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委徵集不良“校園貸”案件線索

本報訊(記者 任潔)近年來,不良“校園貸”事件時有發生,嚴重侵犯了學生的合法權益,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教育部、公安部10月31日發出徵集令,向廣大師生、家長征集不良“校園貸”線索。

不良“校園貸”是指一些非法機構通過“零利息”“超便捷”“零風險”等虛假宣傳,誘騙在校學生向其借款,最終引誘借款學生跌入“套路貸”“高利貸”陷阱,“小貸”滾成“鉅債”。不良“校園貸”的本質是打著善意的幌子,行詐騙、敲詐之實。

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聯合治理下,不良“校園貸”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但嚴防嚴治下,部分不法機構依然在暴利誘惑下鋌而走險,仍有一些學生上當受騙。為此,教育部、公安部將聯合有關部門對不良“校園貸”機構進行嚴厲打擊。

為及時準確掌握相關線索,兩部委在“中國學生資助”微信公眾號開通“不良‘校園貸’舉報通道”,希望廣大學生和家長積極參與,準確提供線索信息;兩部委將為舉報線索者嚴格保密。

教育部提醒廣大在校學生頭腦保持清醒,對廣告宣稱的“免費”“優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增強防範意識,提高對網貸業務甄別、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輕信。同時,花錢要理性,不盲目攀比,不貪圖享樂,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借錢走“正道”。如果確需貸款,一定要選擇安全係數高、信用口碑好的國家正規金融機構的借貸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