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評職稱改革正在進行,廣電人也在期待……

文| 趙 兵

來源| “人民日報政文”(ID:rmrbzhw)

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側重考察其實際工作業績,放寬學歷、論文等要求。全国评职称改革正在进行,广电人也在期待……

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於2017年印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之後,很多領域已啟動落實工作。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印發《關於深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工作。

在完善評價標準方面,《意見》提出,把品德放在職稱評價的首位,實行學術不端行為“一票否決制”;注重論著質量,淡化數量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將代表性成果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內容,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力。

在創新評價機制方面,《意見》提出,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側重考察其實際工作業績,放寬學歷、論文等要求。

在職稱制度與用人制度關係方面,《意見》還提出,在崗位聘用中實現人員能上能下;進一步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民間智庫及自由職業研究人員職稱評審通道。

在改進管理與服務方面,《意見》提出,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人才智力密集的單位按照管理權限自主開展職稱評審。

以下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有哪些重點舉措?》全文:

▍在完善評價標準方面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做學問,注重政治標準和學術標準、繼承性和民族性、原創性和時代性、系統性和專業性相統一。

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把品德放在職稱評價的首位,實行學術不端行為“一票否決制”。

堅持創新和質量導向,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注重考察科研人員的專業性和創造性。

注重論著質量,淡化數量要求,改變簡單以出版社和刊物等級等判定成果質量、評價人才的做法,適當發揮引文數據在科研評價中的作用,

避免絕對化。

堅持分類評價,根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決策諮詢研究等不同崗位科研人員及科研活動特點,分類制定人才評價標準。

推行等效評價制,發表於中央主要媒體併產生重要影響的理論文章,以及為重要決策所採納的建言獻策成果,在職稱評審中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著作具有同等效力。

推行代表作制度,將代表性成果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內容,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力。

▍在創新評價機制方面

針對不同類型和層次人才的特點,綜合採用多種評價方式,提高評價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對決策諮詢類成果、委託項目成果,可將使用單位、委託單位意見作為評價的重要參考。

向優秀科研人員和艱苦邊遠地區科研人員傾斜,取得重大基礎研究突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側重考察其實際工作業績,放寬學歷、論文等要求。

▍在職稱制度與用人制度關係方面

促進職稱制度與用人制度相銜接,堅持評以適用、以用促評,把職稱評審結果作為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據,實現職稱評價結果與人才聘用、考核、晉升等用人制度有機銜接。

加強聘後管理,對不符合崗位要求、不能履行崗位職責或考核不合格人員,可按照有關規定調整崗位、低聘或者解聘,在崗位聘用中實現人員能上能下。

促進職稱評價與人才流動有效銜接,進一步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民間智庫及自由職業研究人員職稱評審通道。

▍在改進管理與服務方面

科學界定、合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

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人才智力密集的單位按照管理權限自主開展職稱評審。

優化評審服務,加強職稱評審信息化建設,簡化申報手續和審核環節,推動評審信息互通共享。

加強評審監管,完善職稱評審公開公示制度,完善評審專家責任和信譽制度,實施退出和問責機制,加強對評價全過程的監督管理。

廣電的評職稱制度會改革嗎?我們在期待……

全国评职称改革正在进行,广电人也在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