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上"雨中行"

9月20日,山樵君等"貴州秋季八日行"一行十四人,清早從貴州鎮遠古城出發,直奔本次貴州之旅的最後一站——梵淨山。

早上不到八點,梵淨山景區廣場已經有不少遊客在排隊等候,以乘坐景區中巴擺渡車到達上山的索道口。

景區的早晨,天空灰濛濛的,僅有東方天際有一條縫出現了微弱的亮光。在排隊等候時,導遊羅小姐向我們介紹了有關景區的情況。

梵淨山,取意為梵天淨土,位於貴州省銅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3縣交界處,系橫亙於貴州、重慶、湖南、湖北四地的武陵山脈的第一主峰,是五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中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和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認定的“世界自然遺產”,被稱為貴州的“第一名山”。

梵淨山上

在當地,有“到梵淨山遊玩,三分看天氣,七分看運氣”之說。意思表明,在梵淨山上游覽,你要有心理準備,經常會碰到不理想的天氣。

看著陰沉沉的天空,聯繫當地的俗語……山樵君想:難道今天,我們就會是運氣較差的那一批人嗎?

經過漫長的等待,我們終於坐上了通往索道入口的擺渡車。

擺渡車艱難地盤旋在彎急坡陡的公路上,汽車馬達不時發出巨大的轟鳴聲,有的遊客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出,更不敢往車窗外看。

因為,上山的道路都是貼壁而建,下方即是深不見底的山谷。每每拐彎處,車頭好像已經懸空伸出了路外,假如……,山樵君不敢往下想。

在索道入口處,是一個多環的緩衝欄,人們一個接一個慢慢地前移。“又不是黃金週,怎麼這麼多人啊!”焦急的人們不時發出感慨。我想,這種現象也許與貴州省對外省遊客實行的門票、高速過路費優惠有關吧。

坐上纜車,我們很快就到了索道的出口。一出索道口,山樵君就明白了導遊為什麼一再叮囑大家“上山一定要帶好雨具”。不過,忘記帶雨具也不要緊,索道出口處有賣的,只是價格比山下貴一些。

梵淨山上

果不其然,索道外面已經下起了小雨,出口處已經被五顏六色的雨具裝扮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雖然天空下著小雨,但也不能立馬“打道回府”啊。沒有猶豫,沒有抱怨,人們穿好雨衣、打著雨傘,沿著蜿蜒的木製棧道慢慢上行。

這時,大家心中都有一個期盼,希望今天能鴻運臨頭,天氣轉好,順利登上紅雲金頂,欣賞到“雲瀑、禪霧、佛光、幻影”天下奇觀。據說,在雨過天晴後的上午9點和下午4點,幸運的話,能欣賞到四大奇觀中的某些景觀。

經過艱難的攀行,我們終於來到了梵淨山的“形象大使”——蘑菇石景點。蘑菇石,就像她的名字一樣,上大下小,狀如新鮮的蘑菇,看似一觸即倒,卻是“我自巋然不動”,此石已經在風吹雨打中屹立了10億年之久。

如今,蘑菇石不僅是梵淨山的標誌,更是貴州省美麗的名片。她已走出貴州,走向中國,走向世界,走進了莊嚴的人民大會堂。

雖然雨越來越大,但穿著雨衣、打著雨傘來此參觀的人卻熱情不減,人們或集體、或單獨,以蘑菇石為背景,拍照留念……

梵淨山上

山風獵獵,秋雨陣陣,白霧茫茫……人、石、霧渾然一體,自成一景。

由於雨越來越大,為了避免意外事故發生,我們隨著人流經承恩寺緩緩下山。

下山途中,山樵君碰到了一位來自東北的老者,這位老者已經是第三次登梵淨山了,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老者說,第一次是三十年前的公務出差,這次他是和老伴一起來的,本想乘著秋季天氣好,能欣賞到梵淨山的全景,了卻一下此生的心願,但事與願違。老者表示,也許有生之年還會再來。

聽完老者的話,我不禁對老者肅然起敬,感佩老者的執著和堅韌。

梵淨山上

說實話,本次貴州之旅,山樵君就是衝著梵淨山和黃果樹大瀑布而來,大瀑布美景已經如願以償,但這次到梵淨山卻碰到了雨天,不能游完全程,沒有看到形似逼真的“萬米長佛”,沒有登上晨霧繚繞的“紅雲金頂”,更沒有碰到神秘神奇的“佛光幻影”……心中不免有些遺憾。

但看到滿山樹幹樹枝上掛滿的“青苔墜”“青苔鏈”、紮根於岩石的茂盛植株和來自天南地北雨中登山的遊客……這些,不是梵淨山又一道精彩而又浪漫的風景嗎?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世間萬事萬物,莫不如此。

漫漫人生路,總是充滿道道坎坷、重重挫折,由無數個不如意、無數個不圓滿疊加而成。只要我們信念堅定,努力前行,就一定會完成心中的夙願、實現人生的夢想!

梵淨山上
梵淨山上
梵淨山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