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好糧”走出品牌強農之路

“大同好糧”走出品牌強農之路

在第五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週上,成龍為“大同好糧”及特色農產品代言,向全國推介“大同好糧”名片,有力地提升了“大同好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大同好粮”走出品牌强农之路

沃野千里,喜獲豐收。

本報訊(記者賀鍇 通訊員苑捷)今年10月10日,在第七屆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上,“大同好糧”100多種參展產品全部銷售一空,現場簽訂訂單總額1200萬元,為進入東北市場打開了通道。近年來,隨著金字招牌的逐步叫響,“大同好糧”邁出大同市品牌強農之路的重要步伐。

近年來,大同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農業供給側改革,立足當地實際,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強化農業品牌化建設,不斷提高全市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今年2月23日,在北京召開的2019中國三農發展大會會場特設了“大同好糧”展位,精緻簡約的佈局、琳琅滿目的產品,引來眾多與會者駐足參觀,大家對“大同好糧”系列產品讚不絕口;4月30日,在2019(首屆)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暨第七屆成都國際都市現代農業博覽會上,“大同好糧”系列產品備受青睞,成功簽訂貿易合同金額總計671萬元;9月29日,“大同好糧”在第六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上銷售火爆……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大同好糧”作為山西省首個市級全品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不僅涵蓋全市的優質農畜產品,同時,也涵蓋了廣靈剪紙、大同銅火鍋等地域特點鮮明的優勢特色產品,在推進鄉村振興、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打造“大同好糧”品牌過程中,大同市按照“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原則,突出抓好耕地質量提升、農水集約增效、旱作良種攻關、農技集成創新、農機配套融合、綠色循環發展、特色產業升級和典型示範創建,著力構建具有大同特色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2019年,全市創建有機旱作農業示範區10萬畝,重點推進靈丘縣省級有機旱作農業示範縣建設。同時,深化與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山西農大等“大院大校”合作,充分發揮其人才、技術、項目投放等方面的優勢,強化技術保障。2019年,市財政安排2000萬元專項經費,重點支持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開展有機旱作農業課題研究、有機旱作農業產業技術研究院創建等工作。目前,已初步確立有機旱作農業研究課題7個。

“大同好糧”品牌打造離不開現代化加工業的支撐。近年來,大同市以雲州區黃花、廣靈縣食用菌、渾源縣黃芪、靈丘縣雜糧、平城區奶業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引領,大力扶持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重點培育了宜民、冰山、北野、有道等138個龍頭企業,帶動雜糧、蔬菜、杏果、草牧業、中藥材5大特色優勢產業鏈延伸發展,全力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77個產品通過了農業部“三品一標”認證,認證面積達79.73萬畝。市委、市政府還加強與京東集團合作,以“品牌化、電商化、數字化”為支撐,實施“線下實體+線上平臺+產業培育機制+節事品牌”“四個一工程”,加快創建品牌、標準、准入三大體系,全方位打造“大同好糧”品牌。此外,在第四、第五連續兩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週上,成龍為“大同好糧”及特色農產品代言,向全國推介“大同好糧”名片,進一步提升了“大同好糧”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今年7月15日,全省攻堅深度貧困推進鄉村振興現場會在大同市召開。會議召開之際,省委書記駱惠寧就推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作出批示,他強調,要把發展有機旱作農業作為帶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真正把山西有機旱作農業做成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品牌。省長樓陽生在會上強調,要按照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全政策鏈扶持的思路,聚力打造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全省攻堅深度貧困推進鄉村振興現場會後,市委、市政府及時部署,狠抓落實,把發展有機旱作農業作為帶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把“大同好糧”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抓手,圍繞釀品、飲品、乳品、主食糕點、肉製品、果蔬、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妝品、藥品等,聚力打造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不斷提高品牌知名度、影響力,為決勝脫貧攻堅和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努力走出具有大同特色的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