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蓮胡楊鑑初心

7月25日上午,在美麗的新疆伊吾縣城,在濮陽市—伊吾縣對口援疆工作座談會暨捐資儀式上,我市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華龍區,分別向結對幫扶對象伊吾縣前山鄉、鹽池鎮、吐葫蘆鄉和山南開發區捐贈援疆扶貧資金20萬元。這只是我市和三縣一區對口援疆成果的一小部分,最能體現濮陽人民對伊吾人民深情厚誼的,是我市第九批援疆幹部(人才)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是國家戰略,必須長期堅持。“中央有號召,河南有部署,濮陽有行動,並且我們的行動卓有成效!”在點評我市對口援疆工作時,市委常委、河南援疆前指黨委副書記、副總指揮徐慧前說,濮陽市第九批對口援疆工作從2017年2月開始以來,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大力支持。市委書記宋殿宇不僅高度重視關心支持我市援疆工作,而且兩次千里迢迢親臨哈密市一線指導工作、慰問援疆幹部(人才)。市領導的關懷支持,加上援疆幹部(人才)在各自崗位勤勤懇懇、擔當奉獻,使濮陽市的援疆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走在了全省前列。

中共伊吾縣委副書記、濮陽市援疆伊吾指揮部指揮長王坤,則是用具體數字對我市對口援疆(伊吾)工作的成效進行了闡釋:15類48個援疆項目共投入資金2.07億元,實現了項目開工率、資金到位率、項目完工率三個100%,項目建設在中組部、國家發改委考核時名列前茅;濮陽援疆醫療隊共接診病人5.2萬餘例,深入鄉村義診158次,開展新技術新項目67項,培訓及講課240餘次。事蹟被《河南日報》、《大河報》、《新疆日報》、人民網、大河網、鳳凰網等媒體專題報道,成為河南醫療援疆的一張亮麗名片;我市及三縣一區在全省率先與伊吾縣及四個鄉鎮區簽訂對口援疆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我市旅遊部門、人民醫院率先與伊吾縣旅遊局、人民醫院簽訂行業共建協議,率先開啟柔性(短期)援疆工作……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我們不妨從我市援疆工作諸多亮點中取其一二,以管窺濮陽第九批援疆人的風采和付出。

當好人民健康“守護神”

位於東天山北麓的伊吾縣,地處邊陲,總人口2.3萬人,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由於地理位置、生產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方面的原因,當地屬於高血壓和糖尿病高發區,加之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看病就醫難多年困擾著廣大農牧民。

儘管在入疆之前有思想準備,但一到伊吾,我市第九批援疆工作隊中的7名醫療隊員,還是對縣人民醫院當時的種種景象感到吃驚:全院有在職員工89名,有執業醫師證或執業助理醫師證的僅有5人,科室主任大部分還是住院醫師,難以勝任最基礎的臨床工作;雖然設置了99張床位,但每個科室只有兩三名住院患者;婦產科一個月僅有兩三名產婦分娩;急診科只能處理一些常見病,基本沒有搶救危重病人的經驗;醫院先進的儀器不少,卻基本沒有人會用……患者對醫院的醫療技術不認可,大部分病人寧願翻山越嶺轉到哈密市治療,縣醫院基本上就是一個“中轉站”。

“看病就醫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切實解決好制約縣醫院發展的關鍵問題,努力解決好群眾的看病就醫難題,這既是伊吾人民的期盼,也是我們開展援疆工作的最佳切入點。”王坤要求援疆醫療隊要明確任務、紮實推進,切實提高醫院的疾病救治水平,服務好、守護好伊吾各族人民的身體健康。來自濮陽市人民醫院的高湘玲是援疆醫療隊隊長,也是伊吾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她帶領6名隊員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公立醫院改革,協助伊吾縣人民醫院就規範醫療秩序、提高整體醫療水平制訂了科學而翔實的計劃。

自援疆開始,一項項打基礎利長遠的發展舉措,在伊吾縣人民醫院陸續推出,如花次第開放:實行績效考核管理,實施援疆醫療專家師帶徒制度,開展病歷質控活動,開展全員急救培訓,建立“大醫無疆”和“伊吾醫患溝通交流群”微信群,建立規範的手術室,選送醫護人員到濮陽培訓,與濮陽市人民醫院實現遠程會診,等等。

與此同時,伊吾全縣城鄉遍吹防病治病、健康科普春風:與伊吾縣電視臺聯合舉辦“伊吾健康大講堂”,普及常見疾病防治知識和孕婦圍產期保健知識等,全民健康體檢、為邊遠地區群眾免費送醫送藥等活動堅持不輟,涉及縣域內農牧民的急救知識及技能培訓、全縣機關事業單位的國防急救培訓等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

