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課堂:定投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價值投資法

在說方法之前,我們先來解答一個疑問。

很多人都說,打開各種網站或者App搜索基金的時候,都會發現裡面眼花繚亂,比如一個“中證500指數基金”,就有十幾種不重樣的。那麼我們應該怎麼選擇呢?

其實這件事也不復雜。你可以把“滬深300”、“中證500”這樣的指數理解成西瓜。西瓜麼,味道都是差不多的,也不只有一家能賣。所以,就像不同的西瓜攤都會賣西瓜一樣,不同的基金公司都會開發針對同一個指數的指數基金產品,它們之間基本是大同小異的。

投資課堂:定投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價值投資法

1、基金的差異

不過,一些細微的差別我們還是要注意,其中主要有三個:

第一,成本和費用。

現在你應該已經明白一點點成本上的區別對我們的長期收益有多大的影響了,所以在挑選各家基金的時候,記得多看一眼成本。

第二,資金規模。

也就是一個指數基金產品到底有多少資金買。比如“大成滬深300指數A”這隻基金,你可以查到它的規模在20億人民幣左右,這就是比較大的一隻基金。規模大,就不會受到各種資金贖回的影響,也不會輕易地被清盤,所以選擇起來也更安心一些。一般來說,基金規模在兩三億以上是比較ok的。

第三,跟蹤誤差。

說白了就是,各家基金公司在跟蹤同一個指數,比如“滬深300”指數的時候,實操起來會多少有一點差別。因為這涉及每天實際的交易買賣、跟蹤頻率等等。所以跟蹤誤差越小,說明基金的管理能力越強。不過對於非常流行的主要指數來說,各家基金公司的水平差距不會太大,可以放心購買。

投資課堂:定投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價值投資法

有時候我們還會看到基金名字帶有A、B、C這樣的後綴,比如剛才我們提到的“大成滬深300指數A”。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也很簡單,ABC類的基金主要是用來區分收費方式的:A類基金指的是“前端收費”,也就是你買的時候申購費就扣除了;而B類基金是“後端收費”,也就是買的時候不扣除申購費,等你贖回的時候再扣除。

目前總體來說,A類基金還是市場主流,很多基金公司也不設置B類基金,它們之間的收費區別也沒有那麼大。而C類基金是不設立申購和贖回費的,但是要按日提取一個不算低的銷售服務費,所以本質上是服務那些快進快出的短線投資者的,不適合長期投資。

還有一些同學會好奇一般的指數基金和ETF的區別。有時候我們也把一般的指數基金叫做場外基金,而ETF叫做場內基金。簡單來說,它們之間有這麼幾個區別:

1)場外基金一般通過銀行、網銀、投資的網站或者App直接購買,而場內基金,顧名思義,要在證券公司開戶,就像買賣股票一樣買賣;

2)也正因為ETF這種場內基金和股票很像,所以你買入的價格就是你買入那個時點的價格,一般每10~15秒刷新一次。而場外基金統一按照當天收盤價結算;

3)兩邊的交易費率不同。雖然每家情況不一樣,但是總體來說場內基金的整體費用會稍低一些。

投資課堂:定投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價值投資法

當然,除此之外,場內場外基金還有一些到賬時間、能不能買分級基金的區別,但是相信你也感覺到了,這兩種選擇區別不算很大。場外基金雖然費用稍高一點點,但是品種比較豐富,而且可以設置定投扣款,省時省力。

2、定投指數基金的好處

說回我們的主題。我們為什麼要“定投”指數基金呢?

這裡的定投,指的通常是定期和定量來投資。比如每週投資滬深300指數基金500塊錢,然後長期堅持下去,就有更大的概率獲得比較滿意的收益率。

那麼“定投”為什麼是有效的呢?總的來說能總結出來這麼幾點:

第一,就像我們之前反覆說過的,市場是長期向上的,而股權又是長期收益率最好的資產,沒有之一。這保證了我們本身基礎的收益水平。

第二,投資指數避免了選擇個股的風險,不要求我們需要有強大的分析能力,對於普通投資者更加友好。

第三,定投的方式,讓我們不用去擔心擇時的問題。如果股市漲了,我們買起來心情不錯。如果股市跌了,我們每一塊錢買入的資產實際上更多了,攤低了成本。所以這樣既保證了紀律性,又省時省力。

投資課堂:定投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價值投資法

最後,寬基指數基金的成本和費用比起其他主動型基金、行業或者策略基金等等往往是最低的,這一點有多重要我們也不用多說了。

所以,由於這些天然的優勢,指數基金的定投的確是符合投資原則的,這是一種比較適合廣大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方式。

3、價值基金投資

我知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會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我真的接受放棄選股、放棄擇時、保持長期投資,踏踏實實定投寬基指數基金了,那麼真的就沒什麼可做的了麼?有沒有一些方法,既不復雜,同時還能提高一下我們的長期收益率呢?

