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正規軍出山“先剿匪”?

原創 | 區塊鏈正規軍出山“先剿匪”?

誠然,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前景有目共睹,本週利好消息一出,近千餘家上市公司明示或曖昧地表達與區塊鏈技術相關合作與期待。颯姐那些幣圈的朋友們更是興奮不已,喜大普奔,滿屏都是欣喜若狂的神情。

然而,還是有理性人士發表觀點:人家正規軍準備進山了,還不得先“剿匪”呀。這話講得有點頑皮,但道理大家應該聽明白了。到底,會不會先來一輪剿匪工作呢?

文章脈絡:

1. 所謂“剿匪”就是嚴查發幣嗎?

2. ICO在中國有可能“重啟”嗎?

3. 中國數字法幣,何時有望發行?

4. 幣圈為啥總抱著“公鏈”不撒手。

“剿匪”就是嚴查發幣嗎?

混跡江湖十餘年,最怕的就是一語成讖,昔日嬉笑怒罵,今日“總是要還的”。

可以預見,在當下和不遠的將來,一波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競爭力或軀殼的創業項目會接踵而來。

相較於2017年那一撥“行情”,這次的利好很正面也很高階,鏈圈+幣圈集體狂歡,多數發幣項目方的幣價猛漲,有區塊鏈技術概念的上市公司股票翻倍,似乎熬過了漫長的熊市,終於要迎來大牛市。

But,總有些冷眼旁觀的人出來發話,其中文章開頭那句“剿匪”就是最經典的一句,同時,官方媒體也非常清晰地提出區塊鏈不是比特幣”,這充分表明了上峰的態度。

原创 | 区块链正规军出山“先剿匪”?

不才,颯姐寫過一本《ICO黑洞》,書中談及了項目方號稱自己運用分佈式技術,舊瓶裝新酒,行非法吸收資金+金融詐騙之實。

就目前我們觀察到的情況看,各地警方早在1年前就組織學習區塊鏈相應技術的原理和應用培訓,半年前在各種技術探討會議和幣圈涉案研討會上,也出現了他們的身影。

同時,司法實踐中,我們已接相應諮詢(有些已經在辦理)涉幣刑案、涉交易所刑案。結合2014年辦理的廣東省首例比特幣詐騙案件至今,幣圈鏈圈的涉嫌刑事犯罪的主要罪名有:詐騙罪、集資詐騙罪、非法經營罪、侵入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等。

我們預計本輪行動,還是會集中在前述幾個罪名之內,對於地方上中小型涉幣交易所的打擊可能會是“首選”

補充一點,各地真實司法案例中,因代投虛擬幣引發的詐騙案件,數量較多,涉及人數較多。

ICO重啟問題探討

法學專家和經濟學家的觀點經常是相左的,不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有學識,而是他們的價值選擇不同

從法律角度看,ICO的定性是“非法公開融資行為”(94文件),請注意這是官方評價,重點在於“非法”二字。

還記得,當天上午8時許一個項目方剛剛發完幣,下午5點文件出臺,晚上緊急給颯姐團隊打電話,第二天早上8時我們已經奔赴在“退幣談判”的路上。

彼時由於行政干預及時給力,立刻制止了可能發生的“全民炒幣”惡果(在韓國和日本曾發生過),也保護了老百姓的財產權,在當時起到了有效控制事態蔓延的歷史效果。

而經濟學的思路也許不同,SYC先生還是學生的時代就到我單位來諮詢某種類似發幣的盤活存量資產的辦法,颯姐與搭檔聽完後覺得這哥們不是天才就是瘋子。

一個事物如果產生

“自驅動力”“自我激勵”是一件很有力量的事,比特幣、以太幣的生態思路在國際上大行其道,俺還親歷了比特幣在中國北京中關村一家創業咖啡館第一次購買咖啡的事件。

原创 | 区块链正规军出山“先剿匪”?

有學者指出,是否可以在“監管沙盒”之內,給予部分區塊鏈技術團隊一定的發幣權(類似遊戲幣),如果事情只到這裡,恐怕大多數人都是願意支持的,但是發幣有個不可不談的問題:上交易所,如果不能上交易所流轉(炒幣),民眾對於支持新技術的發展、落地和應用就沒有足夠的熱情。

這就要深入考慮一件事:交易所要不要“國有化”或“自律組織化”,請自行腦補深交所和上交所。

再往深了想,如果想要設立公開市場的交易所,那麼這個交易所的牌照發給誰?!且看日本等國,交易所確實合法,但交易品種單一,活躍度甚低,有些已成為殭屍。

細思極恐,確實需要頂層設計,由相關部門組織專家進行科學論證,再考慮是否開啟ICO和虛擬幣交易所等。

數字法幣,何時推出?