作為援疆醫療隊的後援團,我市有關方面也給予伊吾縣人民醫院大力支持。市政府向伊吾縣人民醫院贈送2輛救護車;市人民醫院向其贈送了遠程會診設備,29位醫療專家每日可提供遠程診斷、遠程病理、遠程影像等服務。同時,選派市各醫療單位10名醫療骨幹,到伊吾縣各醫療機構進行為期半年至一年的援助服務,伊吾縣人民醫院選派11名醫護人員到市人民醫院接受短期培訓;先後邀請11名醫療專家,到伊吾縣人民醫院開展坐診、授課、手術……努力做好醫療技術“傳幫帶”工作,有力提升了全縣的整體醫療水平。

天道酬勤。且看我市援疆醫療隊員用心血與汗水換來的一組組數字:從2017年2月至目前,伊吾縣人民醫院共接診病人5.2萬餘例,開展重大手術970餘臺,開展遠程會診560餘次,開展新業務新項目67項;舉辦各類培訓240餘次,受訓人員達7660人次,錄製科普節目10餘個;深入鄉村義診158次,免費發放藥品價值5.2萬元,實現全縣35個自然村、4個社區醫療援疆全覆蓋。

數字反映的是變化,而變化帶來的是欣喜:如今的伊吾縣人民醫院,醫療管理日趨規範,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縣域內就診率由援疆前不足40%增加至80%以上,基本上實現了“大病不出縣”的目標,從根本上解決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冠心病患者庫爾班老人,再也不必翻越東天山去哈密看病了,因為濮陽的專家能手到病除;脈管炎患者玉努斯·拜然木,再也不必害怕雙腿截肢,因為濮陽“神醫”老李有靈丹妙藥;結婚多年未孕的阿迪拉終於當上了媽媽,因為得到了高湘玲院長的精心治療……濮陽援疆醫療隊員靠著“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精神,克服種種困難,用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贏得了伊吾人民的高度讚譽。

一組組數字、一個個事例,就像伊吾河裡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它們和更多的浪花匯聚起來、簇擁前行,就是那條悠長而歡快的河,滋養著伊吾廣袤的大地,也見證著邊疆人民不斷提升的幸福生活。

種好群眾增收“搖錢樹”

要想富,上項目。從2017年年初至目前,我市共投入援疆資金2.07億元,實施民生、教育、文化、旅遊、安防、生態恢復等援疆項目48個。王坤說,幹工作要有抓手,援疆工作的最好抓手,就是要針對伊吾實際,上項目、興產業,以此促進受援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不僅是對新項目,對已投產見效的企業,王坤對其生產經營也非常關注,千方百計支持其做大做強。河南中駝奶業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援疆企業,2018年已建成投產,年產值3000餘萬元,直接帶動當地700餘名農牧民增收。為幫助該企業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濟效益,王坤經常去企業調研,協調解決第二條生產線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圍繞擴大養殖規模、提高養殖效益,他深入到鹽池、下馬崖等鄉鎮養殖戶家中調查研究,宣傳推介新的飼養技術,確保他們通過養殖駱駝實實在在地實現增收。

經常跟王坤下鄉調研的伊吾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魏振作說:“為把‘三農’工作做紮實,王書記經常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跑遍了我們伊吾縣所有鄉村和場區,瞭解群眾生產生活,指導農業農村發展,千方百計尋找致富門路,增加農牧民的收入。”

哈密瓜是伊吾縣的特色農產品,是農民的“金瓜瓜”“致富瓜”。近年來,面對外地哈密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作為主抓農業的縣委副書記,王坤多次深入哈密瓜主產區淖毛湖鎮調研,理出了該縣哈密瓜生產走“特色、綠色、有機、品牌”的發展道路。王坤還勉勵匯樂果園老闆馬海博等種植大戶,引進優質品種,實行標準化管理,並實行錯時種植、錯峰上市。經過精心培育,如今,該縣的哈密瓜品牌更加響亮,對農民增收的促進作用也更加明顯,去年哈密瓜產業增加產值1800萬元,“淖毛湖”牌哈密瓜獲得第十九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

“為確保農牧產品質量,拉伸產業鏈條,擴大市場佔有率,伊吾縣注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中駝奶業、玉龍奶業、華創沙棘等一批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建成投產或加快建設;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完成了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實驗室建設,組織開展實驗室‘雙認證’工作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促成中國網庫集團、南樂電商協會等70餘家企業與伊吾有關方面達成多項合作意向……”談起近年來伊吾縣農牧業的發展,王坤如數家珍。

