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烹出致富“招牌菜”

●張麗

秋收時節,機聲隆隆、碩果累累,在十師一八二團,隨著團場綜合配套改革的實施,各連隊“兩委”找準發展路,搭好增收平臺,用心、用情,烹出職工緻富“招牌菜”。

“我種地的同時養了一群牛,還牽頭成立養牛合作社,今年估計能賺40多萬元。”

“我依託團裡優惠政策養了75頭牛,又種了玉米,今年保守估計能有50萬元收入。”

一八二團四連職工馮海濤、高振倫告訴筆者他們致富的秘訣:一個家庭決不能只有一項收入來源,要多條腿走路。

在種養結合、增收致富道路中,四連“兩委”整合連隊資源,精準定位,將養殖能手和種地高手強強聯合,以點帶面、示範帶動。經過2年的引導、摸索,從個別引領到家家戶戶搞養殖,養殖能手遍地開花。目前,全連60%的職工從單一種植中跳出來,走上了生態種養結合的發展致富之路,越來越多的職工嚐到了甜頭,產業結構也越發趨於多樣化,灰天鵝、小龍蝦、藏香豬、螃蟹等特色養殖的發展,為該團生態養殖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與四連隔河相望的一連,黨支部書記方東帶頭試種的辣椒新品種喜獲豐收,在他的帶動下,職工觀念不斷轉變,產業結構越發合理。

“今年以來,各連職工自發組織,多次前往我試種的辣椒地進行觀摩學習,打探產量、銷量,看了今年辣椒的長勢,大家都有了信心,決心明年跟著一塊種植辣椒。”方東告訴筆者,辣椒、哈密瓜等新品種的引進,改變了一八二團農業種植“老三樣”的格局,產業結構呈現出多樣化,職工增收致富有了更多選擇。

“我們主要藉助連隊地域優勢,重點引導職工從事二、三產業。” 一八二團三連黨支部書記於新軍介紹說,如今像頂山惠民超市、鑫霞有限公司生態沙棘雞養殖等個體經濟越來越多,解決了富餘勞動力就業的同時,也為該連脫貧攻堅提供了動力支撐。目前,三連從事二、三產業的職工人數佔全連職工的三分之一,形成了家家戶戶有錢掙,人人有事做的良好局面。

今年,在團黨委及各連隊“兩委”支持引領下,一八二團各連收入過百萬元的職工不再鮮見,50萬元以上的屢見不鮮,超過20萬的不勝枚舉,創下了近年新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