與颯姐一樣,很多讀者在得到APP裡購買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先生的《Libra與數字貨幣展望》,2019年6月Facebook 與其他重量級發起者共同宣佈要發行一種虛擬貨幣Libra,引起世界金融圈的集體關注,中國數字法幣也對外釋放消息官方數字貨幣“呼之欲出”

自2014年當時的央行行長周小川先生提出中國要研發自己的數字貨幣距今已經有五個年頭,根據穆司長的課程透露,中國數字法幣的技術架構已經相對完善,數字法幣發行的渠道也符合中國國情,採取央行與銀行對接,銀行與持幣人對接的方法,數字法幣與紙質人民幣1對1,數字法幣就是人民幣的一種數字化形式。

正如一位普通的老百姓--颯姐的公公G老先生所言:現在誰還用現金啊,在小區超市如果不會用微信支付,那就是文盲啦!這充分說明了支付方式的互聯網化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而中國的老百姓幾乎比任何國家的人都適應網上購物、網上支付、網絡轉賬,那麼,這為數字貨幣的大規模應用打下良好基礎。

原创 | 区块链正规军出山“先剿匪”?

國內有使用的良好環境;國際上有被美國等西方國家“搗亂“的壓力。誠然,在美元霸權的現實條件下,人民幣的國際化舉步維艱,我們各大銀行海外網點也在拼力推動,但阻力確實很大。

如果數字法幣出現,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屬地國並非強勢貨幣國家的情況下,其國民會選擇幣值穩定+有一定匿名性(穆司長在課程中提到中國數字貨幣有匿名性特點,正如現鈔)的中國法幣用於儲藏財富和對商品定價,請想象一下,在戰火紛飛的南亞小國,物價飛漲,一捆紙幣買不了一盒火柴,人們會不會儲藏相對穩定的外國貨幣?答案是:會!拿著現金容易被搶劫,如果有數字貨幣在冷錢包或熱錢包,那麼,人們會更傾向於攜帶和儲存“無形的資產”。

基於如上分析,我國的數字法幣必然出現,就在不遠的將來。

幣圈為啥抱著“公鏈”不撒手

在北京颯姐有一眾創業圈的朋友,大約2年前他們集體騰挪到幣圈。其中,與一位聊得比較深,我問ta,你在傳統投資圈那麼成功,為啥來搞幣?難道不知道風險特別大嗎?ta回答:颯姐,你覺得傳統市場能給我比幣圈更大的回報率嗎?!更何況幣圈與鏈圈聯繫緊密,找個概念比較容易。這話很實在。

有幸在這幾年風頭浪尖的金融科技行業,我們見證了諸多財富神話,然而P2P網絡借貸平臺的落幕,讓已經習慣賺快錢、見大場面的創業者們無法安心打工,大家的野心猶如《野狼disco》一樣復古+魔性。

原创 | 区块链正规军出山“先剿匪”?

扎堆在鏈圈創業幾乎已經成了篤定的結局,而有點小諷刺的是:創業者面面相覷,不知道應該做怎樣的鏈圈創業

,於是乎,大家理性而盲目地選擇“做公鏈”,成為平臺“鏈接世界的創業者”。

想做大平臺,也許是中國創業者“獨有”的心理魔障,自1999年馬先生創阿里之後,“平臺”思維已經成了成功者的“路徑依賴”,凡事往平臺方向做,往大里做,往鏈接世界的方向做,人家阿里的成功有其歷史必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走“大平臺戰略”

再把事情說得透一點,中國幣圈動輒“整”個“公鏈”的原因就是:一是幣圈創業人的基因是互聯網創業者,其思維定勢就是做平臺+做大;二是區塊鏈目前沒有“爆款”級應用,先整個公鏈算是“伺機而動”等待機會;三是“公鏈”的技術可高可低,真正牛叉的公鏈需要耗費大量科研經費,但是弄幾個技術員也可在開源的世界隨意選找到“公鏈”的材料,對於投機者而言“投入產出比”最高。

寫在最後

“後創業時代”區塊鏈技術將是一匹黑馬,我們讚賞踏踏實實搞研發的項目方努力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比拼。

但是,我們反對繼“納米技術”“幹細胞技術”“團購大戰”“P2P網貸”“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之後,狂熱的創業者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在鏈圈搞無謂的重複創新。

創業,應當是深思熟慮+結合自身情況的產品,而不是盲從和投機。不要選擇性地聽人家講什麼“財富神話”,要看這種商業模式之下,是否蘊藏著深刻的難以避免的刑法紅線。如果刑期在三年以上,還是奉勸諸位青年才俊不要以身試法,颯姐連幫你取保候審都很難,更別說無罪了。

還是面對現實,如果不是自己的機會,那麼,再好再宏大也與自己無關;不必強求,也不要眼紅,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遠比結一段“孽緣”要好得多。

勸君至此,多說無益,好生保重!

原创 | 区块链正规军出山“先剿匪”?原创 | 区块链正规军出山“先剿匪”?

原创 | 区块链正规军出山“先剿匪”?肖颯,垂直“金融科技”的深度法律服務者,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金融科技與共享金融100人論壇首批成員、人民創投區塊鏈研究院委員會特聘委員、工信部信息中心《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編寫委員會委員。被評為五道口金融學院未央網最佳專欄作者,互金通訊社、巴比特、財新、證券時報、新浪財經、鳳凰財經專欄

作家。

讓金融科技人遠離“囹圄”!!

辦公郵箱:sa.xiao@dentons.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