伊吾縣發展旅遊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發展振興該縣的旅遊業,濮陽援疆工作隊積極參與當地整體旅遊規劃及旅遊體制機制改革;策劃援疆專列、媒體推介等宣傳營銷活動;邀請業界專家學者把脈問診、洽談合作,促成西部礦業集團與伊吾縣合作經營胡楊林景區;組織鄉鎮分管領導及旅遊致富帶頭人赴河南參加全域旅遊、鄉村旅遊培訓;深入鄉村社區現場解讀旅遊扶貧富民相關政策,推動伊吾縣旅遊業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援疆幹部羅樹錄擔任伊吾縣文體廣旅局副局長兩年多來,堅持每週抽出時間下鄉調研,跑遍了全縣3個鎮、4個鄉、2個開發區,參與起草了10餘份旅遊規劃設計方案和文件;每月都要到鄉村農牧民夜校講課,指導農牧民如何開辦農(牧)家樂,靠發展旅遊增收。在離胡楊林景區最近的村莊淖毛湖鎮克爾賽村,維吾爾族婦女阿娜爾古麗和丈夫在羅樹錄的極力勸導下,於2017年5月開辦了第一家農家樂,當年就掙了8萬元,去年又收入十幾萬元。眼瞅著她家“嘩嘩”地掙錢,該村及鄰村村民紛紛開起了農家樂。目前,伊吾縣已發展農(牧)家樂40餘家,當地百姓高興地稱之為不出家門就能掙錢的“搖錢樹”。

守好民族團結“生命線”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濮陽援疆工作隊將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族團結重要性的論述和教導銘記於心,並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他們滿懷真情與少數民族結親認友,紮實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先後與30戶少數民族家庭,建立了結親戶或聯繫戶關係,堅持每月下沉結親住戶5至15天,與少數民族親戚密切交往,真正把結對親戚當作血脈相連的親人,同時積極開展去極端化思想引導,宣傳中華民族大家庭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

作為伊吾縣委副書記、濮陽援疆伊吾指揮部指揮長,王坤始終堅持把宣傳好、維護好民族團結作為頭等大事對待,認真謀劃和落實。每週一,只要能擠出時間,他就一定要去所包的吐葫蘆鄉甘溝村參加每週一次的升國旗儀式,利用這個機會向農牧民宣傳黨的惠民政策、治疆方略、民族宗教政策等。該村黨支部書記熱娜古麗說:“王書記在我們甘溝包村,帶領我們‘兩委’班子健全了各項制度,理出了發展思路,村裡85戶他都去過,大事小情他都清楚,老百姓打心眼裡佩服王書記。”

並非只是在甘溝村,只要到鄉村調研,王坤都要深入村民家中,與各族群眾拉家常、問寒暖,有時還搭手幹農活、喂牲口。他時常提醒自己和隊員:要和各民族群眾真正建立起感情,裝樣子不行,擺架子更不行,只有實打實幫助他們解難題、辦好事,他們才會認可你。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不管到哪裡,他總是盡其所能,幫助各族群眾念好“難唸的經”,如幫助貧困戶斯拉木汗、再帕古麗、夏依旦等找到稱心的工作,幫助老黨員阿不都的兒子調動工作,幫助身體不好的農牧民檢查身體……

將心比心,換得真心。斯拉木汗當上邊境巡邊員後,不善言語的他為了表達謝意,把在巡邊時撿到的一顆瑪瑙石,加工成一個小掛件送給王坤。在甘溝村入住“親戚戶”時,女主人古麗扎擔心王坤不習慣當地飲食,早上給他熬米粥、蒸花捲……“這些事雖然都很細小,但是確實讓我感受到了少數民族群眾對我們的真誠和善意,確實讓我們很感動、很欣慰!”王坤深有感慨地說。

