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不放權,下屬不服管,我該咋辦?2個妙計揭示管理之道

文 | 職來職往Vicky

3000字 | 約5分鐘

歷經幾年的奮鬥,歷經幾年的加班,歷經幾年的忘我工作,終於在第三個年頭,劉聰坐上了自己想要的位置——部門經理。

劉聰當上經理的第一週,上班的心情如同去開演唱會,開心的不得了。

可是好景不長,隨著崗位的晉升,責任的加大,工作內容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上司只想看任務結果,並不放權。下屬欺負劉聰是新晉級經理,並不服管。

劉聰沒有任何管理經驗,他發愁極了,面對這種尷尬的境地,不知如何是好。

上司不放權,下屬不服管,我該咋辦?2個妙計揭示管理之道

為什麼中層管理者會遇到“雙面夾擊”的尷尬境遇?

一般公司的組織架構會分為:基層員工,中層管理,高層管理,劉聰的情況是,剛剛從基層員工晉升成為中層管理。

從基層員工心理分析:劉聰原來部門的同事們,無法第一時間接受同級別同事成為自己的領導,心裡就會產生牴觸情緒,因為在每個人最內心處,都會潛意識的認為,自己是優秀的且不可替代的。

從高層管理心理分析:劉聰扮演輔佐上司的角色,幫助上司在他的工作層面,更能夠錦上添花,立功受獎的,但在現實中,權利和地位是劉聰是萬萬不能與上司爭奪的,這也就是說,上司會永遠看中,他自己手中的權利與地位,從而不會輕易放權。

這也就很好的詮釋了,作為企業的中層,上司不放權,下屬不好管的心理邏輯關係。

奇虎360的董事長周鴻禕曾在《周鴻禕自述》中提到一個字眼:“毀滅”,他強調的是,互聯網時代來臨後,哪個行業離互聯網最近,互聯網就先毀滅誰。

而這個“毀滅”講的不是真正的瓦解,是一種被邊緣化,也就是說你的收入不再上升了,你的價值和地位都在萎縮。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劉聰就是距離權利較近的人,也就意味著,短時間內處理不好這種“上下夾擊”的關係,下一個被“毀滅”的人就是他!被上司不信任,被下屬邊緣化,自身價值貶值,位置不保...

那麼,劉聰應該怎麼辦,才能將這個“經理的寶座”坐穩呢?讓我們繼續聽他的故事。

上司不放權,下屬不服管,我該咋辦?2個妙計揭示管理之道

職場中,我們都要學會:2個職場“求生術”

最近很流行一個詞“求生欲”,多出現在家庭中,比如包貝爾吐槽包文婧,但突然發現會因為自己言語的過失,會激怒對方,帶來不可想象的後果,從而話鋒一轉,變成恭維對方的話語。

其實,“求生術”不僅運用在家庭中,在職場上,更是一個關係複雜的“險惡江湖”,“求生欲”一定要更強,才能走的更長遠,位置坐的更穩當。

如果“說”屬於知識能力範疇,能說明你的個人語言能力的高低,那麼“聽”才是聰明智者所特有的能力,千萬不能小看“聽”的作用。

01、“傾聽法則”是職場的“九陽神功”

為什麼說“傾聽”那麼重要呢?我給大家講一則小故事。

語文課上,老師給小明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班同學一起坐飛機,小明是機長,但是飛機沒有油了,馬上就要墜機,應該怎麼辦? 

小明回答說:“我要拿起降落傘,第一個跳下去”
老師覺得小明雖然很聰明,但是這個答案,讓老師認為小明是一個自私的人。
老師剛想張口對小明說教時,小明補充了一句“我想第一個跳下去,趕緊去拿油,然後挽救同學們”
聽到這裡,老師很汗顏,心裡默默懺悔,懺悔自己沒能聽完小明的話,就武斷的評判他的自私行為,差一點抹殺了孩子“性本善”的天性。
上司不放權,下屬不服管,我該咋辦?2個妙計揭示管理之道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發生這種事情,比如上司和下屬,孩子和家長,聽話才聽到了一半,就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已經領悟對方的意圖了,從而中間打斷,亂下定論,最終的後果,只會使當下場面變得緊張且尷尬。

改掉這個壞毛病,學會傾聽才是一種“高級管理辦法”,這裡有三點和大家分享:

