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同齡人|種道珍:我要在歌聲裡高唱祖國,高唱青春

走進棗莊人民公園,就聽到一陣嘹亮的歌聲,他們是一支老年樂隊,在他們中有一位共和國同齡人,她叫種道珍。

共和國同齡人|種道珍:我要在歌聲裡高唱祖國,高唱青春


種道珍1949年11月在棗莊市薛城區陶莊礦出生,1966年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到蘭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支援邊疆建設,成為一名光榮的支邊青年。“那時穿著黃軍裝,戴著大紅花,礦上的書記敲鑼打鼓的歡送我們,一直送到山家林車站,哎呀,特別美!”種道珍回憶,“那一批棗莊大概有800多男女青年,我們礦上就有200多個,我們告別了父母,告別了家鄉,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到邊疆去建設祖國,保衛祖國。”

共和國同齡人|種道珍:我要在歌聲裡高唱祖國,高唱青春


共和國同齡人|種道珍:我要在歌聲裡高唱祖國,高唱青春


種道珍和戰友們踏上西去的列車,開始了兵團人生,他們來到了河西走廊,開荒種地,紮下根來。“我所在的是甘肅農建十一師三團十連,當時是在酒泉,下河清農場。我們和部隊形式是一樣的,也要訓練,只是不戴領章帽徽,白天跑步,晚上緊急集合,除了這些還要種地、打糧食。”種道珍描述,“收成的時候,成千上萬的兵團戰士打糧食,用麻袋堆成垛,成山成垛的糧食支援給國家。那種熱火朝天的景象我現在都記得,那樣的豐收景象真是高興啊。”

共和國同齡人|種道珍:我要在歌聲裡高唱祖國,高唱青春


少年奔前程,勇赴西陲,屯墾戍邊舍大好青春。從長城腳下到祁連山間,自戈壁瀚海到荒漠險灘,就這樣,種道珍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支邊青年在甘肅支援生產建設一干就是15年。“一開始那裡很荒涼,沒有人煙,條件也艱苦,那裡天涼,夏天午睡也要蓋被子。我們也是克服很多困難,從安營紮寨到建市建鎮。我們種花、種菜,也養豬、養羊,還做豆腐,家家都養雞,都很有幹勁。我在那裡成了家,兩個孩子都在那裡出生的。”種道珍說,“當時以為會一輩子留在那裡了,後來國家政策調整,絕大部分的支邊青年又回到了家鄉。”1981年,種道珍一家回到棗莊陶莊煤礦,她在陶莊煤礦服務公司工作。

共和國同齡人|種道珍:我要在歌聲裡高唱祖國,高唱青春


如今已經退休的種道珍,常常和戰友們相聚。“我們5年就會大聚一次。最近的這次是在2016年,是我們1966年參加建設兵團支援邊疆建設50年聚會。”種道珍說,“戰友們相見格外激動,都相擁而泣。”翻開50週年紀念冊,能看到當年一張張風華正茂的臉如今已兩鬢斑白,但那段火熱的青春時代走過來的艱辛歷程彷彿還在耀動著。

共和國同齡人|種道珍:我要在歌聲裡高唱祖國,高唱青春


個性樂觀的種道珍熱愛文藝,如今每天到人民公園和老年樂隊們一起一展歌喉,“原來年輕時就愛唱歌,我一輩子愛唱。”種道珍笑著說。對於家鄉的變化種道珍也是感慨萬千,“原來一顆煙就能逛滿城,現在已經建設的這麼大了,還有很多可以逛的好去處,東湖、萬畝石榴園、臺兒莊古城,還有鐵道游擊隊。”種道珍說,“我們有BRT,這個實在太好了,又快又方便。我們老年樂隊經常坐著BRT去這些地方唱歌。”

曾經青春無悔的付出,如今安享晚年,種道珍說,“這就是我這一代,堅定對事業的憧憬,對生活的美好期待,我要一直歌唱,高唱祖國,高唱青春,高唱美好生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米娜)

共和國同齡人|種道珍:我要在歌聲裡高唱祖國,高唱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