同樣令人感動的,還有濮陽援疆工作隊的全體隊員。關於他們和少數民族群眾之間的情誼,關於民族團結友愛的故事,幾乎每個隊員都可以信手拈來幾例——

援疆醫生王冰的一個徒弟是維吾爾族女孩迪拉熱·帕爾哈提。王冰剛到伊吾時,她大學畢業剛上班不久,缺乏臨床經驗。王冰悉心傳授兩個月,又送她到濮陽市人民醫院學習三個月,使迪拉熱很快成為合格的醫生。王冰除了向迪拉熱傳授業務技能,還經常給她講厚重的中原文化,帶她到開封老家做客。每次探親回來,王冰都會給迪拉熱帶一大堆禮物。去年7月,迪拉熱結婚,王冰特意送給她一件十分珍貴的汴繡,迪拉熱常把自家的饢餅等帶給王冰,逢年過節,還邀請王冰到家裡吃飯。時光讓師徒倆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迪拉熱平時在單位喊王冰“老師”,私下裡與王冰微信交流的時候,都喊他“大大”(維吾爾語“父親”)。“王老師不僅在業務上對我幫助很大,還教會我如何做人,在生活上處處照顧我,就像一位父親。”迪拉熱動情地說。

援疆醫生韓永亮,2017年3月參加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時,和古麗巴哈爾·吐爾迪結成親戚。“當時老人手裡緊緊抱著一頂維吾爾族帽子,一見到我就笑著把帽子塞到了我的懷裡。”韓永亮說,從那時起,他就覺得自己在新疆有了一個家,多了一位姐姐。老人右手殘疾,獨自一人生活,平時生病了,都是韓永亮跑前跑後,做飯送藥。老人也把韓永亮當成了自己的親弟弟。2018年12月21日凌晨兩點鐘,老人突發腸梗阻,韓永亮冒著零下27度的嚴寒把老人背進了醫院,一路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冷風一吹,額頭上都結了冰。CT檢查、辦住院手續、灌腸治療、晝夜陪護……老人痊癒後,逢人就說:“我以前生病怕沒人知道,睡覺時不敢關門,門鎖每天都用絲巾塞著,怕門自動關上。現在好了,有了我的醫生弟弟,我什麼都不怕了,生病也可以放心睡覺,門鎖再也不用塞絲巾了!”

…………

不是每朵花都能盛開在天山上,雪蓮做到了;不是每棵樹都能屹立在戈壁裡,胡楊做到了;不是每個人都能來援疆,濮陽第九批援疆人做到了。冰山戈壁履使命,雪蓮胡楊鑑初心。記者在伊吾採訪期間,對濮陽援疆工作隊為伊吾縣所做的一切,伊吾縣委書記李光澤給予高度評價,他說:“濮陽第九批援疆隊是最努力、最勤奮的工作隊,取得的成績得到了伊吾縣老百姓的高度認可,真正做到了群眾滿意,政府滿意!”

千里援疆路,濃濃兩地情。8月25日至26日,市委書記宋殿宇第二次率隊到我市援疆一線考察指導對口援疆工作時,對我市第九批援疆工作隊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勉勵隊員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忠誠履職、再接再厲,切實做好援疆工作。他表示,濮陽將一如既往地重視援疆工作,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實效,開展精準援助、對口援助、高效援助,實現優勢互補、效用協同,譜寫共同奔小康、共築中國夢的新篇章!

援疆是情懷,更是責任和堅守

王坤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回想三年的援疆歷程,我想說:援疆是情懷,更是責任和堅守!

2017年2月,作為濮陽援疆工作隊長,我帶領8名隊員踏上伊吾這片土地,戈壁灘路上滿是積雪,道路顛簸難行。但是,剛進入伊吾縣城,我看到了夾道歡迎的幹部群眾,我看到了他們發自內心的熱情,我看到了他們期盼的眼神,我瞬間感覺到了自己揹負的責任有多大!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我,不能辜負了他們的期望!

我作為一名援疆幹部,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多謀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憂,身體力行,率先垂範。2017年以來,伊吾縣共實施安居、衛生、教育、文化、旅遊、安防、生態恢復等援疆項目48個,投入援疆資金2.07億元;作為援疆幹部,努力做好援受雙方溝通合作的橋樑紐帶,實現兩地的交往、交流、交融。邀請濮陽市黨政代表團考察訪問哈密市和伊吾縣,商討對口援疆事宜:簽署兩地對口援疆交流合作框架協議;開通兩地遠程醫療會診平臺;選派醫護人員到濮陽市人民醫院開展短期醫療業務技術培訓;選派專家到伊吾縣幫助開展全民健康體檢工作;組織伊吾青少年到河南開展“手拉手”融情實踐夏令營活動……

援疆是責任、是擔當,更是堅守。援疆以來,工作中、生活上不知道遇到過多少困難和挫折,不管是項目洽談,市縣對接;不管是自己身患重病做手術,還是老父親患結腸息肉做手術,我都一一堅持下來了。因為我是援疆隊長,我是隊員的主心骨,我必須堅守,堅守這份赤誠和信念!

(記者 楊少軍 周源 賀德敬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