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教與中國

論-道教與中國

那個寫過《中國的科學與文明》一書的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和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曾經說過,中國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來自道教的傳統。中國如果沒有道教,就像大樹沒有根一樣。他認為,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參天大樹的根就源於道教。我們現在所講的道理、我們現在所說的“精氣神”、我們現在所期待的自強不息都來源於道教,而佛門的那些武僧,其實就是從道家的那些丹士的修煉蛻變而出的。

道教和其他的宗教不同,不單單僅僅只是包括精神層面的信仰,而且也包括生活層面的萬千法術。兩大部分相輔相存、互為驗證,也就有了無限的生命力。其實我們現在佛教寺廟裡的經常可以看見的那些求籤、算卦,作法事、祈禱超度,這都是佛教中國特色之一,都是不得不承認從道教移植過來的;而如今名揚海內外的少林功夫也是從道教移花接木的,當然更不用說那享譽世界的中醫其實就是從道教的醫術蛻變而成的。

道家的哲學思想,其實早在數千年前就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指導歷代先師們不斷加以證道和實踐,發揮其巨大的作用。可惜的是這麼多年來缺乏系統的傳播和正確的引導,也沒有得到準確的闡述和解釋,加上一些別有用心的傢伙在假意修煉期間加以曲解和斷章取義,就會被誤以為是唯心主義,加上以前的農民起義總是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使得歷朝歷代的統治階層視道教為毒蛇猛獸,常常加以打擊和鎮壓,就使得道教長期在我國處於弱勢的狀態。這不能不說成是莫大的遺憾。

道家的哲學觀是一種科學性極強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它對物質和精神的觀念是以陰陽魚圖而囊括的。道教認為,精神和物質是兩種對立統一的存在形式,精神也是物質,是空間客觀存在的非肉眼所能觀察的一種特殊物質。精神和物質這兩種物質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世間的萬事萬物。所以,道教認為,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長陽消,陽生陰退,世界和社會也就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之中。

道教的研究方法雖然多達三千六百門,但是可以用一句話高度概括,這就是陰陽,那就是太極,道教修煉就是要把握陰陽的方法,掌握和突破陰陽的分隔,使之融合,這就是和諧;因為陰陽只是萬物存在的一種模式,總是要復歸於無極,就要將太極中的弦扭轉回復到本來的無極狀態,這就是天下大同,這就是道學所說的真諦,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經》裡所說的道。

有趣的是,正當我們不斷打壓、忽視或者輕視道教的同時,就在有些政界、商界的領軍人物不僅粗暴壓制道教,而且想極力扼殺中醫的同時,卻放任其他的外來的宗教信仰自由氾濫,也聽憑國外的那些低級、腐朽的思潮任意傳播,於是就越來越看見那些正統的思想理論節節敗退,那些荒謬而荒唐的世界觀肆意猖獗。

現在的社會潮流,因為缺乏信仰,自然就會道德淪喪;因為道德淪喪,自然就會風氣敗壞;因為風氣敗壞,人們就只好求神保佑。於是就有了佛教寺廟每年燒高香的越來越多,聖誕節的教堂甚至需要出動警察維持秩序,各種奇談怪論甚囂塵上。也就在這個時候,西方的一些有識之士卻瞄準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的道家文化,傾其全力進行探索和發掘,以至於造成了“今人反向古人求”的有趣局面,也造成了“牆內有花牆外香”的怪現象。

這是謊言嗎?非也,因為道教還確實產生了驚人的奇蹟。我們視為封建迷信的八卦六爻圖,就促使電子計算機數字二進位制的誕生。美國羅伯特坦普爾教授坦言:“現代世界賴以發展的許多重要發明創造可能有一半以上來自中國。”諾貝爾得主李政道博士也說:“從哲學上講‘測不準定律’和中國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頗有相符之處。”

因為認定近代物理學的有些看法與中國太極和陰陽二元的學說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因此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丹麥大物理學家寶雅,選中了中國道教的太極圖案作為他學派的徽章。世界著名的科技史權威李約瑟則斷言:“中國傳統科學思想複合體可能會在科學發展的最終狀態中發揮大於人們所承認的作用……”他還說:“現代科學的成就不能成為古代科學成果的最後審判庭,因為科學發展還沒到頭。”此論何其中肯,何其精闢!

