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生“疊羅漢”屢出事故,背後是日本人對集體主義的痴迷…

話說,

“疊羅漢”大家應該都知道,很多國家的節日都會有疊羅漢的傳統,

比如每年西班牙巴塞羅那的民眾慶祝聖梅爾賽節(La Mercè)時,其中一個節目就有“疊人塔”,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為了保證人塔最後能成功,通常人們的策略是把“重量級”人物放在最底層,越是靠近中心的選手越要力氣大,重心穩,以此形成一個穩固的“基座”。

而在“金字塔”的頂端,通常則是由一個幾歲的小孩“登頂”,代表所有人完成這項壯舉,

這不僅是為了達到全民參與的目的,更多是出於安全和成功考慮,在上面的人越輕,越容易成功。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觀眾們通常會被疊羅漢成功後的壯觀效果所震撼,

但是實際上,疊羅漢也不是隻要你能趴下不動就能成功的,

很多“疊羅漢”現場最終是以這樣的結局謝幕——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說到疊羅漢,不得不說的一個國家是日本,

經常日本的校園內,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學生們各種疊羅漢,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疊羅漢常年都是日本小學體育常規項目,還有專門的名稱"kumitaiso"。

每到學校運動會和舉行重大活動的日子,這些“小選手”們就會為觀眾帶來這一個效果震撼的節目。

為了增加疊羅漢的觀賞性,也為了刺激學生們更努力練習,日本學校內部甚至和與其它學校間設置了“疊羅漢比賽”,看哪個代表隊的學生能夠把“羅漢”疊得更高,更快。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所有人都是趴姿,上一層的人撐著下一層人的腰部,最底層的人就用力撐住地面,

所有人都要盡力讓腰部保持穩定,最後,一名身手矯健、體重輕巧的孩子就會爬上羅漢頂部,找到平衡站起來,贏得全場喝彩...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和其它疊羅漢原理一樣,越到下層的孩子也是越有力氣,身材矮小一點更佳,對穩定重心有利。

就連剛即位的日本德仁天皇唯一的女兒愛子公主,2013年都曾經在東京學習院附屬小學參加這個項目,可見這個項目的受歡迎程度。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上圖正中是愛子)

而在平常的訓練中,老師會讓小學生自己找一個隊友,進行雙人疊羅漢練習,

看得出來這些練習在小學生中是家常便飯——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很多身材小小的孩子都能“承受”得住隊友的體重,兩人的配合看起來十分流暢。

家長甚至也會被髮放訓練手冊。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然而,伴隨著疊羅漢多年在日本的受歡迎,是學生們受傷的消息;

在看似壯觀的倒塌畫面背後,很多學生都受傷了——骨折,韌帶拉傷,脊柱扭到,甚至,死亡...

根據日本官方數據,自1969以來,共有9起和疊羅漢相關的意外事件,96起嚴重受傷(比如癱瘓、截肢等)事件,而一般受傷事件達到了8071起

……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這個活動,實在是非常危險,

在這個疊羅漢陣型的受力分析圖裡,可以看出這個挑戰的難度有多大——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如果假設“羅漢陣”裡上層同學平均體重40公斤,最下層的孩子,越靠近中心承受力量越大,有的甚至接近300公斤!

考慮到這些小學生不足100斤的自重,這個重量可以說是驚為天人了。

最上層的同學面對的最大安全威脅是從高處掉落,要知道,一個10層高的“羅漢塔”可以輕易超過7米!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下層的同學是被砸,扭傷等等傷害,手肘、膝蓋破了是常事。

更危險的是,當一不小心有人沒穩住導致隊形塌了,上面的人就像塊石頭一樣砸下來,

2015年,一箇中學的150名學生在進行疊羅漢表演時,本來大家已經克服重重阻礙進行到頂層——第10層了,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最頂層的學生在擔心和忐忑中試圖多次站起來舉起國旗,最後還是猝不及防隊形垮掉,他從最上面直直掉到地上,左臂韌帶損傷併骨折,右臂脫臼。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2016年,日本一所中學三年級的男生也被疑因為練習疊羅漢而死亡。在三層羅漢表演結束時,位於中層的他被頂層同學用膝蓋撞到頭部,當天回家後向家人反映頭痛,

但家人沒有引起重視,兩天後因嚴重頭痛被緊急送往醫院,不治而亡,死因是小腦出血和急性肺水腫。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然而,即便越來越多人呼籲取消疊羅漢這個項目,

日本的學校和教育部門並沒有要廢除疊羅漢項目的意思,在幾年前反對聲首次出現時,日本

政府將疊羅漢的名字改成了“組合體操”,表示將會形成進一步的行為操作規範,以此保證學生的安全。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即便這樣,學生在疊羅漢中受傷事件的數量仍高居不下。單單2017年,疊羅漢受傷事件數量就達到了4418起,

然而學校方面表示,這些年學生們的體質比起幾十年前差遠了,主要原因還是大家越來越喜歡玩手機,對戶外鍛鍊越來越沒有興趣了。

而反對廢除疊羅漢項目的一方也補充道,如果為了防止事故就廢除“組合體操”,實際上是一種矯枉過正、因噎廢食的舉動。發生事故的本事不在於項目本身有問題,而是現場指導的老師缺乏一些安全常識。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但是這些藉口並沒有被大眾接受,大家也開始質疑這個“遠古”項目到底有沒有必要還在今日“大行其道”。

已經有市長公開呼籲教育部門和政府停止這個項目,但沒有得到任何回應,這使得家長和一些社會人士越來越擔心——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為什麼日本的學校這麼熱衷這個項目,甘願冒著讓學生受傷的風險,也要將這個項目貫徹到國民教育中呢?

觀眾對於疊羅漢的第一印象是“團結”,看到這麼壯觀的景象,參與其中的人和觀眾都難免心有所感觸。

所以,日本人認為這個項目最能夠激起大家的凝聚力,激起所有人心中對“集體”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日本軍隊也早有“人梯”訓練存在。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後來在戰爭年代,這些練習普及到學校教育裡,

和當時美化日軍二戰的宣傳基調相互配合,喚起了全社會的高昂鬥志。

很多留守國內的婦女為前方衝鋒陷陣的戰士捐款、寫信,毛頭小夥嚮往前線……

而在日常疊羅漢的訓練中,學生們則必須服從指導老師的安排,老師們得到學生的擁護,聽從指揮,班級更加團結,老師的權威性更強,這無疑是利於學校管理的。

日本学生“叠罗汉”屡出事故,背后是日本人对集体主义的痴迷…

然而時代已經變遷了,

即便要保持傳統,也要注重學生們的安全呢...

ref:

https://www.odditycentral

.com/news/kumitaiso-japans-controversial-human-pyramids.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340219

https://soranews24.com/2019/10/11/human-pyramids-continue-in-kobe-schools-as-injuries-mount-to-51-mayors-pleas-to-stop-unanswer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