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Russian”影響仍在,聊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背後的爭議

由動視原班人馬打造的《使命召喚:現代戰爭》已經推出市場超過了一週的時間,而作為使命召喚系列經典遊戲《現代戰爭》的重啟之作,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截止到上市首周這款遊戲便為動視帶來了超過6億美元的收入,這一數字足足比前作《使命召喚:黑色行動4》高了1億美金,憑藉著這個數字《使命召喚:現代戰爭》也得以成為了"使命召喚"系列遊戲史上首周營收最高的遊戲。

“No Russian”影響仍在,聊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背後的爭議

但儘管說新作在首周就讓官方大賺了一筆,但這款遊戲的評價卻呈現出了嚴重的兩極分化趨勢,一方面作品在媒體評分方面拿到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比如說在在知名評分網站Metacritic上拿到了82分,遊戲媒體IGN的評分也達到了8.2分,但是另一方面《使命召喚:現代戰爭》在玩家群體中口碑卻分化嚴重,在5700人參與評分的情況下僅僅拿到了3.2分 ,其中3895人都給出了超低分的負面評價。

事情怎麼看似乎都有些不合理,究竟是出於一個怎樣的原因,使得新作《使命召喚:現代戰爭》即打破了記錄又被玩家評為是史上最差的一款"使命召喚"遊戲呢?

不過在看到玩家的評論內容之後,一切又似乎都說得通了。

“No Russian”影響仍在,聊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背後的爭議

在點進遊戲瀏覽《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評分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在為這款遊戲留下負評的玩家中大多數都屬於使用俄語的俄羅斯玩家,而其餘少數使用英語的玩家給差評的理由則是由於《使命召喚:現代戰爭》中的政治隱喻問題,此情此景下讓我一下子聯想到了《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當中被稱為"No Russian"情節。

所以今天,在已經雲通了遊戲之後,就讓我們借這件事來聊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背後的爭議。

“No Russian”影響仍在,聊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背後的爭議

什麼是"No Russian"?

2009年推出的《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曾經一度因為其故事情節而飽受爭議,而使其飽受爭議的原因便是這個所謂的"No Russian"。

相信只要玩過這款遊戲的玩家一定對此有著深刻的印象,"No Russian"是《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中的第四個關卡,在這一關中與以往的遊戲中玩家們打擊恐怖勢力所不同的是,這次的任務要求玩家扮演一個潛入到恐怖勢力當中的特工,為了取得頭目的信任,他就必須參加恐怖分子們針對莫斯科扎卡耶夫國際機場的恐怖行動中,並且要向無辜的平民射擊。

在遊戲當中,這一段的情節被製作者設定成了是俄羅斯某組織自導自演的想要將恐怖行動甩鍋給美國進而引起美俄兩國之間衝突的一次行動,為了能夠成功的達到這一目標,恐怖組織的頭目更是在槍擊前特意強調"No Russian"(不準使用俄語)。

“No Russian”影響仍在,聊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背後的爭議

這一關卡所設計的任務可以說是整個遊戲中最殘酷的內容,遊戲在推出之後因為其中向平民射擊的內容而引起了廣泛的道德爭議,受到了來自宗教界以及政界的批評,同時有關於"電子遊戲是否有害"的議論也由此而展開,直到現在還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廣泛關注。

除此之外,遊戲中編劇將俄羅斯人作為這一惡行的始作俑者的設定也引起了俄羅斯社會的普遍不滿,以至於為了挽回俄羅斯玩家,動視做出了將俄羅斯版本的"No Russian"關卡整體移除的決定。

另外在日版與德國版中,遊戲則被調整為了只要玩家向平民射擊就會判定為任務失敗(與新作《使命召喚:現代戰爭》中的設定一樣,玩家誤傷平民會直接導致遊戲退回主頁面。)

“No Russian”影響仍在,聊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背後的爭議

面對著"No Russian"的爭議,雖然說動視負責設計這一塊內容的設計師澄清稱之所以在遊戲中設置這一關卡的原因並非是為了引發爭議或者夾帶自己的政治私貨,只是想要藉此推動遊戲劇情發展,並且通過這一段的故事來警示戰爭的殘酷,進而來表達"反戰"的思想。

不過話是這樣講的,但是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對他的解釋買賬,此後很長時間中人們都對此議論紛紛,比如說根據資料顯示,遊戲中的這部分內容就曾經在BBC的節目"The Big Question"(問題)中引發熱議,社會主流紛紛開始探討電子遊戲中所涉及到的暴力元素。

當時間來到2012年時,遊戲網站GameSpot編輯勞拉帕克還曾經探討過《現代戰爭2》中有關"No Russian"部分的劇情,而在文章中,她更是將包含這一情節的《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稱為是電子遊戲產業的"分水嶺",強調遊戲中不應該存在不合適的爭議性內容。