所有這些,明顯地說明了現代科學同中國古代道教文化是一脈相通的。實際上道教的哲學思想較之人類目前發現和應用的要更深邃廣大得多,這就是一個從物質向精神過渡和轉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挖掘、認識、探索、研究、提高的過程。如果能研究破譯並實踐普及道教文化的精髓,那將會使人類將向前飛躍一大步。諾貝爾獎獲得者佈列高金說得好:“西方科學和中國文化對整體性、協同性理解的很好結合,將導致新的自然哲學和自然觀。”

道教哲學思想認為,宇宙存在的形式有三個大的層次,傳統術語稱為“三界”。《雲笈七箋》這部著作將宇宙分為聖境、種民、三界。然後又把三界分為下界的欲界六層次,稱為欲界六天,有色有欲,交接陰陽,人民胎生;中界的十八層次,稱為色界十八天,其界有色無情慾,不交陰陽,人民化生;上界的四層次稱為無色界四天,無複色欲,其界人微妙無色想,唯有真人能風。而在三界二十八天之上有四梵天,四梵天之上則有聖境四天,這四個層次就是大家有所耳聞的太清境、上清境、玉清境、大羅天四個層次。

道教把宇宙的最高層次(上三界)稱之為道,它無形無質;中間層次(中三界),包括了天地人(元神,也可稱為潛意識體),它的存在形式包括有質無形和有形無質兩種形式;而下層次(下三界)就包括了世俗間的人、物、事三類,它們的表現形式為有形有質。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質,在這裡指的就是氣或場的學說,就是一種潛意識,就是一種近些年新發現的那個暗物質,則更為準確一點。而道則是存在於三個層次中的主宰。

道家陰陽學說貫穿於中三界和下三界之中,任何事物均存在著陰陽變化,這是萬事萬物的存在方式,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任何物質均以兩種方式存在於下三界,這就是有形狀態和無形(質)狀態。無形狀態是指非肉眼所能看到的潛意識體,無形這種潛意識體的存在也是一種物質,在某種意義上講,它是比有形狀態更為高級的物質。這兩種存在方式是互相依存,互為因果的關係,而且有形的方式中也有陰陽變化,無形的潛意識體中也有陰陽變化,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陰陽變化始終貫穿於物質的始終,其理論就是著名的老莊學說。

對於道教學說,老子曾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句話極為深刻地預見並揭示了“道”在人類發展史上的遭遇,也指出了人類對道教學說的檢驗標準,就是“上土聞道,勤而行之。”必須身體力行,用“自身”這一複雜的試驗室,進行自我實驗求證,得證悟道。

對於道教法術,絕不能看成是封建迷信而盲目迷從,迷失昏亂。因為迷信是指盲目信仰,盲目崇拜。從心理學上講是指帶著某種情緒和目的,盲目迷從,以期達到某種滿足,它是不加分析,不以科學態度進行探索、研究和驗證,人云亦云地接受某種觀念的現象。道教法術的偉大不僅僅是能夠預測事物發展的規律、解釋事物變化的內因和外因,更重要的是能夠增強人們的信心,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更好的規劃和安排,也可以極大的提高人們的精氣神。

社會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的迷信現象,不僅存在於佛教、道教和各種宗教之中,更存在於各個領域裡面。值得指出的是,封建迷信並非僅僅存在於古代,某些現代迷信,往往比古代迷信危害更大、影響更深、破壞更烈,不僅阻礙社會的進步,破壞科學事業的發展,也玷汙人類文明,踐踏道德底線,這樣的社會現象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科學從來就是在超越時代知識和現實事實的雙重痛苦煎熬下才得以不斷提高和發展的。古往今來,科學和迷信如同一對孿生兄弟總是相輔相存。科學的力量就是破除迷信,迷信的存在就是因為有太多的未知數,也為了驗證科學的偉大;迷信中往往含有深刻的科學,科學中也存在著迷信,是不能一概予以否定和肯定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曾經說:“沒有宗教的科學是殘廢,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句話就是真理。

就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而論,人們對空間事物的認識,往往仍然處於一種表象認識階段,而且是零散分割的,缺乏深度、和諧與統一的。拿道教的行話說來,就是仍處於下三界的水平,仍處於人、事、物的窠臼之中,仍處在探索研究尋求突破的階段。對於中三界、上三界的一切,就僅僅只是一種想象和幻想而已。好在我們偉大的先哲們給我們留下了老莊思想,創立了道教學說,也有了那些行之有效而又無法科學解釋的經脈、針灸、法術和氣功,使得我們後來者除了可以依葫蘆畫瓢,也可以不斷地去除糟粕、吸收精華。

富裕起來了的中國人越來越講究養生之道,越來越對精氣神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充滿好奇,於是就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太極的鍛鍊隊伍裡,越來越多的人懂得了吐故納新的重要,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道教的思想就是一種樸素的唯物辯證法,可以指導一切言行的理論基礎,也就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道教的法術是一門科學,不過就是我們還沒能掌握其深刻內涵而已。

科學態度最首要的是要有勇氣承認客觀事實,繼而大膽研究,深入探索,揭示事物發展客觀規律,探求客觀真理,完成作為人們改造世界指南的任務。因為真理源於實踐,也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道教思想和學說、道教文化和法術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巨大的寶藏,不僅有待於有志者去拼搏發掘和研究發現,也應該歡迎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不論是強身健體也好,解疑答惑也罷,這對道教、對中華民族、對世界人類無疑都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