方法是有的。這裡介紹一種樸素、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價值投資的思路做指數基金定投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價值投資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一定要買得便宜。所以在投資指數的時候我們自然也會有這麼一個想法,我們是不是能在比較便宜的時候,或者說市場被低估的時候買入,在市場比較被高估的時候賣出呢?這樣就能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收益了。

但這個時候有些同學可能想,我們之前也說過,估值這件事非常難,市場的高低很難判斷的。所以這麼做真的可行麼?

投資課堂:定投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價值投資法

實際上是可行的,因為這個投資思路的底層原則有兩點:

第一,整個市場的高低比一隻個股甚至一個行業的高低都是更好判斷的。

一隻股票跌掉90%是很常見的,但是你很難想象中國或者美國股市完全跌沒,因為這背後是整個國家的國力和生產力在做保證。

第二,我們這個方法並不需要預測市場的高點和低點在哪兒,而只是根據已經實際發生的情況來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樣的勝率就會高很多。

那麼說了半天,我們到底怎麼來看市場估值的高低水平呢?主要通過兩個最主流的指標:市盈率和市淨率。

  • 市盈率

市盈率(P/E)應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估值指標,它的計算方式就是用公司的整體市值除以公司一年的淨利潤。比如蘋果公司市值 9000 億美元,每年利潤600億美元,那麼市盈率=9000/600=15倍。

怎麼理解市盈率的概念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如果你用錢把整個公司買下來,大概多少年之後你的投資能回本。比如你要是花9000億美元買了蘋果公司,在保持600億美元年利潤不變的情況下,你的投資十五年就能收回來了。

投資課堂:定投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價值投資法

甚至這個指標還可以用到其他一些領域,比如你花600萬買了個房子,每年可以收的租金是20萬塊,那麼這個房子的“市盈率”可以認為是600/20=30倍。當然我們都知道,真實世界沒有這麼簡單,但市盈率仍然是我們進行投資的時候一個最常用的指標。

那麼一個指數的市盈率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把指數里涵蓋的所有公司——比如滬深300指數,就是選出來的這300家公司,看做一家很大的公司,然後用它們的總市值除以這300家公司所有的利潤,就得出這個指數的市盈率了。

  • 市淨率

同樣,市淨率(P/B)代表著公司市值和淨資產的比率。所謂的淨資產,也叫賬面價值,基本可以理解為公司實際能變賣的資產值多少錢,或者說是總資產減去總負債。你可以理解成,有一天這個公司需要破產清算了,它擁有的東西還能賣多少錢。所以對於一個指數來說,它的市淨率就是全體公司的市值比上它們總的淨資產的比率。

那麼如果我們知道了一個指數的這兩個指標,可以怎樣指導我們的投資呢?思路是這樣的:

之前我們說“定投”的時候,說的是按時按量地來投資一個指數,比如不管市場高低,都每週投資1000塊錢。但實際上我們可以這麼做,在指數估值相對比較低的時候,你可以多投一點,比如1500塊,在指數比較貴的時候,可以少投一點,比如五六百塊。這樣長期操作下來,相當於你在低位投的錢比在高位多一些,那麼整體的收益率就能上去了。

那麼我們怎麼來判斷指數在高位還是低位呢?可以看我們剛才介紹的,市盈率和市淨率所處於的歷史百分位是多少。

投資課堂:定投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價值投資法

“歷史百分位”這個概念挺有意思的,我來用個比喻:比如你現在28歲了,成年的時間是十年。這十年來,你每天都給自己量一次體重,記錄下數據,這樣你就有三千多個數據點了。然後我問你說,你今天比起之前算比較胖的時候還是比較瘦的時候呢?你就去稱一下今天的體重,然後把這個數字和你十年積累的所有數據一比,發現你今天的體重比起歷史20%的數據重,也就是你比歷史80%的時候都要輕一些,那麼你就可以說,自己目前是在相對比較瘦的時候。

這裡的概念,就是我們說的歷史百分位。

那麼對應到指數基金投資上我們怎麼做呢?比如我們可以設置一個數字,假設是30%吧。那麼當你投資的時候,指數的P/E或者P/B估值處於歷史30%的百分位之下的話,你就加大投資力度,比如原來投資1000塊,現在投資1500塊,甚至2000塊——這個數字主要看自己的能力和喜好;

同樣,如果當前估值在歷史百分位30%~70%之間,你就正常定投;而如果現在市場已經比較貴了,百分位是百分之七八十,那麼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減少一定的金額,甚至在市場極端估值情況下,比如屢創市場新高的時候,也就是比歷史數據的100%都高的時候,你可以分批賣出,及時地止盈。

這樣長期積累下來,你的收益率就會有不小的提高。甚至遇到波動比較大的週期,平均每年收益提高4~5個百分點都是有可能的。

下圖就有各種主流指數的估值百分位的數據,你可以參考。同樣,這類數據在一些其他公眾號,各指數的官網上都能查到。

投資課堂:定投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價值投資法

這就是今天的主要內容。如果你能夠按照這種“低位多買,高位少買,極端位置分批賣出”的方式長期自律地定投主流寬基指數基金的話,相信你的收益率會相當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