“No Russian”影響仍在,聊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背後的爭議

雖然說作為將"使命召喚"系列從"二戰"帶到"現代戰爭"的遊戲,我們都無可否認曾經的《現代戰爭》三部曲的成功與不可替代,但是同樣的,這個新的故事也為《使命召喚》留下了不少黑點與爭議,而這些爭議直到十年後的重啟之作《使命召喚:現代戰爭》依舊存在。

重啟的《現代戰爭》依舊帶有隱喻色彩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應該對於為何《使命召喚:現代戰爭》的玩家評分這麼低的原因多少已經有些瞭解了,不過,"No Russian"仍舊不能作為是造成這種局面的全部原因。

根據動視官方的解釋,2019年推出的《使命召喚:現代戰爭》是一部想要藉此來重新詮釋"現代戰爭"定義的一款遊戲,新作的遊戲內容與之前的《現代戰爭》三部曲並無關聯,希望人們不要把對前作的理解帶到這款遊戲中。

不過儘管如此,本身就作為是同名遊戲的《現代戰爭》仍然難以避免的被與此前的三部曲聯繫到了一起,並且雖然作為重啟版,但《使命召喚:現代戰爭》中仍舊存在不少誤導性的要素,這些因素最終共同導致了遊戲如今所面臨的局面。

“No Russian”影響仍在,聊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背後的爭議

在剛剛推出的重啟版《使命召喚:現代戰爭》中,官方藉助遊戲講述的是位於中東地區的一個經歷了幾十年內戰的虛構國家的故事,美國與俄羅斯雙方的勢力都因為內戰中恐怖勢力一方的攻擊而加入到了這場戰爭當中。

“No Russian”影響仍在,聊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背後的爭議

這樣看起來似乎遊戲劇情的設定上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假如說深入探究的話,我們又能夠發現遊戲中所夾帶的對俄羅斯的偏見與隱喻。

雖然說本次的重啟版《使命召喚:現代戰爭》所講述的是一個虛構的戰爭故事,但是實際上游戲也有著現實中真實的事件背景,,那就是發生在上世紀90那年代時的中東波斯灣戰爭以及近代的敘利亞戰爭,本身這些事情的發生與俄羅斯都沒有太大的關係,或者寫在明面上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在遊戲的劇情中,編劇卻將俄羅斯一方設定成了是為恐怖勢力提供武器的一方。

另外在遊戲中關鍵劇情"死亡公路"中,遊戲中將這一章節的故事劇情設定為是俄羅斯軍隊對平民進行了轟炸,但實際上這部分的內容則是改編自上世紀90年代的科威特戰爭中,當伊拉克從科威特撤回時聯合國部隊飛機對伊拉克軍隊與平民進行無差別轟炸的歷史事件。

這種非常明顯的夾帶著個人政治偏見的行為就和"No Russian"一樣讓不少人都非常反感,並且在遊戲當中關於上述這種帶有著明顯個人政治傾向的內容還有很多,在此就不過多敘述了。

“No Russian”影響仍在,聊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背後的爭議

雖然說遊戲製作方一直都在強調遊戲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並且表示這個故事實際上可以看作是發生在舊的現代戰爭三部曲的平行世界的故事,但假如說你有玩過或者說至少有看過這款遊戲的視頻或者直播的話,那麼我想沒有人能夠說這款遊戲與之前的作品毫無關聯,至少說以"No Russian"為代表的飽受爭議的內容仍舊在這款遊戲中通過不同的方式表現了出來,這也是新作剛一推出便受到爭議的重要原因。

關於遊戲中的戰爭,《現代戰爭》的可取之處

電子遊戲常常被稱為是第九藝術,之所以這樣講的原因是因為玩家在遊戲的過程中往往具有很強的代入感,能夠讓玩家如設身處地般的去體驗故事,這也是使得《使命召喚》系列飽受爭議的其中一個原因。

當然了,《使命召喚:現代戰爭》也並不是毫無可取之處的,雖然說遊戲中的一些設定不合理,但遊戲中發生的慘劇卻是現實中發生過的。

“No Russian”影響仍在,聊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背後的爭議

假如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現代戰爭》的話,官方在遊戲中所呈現出的是一個陰暗、殘酷的戰爭世界,雖然說玩家在遊戲的過程中會受到任務要求而做出一些殘酷的行為,但換個角度這種行為實際上更像是現實世界中發生的真實戰爭的樣子,在真實的戰爭中,難道作為士兵他們就願意去殺戮嗎?我想至少並不全是。

因此,雖然偏執如《現代戰爭》,但其實其內部還帶有著一絲反戰的意味,而如果說真的有人因為這款遊戲而更加的反對戰爭的話,那麼也不失為是一件好事,這也是一些玩家對於《使命召喚》系列遊戲的另一種思考。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背後的爭議聲大體如此。

“No Russian”影響仍在,聊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背後的爭議

最後小天想說:佛語有云"有過痛苦,方知眾生痛苦",無論你作為是討厭《使命召喚》中的隱喻與傾向的一方也好,亦或是喜歡這類射擊遊戲的玩家也好,都希望玩家在玩過遊戲之後能夠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