第一、要發自內心願意聽,並集中注意力聽

真誠的傾聽是信任的潤滑劑,人的虛偽是可以被對方看出來的,如果你虛情假意,對方從你的一個微表情,一個眼神就會察覺。

但如果有同事願意和你分享他工作上的事,或者家中的事,那麼恭喜你,證明他已經對你開始敞開心扉,願意信任你了。

第二、適時地和對方互動,表示鼓勵和理解

“會說的不如會聽的。”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俗語,可見,聽是交流的另一半。注意傾聽和善於傾聽的人,永遠都是深得人心的人。

並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是會傾聽的,傾聽並不是說你坐在那裡聽別人講話那麼簡單,其實“傾聽”和“會傾聽”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在傾聽的時候也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注意的。

適時地和對方互動,表示鼓勵和理解,可以迅速讓對方覺得你們產生了共鳴,從而從內心把對你的防備徹底解除。

第三、要有非常好的耐心來聆聽

劉聰有個同事,是一個始終挑剔的人,甚至是最激烈的批評者,但是他會在劉聰這個有耐心的傾聽者面前軟化降服,這也正是所謂的“以柔克剛”。

經過這個同事滔滔不絕的吐槽之後,劉聰深深的領悟,如果他希望成為一個善於談話的管理者,那就先做一個懂得傾聽的人,這樣可以快速俘獲下屬的心。

上司不放權,下屬不服管,我該咋辦?2個妙計揭示管理之道

02、“互惠法則”是職場的“葵花寶典”

《禮記•曲禮上》:“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犀牛和犀牛鳥的故事,如果放在心理學上,那就是對互惠關係定律最好的詮釋。

在美麗的非洲大草原上,生長這這樣一群動物,他們兇猛無比,堪比獅子老虎,他們的外皮堅硬,甚至有的子彈都打不穿,這種動物就是:犀牛。
犀牛兇悍,但也有脆弱的地方,就是在他們“鐵甲”的縫隙中的皮是非常稚嫩的,很多吸血的蟲子都會去咬犀牛,犀牛奇癢難耐,但幸好有犀牛鳥幫忙,犀牛鳥最喜歡吃這些吸血的蟲子,正是因為這樣,所以犀牛和犀牛鳥成為了共生的好朋友。
他們兩個互相幫助,犀牛可以保護犀牛鳥不被老鷹襲擊,而犀牛鳥不僅可以幫助犀牛吃掉身上的吸血蟲,還可以幫助視力不好的犀牛打警報,一旦有危險來臨,犀牛鳥就會叫個不停提醒犀牛有危險,這時,犀牛就會馬上採取行動,要麼進攻要麼逃跑。

上司不放權,下屬不服管,我該咋辦?2個妙計揭示管理之道

犀牛和犀牛鳥它們誰也離不開誰,雙方都會從中受益,其實我們人類很多情況也是如此。

後來聽劉聰講起,他上心理學課程學了一個案例,一個大學教授給一群素不相識的人寄去的賀卡,而他卻驚訝的發現,大部分的人都回贈了一張聖誕賀卡。

正是這樣的啟發,在這個聖誕節來臨前,劉聰給上司和下屬每人買了一個小禮物,不出所料,大家接受禮物開心之餘,過兩天都紛紛回贈了一個新的禮物。這個舉動,一下子拉近了他們的“親密關係”,讓劉聰擺脫了“毀滅”的召喚。

事實就是這樣,有人幫過你一次,你總想著下次要幫他;有人在你過生日的時候送了你一件禮物,你總想著下次回送一件給他;

“給予就會被給予,剝奪就會被剝奪;信任就會被信任,懷疑就會被懷疑;愛就會被愛,恨就會被恨。”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互惠關係定律。

與人相處的過程是一件並不簡單的事情,尤其在亞洲的職場,人際關係的複雜程度是歐洲國家的好幾倍,如果導入科學算式的話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隻能通過以模糊學為基礎的系統工程來表示。

請記住一句話,想要別人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去對他。

著名的思想家愛默生曾經說過: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人生最大的快樂也是在幫助中度過的。

結語:

“傾聽法則”是重點,真心實意是“寶典”,

“互惠原理”不能忘, 人情世故記心上。

一首打油詩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希望讀完本篇文章對你的管理思維有所啟發。

以上是我給大家的分享,歡迎關注我,也歡迎去評論區留言~


@職來職往Vicky,本職工作人力資源,擅長職場生涯規劃,樂於分享近十年工作經驗給大家,入駐頭條2個月獲得“原創標”,同月榮獲2次“青雲獎”,期待和各位頭條的小夥伴共同成長。感謝頭條,感謝青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