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瓷之白瓷,你要知道的不僅僅是定窯|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真知堂:為什麼要看圖斷窯口?因為這是高古瓷器鑑定的必備武器。和明清瓷器不同以紋飾鑑定為主不同的是,高古瓷鑑定多以器型鑑定為主。圖中這件唾壺,器型非常早。後世絕少見。釉色白中閃青,則是白瓷早期的特徵。

瓷器鑑定真知堂:高古瓷看器型,是因為很多高古瓷都是地方窯口,有著地方特色。再加上跨度時間特別長,還有時代特徵。如瓜楞型瓷器,一般多為晚唐、五代時期作品,是模仿銀器所做。

瓷器鑑定真知堂:作為酒壺的壺,唐代叫做注子,又叫做偏提。早期的壺都是水桶狀直上直下的,出水的流很短,沒有執手的把。以長沙窯壺為典型代表。

瓷器鑑定真知堂:後來加上了把手,所以叫做偏提。還有一種提樑壺,是把提手放在壺上方,這種設計就不好加蓋子了。圖為五代時期提樑壺。

瓷器鑑定真知堂:早期的瓷器器型以象生瓷為多,多模仿動物造型或貼塑動植物紋樣,五代到北宋早期還流行這種工藝,北宋中期後就越來越少見了。

瓷器鑑定真知堂:早期的壺流都短,越往後流變得越長。早期的壺流開得很高,一般都在肩上,後來的壺流多開到腹部或徑部。熟悉了器型的演變過程,對鑑定瓷器有很大的幫助。

瓷器鑑定真知堂:很多固執的國寶幫朋友,自以為是,認定自己收藏的就是國寶。其實,對於專業人員來說,從器型上就可知道他收藏的所謂國寶都是臆造品。這是怎麼回事呢?

瓷器鑑定真知堂:以哥窯為例,專業學者對館藏的每件哥窯真品都爛熟於心,包括官窯,汝窯,鈞窯,定窯,龍泉窯所有器型都很熟悉。出現一件所謂民藏哥窯,他的大腦就會進行比對。完全不符合官窯類瓷器特徵的,則會被懷疑或否定,這才是科學的鑑定態度。

瓷器鑑定真知堂:某個窯口或門類的專家,由於長時間對此窯口或門類進行分析研究,不可避免的要接觸到此類文物真品,時間長了,就記住了這類文物的特徵,產生了慣性。就好像父母熟悉自己的兒女一樣。

瓷器鑑定真知堂:所以,對於有志於研究瓷器鑑定這門學問的朋友而言,養成天天接觸,瞭解瓷器真品圖片的習慣,比長期對著你買回來的寶貝要強數十倍。你的藏品是否到代不好說,長期接觸真跡自然會養成好眼力,但長期接觸贗品則會把眼睛看壞了。所謂國寶幫,就是天天抱著自己的假東西看,越看越喜歡的那類。

瓷器鑑定真知堂:對於沒有很高辨識力的朋友,不建議網上尋找圖片。最好親自去博物館拍攝或購買權威正版圖集。沒有時間的,可以關注真知堂,每天為你推送的,都是來源可靠的館藏文物或海內外大拍行成交的可靠文物圖片。無需置疑,如果你看到沒見過的器型和釉色,應該收藏起來仔細揣摩。長此以往,則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