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養殖業發生的5大變化

中國未來養殖業發生的5大變化

最近很多經銷商很困惑,甚至對未來失去信心。要麼是得過且過,要麼是走一步看一步,總之,很多人進入了“焦慮期”。經銷商為什麼會焦慮?原因大致是兩點:一是看不透未來,二是找不準定位。看不透未來,自然無法定位,所以,在這裡,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未來養殖業會有什麼什麼變化?然後才是我們的“應變”。

一、散養戶到專業化

很多人說散養戶會消失,會走向規模養殖。在這裡,我表示有不同的意見。我們說的散養戶和規模化是以數量來分類的,而數量並不代表競爭力!這一點,在豬價低迷的2014年上半年已經被證實。規模化並不代表競爭力更強。

而 我們不應根據規模來分類,而應根據本質(屬性)來分類,這樣,更科學,更能體現競爭力水平。我們這裡講的散養戶,不僅是規模小,也是養殖不專業的一個群體。散養戶養殖不專業,養殖業不是他最主要的收入,所以,被淘汰是必然。而專業化的養殖戶,可能規模不是很大,但卻有很強的競爭力。例如養30-50頭母豬的專業戶,養得好,成本低,反而更有競爭力。所以,未來的變化之一,是從“散養戶”(非專業)到專業化。

最近行業的變化,它的本質是不專業向專業過渡;專業的淘汰不專業的。而不是規模的淘汰散養的。

二、從數量型到品質型

中國改革開放比較晚晚,而人口又多的不得了,所以,最初養殖的盈利機會是滿足“量”的需求。而今天,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與日俱增,對肉蛋奶的消費有了更高的品質需求。很多人說恆大做畜牧會失敗,我倒不那麼認為,恆大切入畜牧業是從“需求”著手,而不是從技術進步,反而有更大的溢價空間,這個空間,給了恆大更多的機會。

今天很多的養殖者,生產依然是以數量和成本為導向,這其中盈利的空間很有限。大路貨永遠只能是微利,這是事實,是商界規律。而需求一旦疲軟、行情小幅變化,很容易虧本。

三、從省錢思維到溢價思維

我曾經在多種場合都說過一句話:“中國當下養殖業的盈利本質:是養殖者賺養殖者的錢”。什麼意思?是養得好的賺養不好的那部分人的錢;或者是成本低的,賺成本高的那部分人的錢。而不是去賺消費者的錢。

搞養殖而不是搞經營,因此思維受限:省錢的空間是有限的,稍微飼料波動,疫情出現,利潤就沒有了。而溢價思維,則是以小誒這為導向,想著如何把好的肉蛋奶賣出更高的價格。說白了,省錢思維是養殖思維的體現;而溢價思維則是經營思維的註解。

四、從養殖型到經營型

我經常給蛋雞場的老闆灌輸這樣的思維:“為什麼會有”淘汰雞“?因為他只盯著雞蛋!為什麼不是賣老母雞,順便賣點”副產物“-雞蛋?

如果是經營思維,那麼就需要綜合考慮、系統籌劃:

1、養什麼樣的品種可以賣出高價?

2、 如何把老母雞賣出價值?

3、 什麼樣的蛋品利潤空間更大?

4、 如何通過建設品牌來實現品牌溢價?

5、如何把雞糞價值最大化?-把雞糞加工成有機肥?

這種(經營)思維是把雞場看成一個生產多種產品的工廠,而不是盯著雞屁股下的幾個雞蛋。

五、從單打獨鬥到協同合作

中國的養殖戶過去是”大群體、小規模“,和那些以資本形式進入養殖業的企業相比:眼界有限、實力有限,所以,想做產業鏈是不現實的。但做產業鏈會有更強的競爭力,所以,需要協同合作!人為什麼要合作?-為了互補!那麼合作的基礎是什麼?是對方有你想要而又不具備的東西!如果通過互補和協同可以實現產業鏈價值的話,那麼必須要具備”合作精神“!合作精神的本質是”包容“和”價值補位“,如果沒有包容,協同合作是一種空話。但懂得並擁有合作精神的人,更有可能把握未來,佔盡先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