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仰口覓天洞,天上的街市

嶗山仰口覓天洞,天上的街市

嶗山也去了很多地方,可是一直沒有蘇仰口。

總覺得仰口沒有什麼好看的風景。

但是,沒有去過,總是遺憾,無論如何,費去一次,就沒有遺憾了。

嶗山仰口山門就對著大海,爬山的路不是很陡,拾級而上,隔不多遠就是一處風景,遊玩之後,少做休息,再奔赴下一站。

進山門不久就到了太平宮,太平宮後邊左側不遠就是獅子峰和綿羊石。右側就是猶龍洞和混元石。

繼續往上走,路遇仙桃石和壽字峰。而後不遠就是覓天洞,穿過覓天洞,就真的到了天上的街市,天苑。天苑是這次遊覽的最後一個景點,也是非常讓人流連忘返的。

下山的路是另外一條路,因為覓天洞只能一個人通過只能上不能下,所以這條路不能原路返回,下山的路是另外一條路。

1太平宮,故事有點悲涼

一如其他的景區,仰口景區也是全部石頭臺階,沿著石階登山,一步一步,如逛公園。

前行不遠,就看見路兩側各有一株粗逾環抱的古松,虯枝交錯,針葉披拂,粗的我可能一個人摟不過來,抬頭仰望,也看不到樹頂。

傳為宋初建宮時所植,在嶗山古松中首屈一指。

松側有兩方巨石,石上舊刻“疑是幻境”四字。

過了這兩顆古樹,走不了多遠就是太平宮,這麼塊就到達景點,也讓我驚喜,必經來就是為了看風景的看的風景越多越好不是為了走冤枉路的。

在嶗山現存的寺觀中,太平宮是有史料可考的最古的道觀。據明朝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和清朝順治十年(1653年)重修太平宮的碑文記載,太平宮是宋太祖趙匡胤(960年-976年)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立的道場,因落成於太平興國年間,故初名太平興國院,後改名為太平宮。

太平宮的殿宇,呈“品”字形,院門的照壁上單線鉤刻“海上宮殿”四個大字。

正殿舊祀三清和玉皇,配殿東祀三官,西奉真武,修整時,又重塑了一些神像。

西院闢有茶室,院中有井名“龍涎”,井側石上刻明代山東提學鄒善的詩一首。東院有鍾亭,內懸新鑄仿古鐵鐘一口,列為一景,名曰“上苑曉鍾”。

我當然要進去看看,跟別的宮殿差不多都是供奉著好多神,我進去看的時候一個道士在寫字,我看了它一眼,他也抬頭看我,我沒吭聲,轉身就走,他對著我的背影說,:“燒個香吧,供奉媽祖的。”

我一聽,什麼,媽祖?媽祖不是福建的神嗎怎麼會來到這裡?我重新回頭一看可不就是媽祖?一般這裡供奉玉皇大帝觀世音之類的,為什麼這裡供奉媽祖?什麼意思呢?

宮裡有好幾進院落,錯落有致,兩側各有一個側門事鎖著的。

院子裡有好多粗壯的大樹,一看就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樹上都繫著好多的紅繩。特別的喜慶。

我到一處偏殿,看到一個井蓋,上面有一把大鎖鎖著,井蓋上還壓著一些碎石頭,上面寫著鎖龍池。難道底下鎖著一條龍?為什麼玩鎖它?我很好奇,可是百度了好久沒有找到答案。

大概這也是太平宮的魅力之一,它又自己的秘密,吸引著我們去探索。

鎖龍池裡,一定埋藏這一個美麗的故事。

我想知道,又不想知道。

因為我感覺,那個故事,一定有些悲傷有點蒼涼。

究竟犯了什麼樣的錯,那隻龍被永遠鎖在安不見天日的地下,永遠不能有出頭之日?

太平宮裡,有多少不平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