海外市場仍將延續增長態勢。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今年全球需求預計為123吉瓦至149吉瓦。國際分析機構IHS對全球光伏市場預估同樣較為樂觀,預期將達到123吉瓦。

記者王軼辰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