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別人的是面子,帶給自己的卻是禍患

生活中,好人壞人,是是非非,總是如此的捉摸不定。

如何判斷是否好人,只有真正經歷了事情才能確定,斷不可以表面現象來判斷,

比如對待無情的人,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樣的人可能不是什麼好人。

但無情的人並不一定是壞人,做事無情也並不是非要傷害他人,可能只是一種保護自己和做事成功的手段罷了。

留給別人的是面子,帶給自己的卻是禍患

那麼,做一個無情的人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處事無情雖令人討厭,卻勝在有威勢。

公司領導處事無情,通常能讓下屬敬畏。大多時候,一個管理者“無情”遠比他“溫情”更能令人提高辦事效率。

冷著面孔不講人情自然不會受到下屬喜歡,但是卻能令下屬不敢放肆。這是做無情的人的第一個好處。

其次,很多人不喜歡應酬,那麼“無情”的形象就會產生適當的阻嚇作用,大大減少你的應酬。也就是說,利用“無情”為自己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再次,好人傾向於笑臉迎人;“無情的人”總板著臉反而會塑造出嚴肅、認真、令人肅然起敬的形象。

留給別人的是面子,帶給自己的卻是禍患

從上面幾點做“無情之人”的好處能夠看出,無情並不是真的無情,只是一種做人的心機。

東漢洛陽令董宣,敢於不看主人的面子,打了“狗”,為自己贏得了“強項令”的美譽。雖然因此被傷,疼痛難忍,但畢竟打狗成功。

事情是這樣的,光武帝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家奴,仗著主人的權勢,在光天化日之下殺人後僅僅在公主家躲了一段時間,就大搖大擺地陪公主出遊。

董宣知道後,專門在街上等候,將家奴當場抓獲,並當著公主的面將其活活打死。

公主頓覺顏面無光,匆忙進攻請劉秀治董宣不敬之罪。劉秀命人將董宣綁緊皇宮,要活活把他抽死。

董宣說:“陛下包庇親屬的家奴枉殺良民,何以治天下?”

話剛說完就頭撞門楹,頓時血流滿面。

劉秀被董宣的剛正所震懾,只好讓步,說董宣只要向公主叩頭謝罪,就放了他,董宣不肯。

宦官硬按著他的頭,他仍不願低頭,“強項令”由此而得名。

董宣敢於不畏強權,不看主人面子而打狗;包拯敢於不看主人面子鍘陳世美。

他們的故事雖然都變成了千古美談,但畢竟是鳳毛麟角。

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中,為面子而活的人實在是數不勝數。

顧忌主人面子,還要顧忌奴才面子;顧忌朋友面子,還得顧忌家人面子,等等。

留給別人的是面子,帶給自己的卻是禍患

那面子到底該不該留,留了對不對,不能一言論之,得根據事情發生的條件跟情況來論斷。

看人說話的危害在於它不是看是非曲直,而是根據別人的面子而說,這樣就很可能產生“表裡不一”的小人嘴臉。

看面子說話,雖然是嘴上功夫,卻也非常厲害,不可小看。

想要成功,不能不看別人面子,但是也決不能只看面子,要知道對面子的真假虛實,總不是我們能輕易把握的。

如果給那些令人反感的人面子,那他們不但會不領情,還有可能得寸進尺,對我們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