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鼓勵發展家庭農場,農民應該如何起步?掌握了這三點再入手

隨著農村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農民掙錢和致富的手段逐漸變得多樣化了,如果說以前農民種地的方式和形式都比較傳統的話,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農場也開始冒頭,和傳統的種植有所不同,家庭農場指的是以家庭為單位,形成的從事規模化、集約化和商品化生產和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早在2013年,國家就已經提出了家庭農場的概念,在這短短几年的時間裡,家庭農場也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元的發展過程。家庭農場主要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來實現規模經營,根據數據統計,到去年年底全國範圍內的家庭農場經營總面積為1.6億畝,農場數量達到了60多萬個。

 國家鼓勵發展家庭農場,農民應該如何起步?掌握了這三點再入手

國家之所以扶持和鼓勵農民發展家庭農場,是因為在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的情況下,農村土地存在大量閒置和利用率不高的情況,家庭農場可以讓這些閒置土地重新開發利用,同時家庭農場的經營方式還能讓農產品的種類更加豐富,品質也有所提高,這些都有利於實現農村利益的最大化,那麼國家5年裡扶持出的60多萬個家庭農場,都在農村賺到錢了嗎?

 國家鼓勵發展家庭農場,農民應該如何起步?掌握了這三點再入手

根據農村農業部提供的數據,到2018年底,這一年從全國的家庭農場中銷售出去的農產品總額達到了1946億元,平均下來每個農場一年的銷售大約有30多萬元,從表面上來看這樣的數字十分可觀,不過正如有經驗的農民所說,看上去風光無限的家庭農場, 實際上經營起來也有不少的問題。

 國家鼓勵發展家庭農場,農民應該如何起步?掌握了這三點再入手

一方面,很多農民一來是對家庭農場的認識和了解並不深入,也不懂得適度經營的原則,只懂得盲目追求家庭農場的經營面積,在經營管理和農產品質量把關方面卻做得不到位,導致雖然農場規模擴大了,經濟效益卻反而出現了下降。另一方面,在各種農業生產要素的成本逐年上漲的情況下,家庭農產的經營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如果沒有專業的指導,足夠的資金支持和風險保障,經營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很大。

總而言之,中國家庭農場的發展仍然處於起步階段,要想長遠健康的發展還需要克服不少的困難,不過有了國家的扶持,相信有不少的農民朋友都想加入家庭農場的經營隊伍中,那麼農民應該如何起步呢?

 國家鼓勵發展家庭農場,農民應該如何起步?掌握了這三點再入手

首先對農民來說,家庭農場的經營要懂得創造特色,農產品生意說起來簡單, 但是如果大多數農場種出來的農產品都如出一轍,只會讓它們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只有高品質,有特色的產品,例如市面上少見的優質蔬菜和水果,加上有創意的包裝和推廣,才能幫助它們站穩腳跟。其次,經營家庭農場要懂得舍大取小,雖說家庭農場不能小打小鬧,但是也並不是說規模越大就越好,有數據顯示,500畝以上的農場利潤反而是最低的。

 國家鼓勵發展家庭農場,農民應該如何起步?掌握了這三點再入手

最後,從家庭農場的發展趨勢來看,實現規模化,多樣化和一體化,才是家庭農場未來的發展方向,讓農戶打通從生態養殖、餐飲加工到銷售這一完整的鏈條,才能讓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最大化。如果農民掌握了這三點之後再入手,家庭農場的起步和經營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關於家庭農場的發展,你還有哪些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