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畢業的他,為了1200只瀕危動物,8年跟蹤它們一萬五千公里


從2011年至今,在無量山,都有一個執著的身影穿梭于山林間,他叫熊有富,8年,他跟蹤監測長臂猿行走約一萬五千公里,差不多是赤道的四分之一。1978年他在大寨子出生,作為山裡長大的他曾無數次跟隨著父親進山。小學畢業後,遵循著父輩的人生軌跡,成為一個農民,在青山迴盪的猿鳴的陪伴下,他靠種茶、種核桃養活著一家人。以為會這樣過一輩子,2011年轉機來臨。

這一年,景東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共同展開西黑冠長臂猿代號為“G4”群的行為生態學研究,因為熟悉地形、野外經驗豐富,熊有富開始協助科研團隊習慣化西黑冠長臂猿。

2014年,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東管護局正式成立長臂猿巡護監測隊。作為大寨子科研基地的功臣,熊有富亦成為了監測隊的核心巡護員。幾年工作堅持下來,熊有富規範收集2014-2017年G4群長臂猿行為數據六萬多條,在長臂猿生態行為研究中取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他還拍攝了長臂猿監測視頻2000多段,根據巡護軟件的記錄,熊有富在跟蹤監測長臂猿的8年裡約行走一萬五千公里。


熊有富用8年的時間記錄著G4一家的成員故事,由他與科研人員提供的一線數據,促成了一篇解密西黑冠長臂猿雌性“戀家”行為的SCI論文。如果沒有對西黑冠長臂猿與這片山林的熱愛,這是絕對做不到的。熊有富記錄下原主雄的幼子死亡、原主雄的“遺腹子”被新主雄撫養長大、新主雄三個孩子的誕生等極其珍貴的野外記錄,這些記錄將人類未曾瞭解的長臂猿世界一點點地展現出來。

他的真誠與努力,讓我們對西黑冠長臂猿這種極其瀕危的類人猿有更深刻的瞭解,為將來的長臂猿保護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礎。與雲山保護接觸以來,熊有富每天都會分享一線巡護的視頻,通過雲山保護的線上宣傳平臺將西黑冠長臂猿的故事帶給更多的人。相較於非洲的巡護員用血肉之軀守護野生動物的故事,熊有富所遇到的挑戰或許並不那麼震撼人心,但是同樣真實。

巡護員的工資並不高,熊有富確實是靠著對長臂猿的感情堅持下來。他並不是一個人在守護長臂猿,支持他的妻子和家人,都是守護的一部分力量。熊有富經常感慨,G4群的小長臂猿長大了,也很愛玩。長臂猿爸爸媽媽和他很像,但有一點不一樣,它們不用操心小長臂猿上學的問題——更不用擔心上下學接送孩子的問題。


在中國與中國人親緣關係最近的動物就是長臂猿,然而相較於熊貓、雪豹、綠孔雀等瀕危野生動物,長臂猿的公眾關注度非常低。關注微言薄語瞭解更多長臂猿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