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又溫情,《奇蹟男孩》帶你窺探人性中的愛、偏見與善良

殘酷又溫情,《奇蹟男孩》帶你窺探人性中的愛、偏見與善良

文|椰子也愛笑

不得不說,人性是個複雜的東西,它時而真誠地與人心貼心,時而又虛偽地戴著有色眼鏡。殘酷的是,我們口中具象化的“人性”,往往取決於將要面對的人群。

“有些人生下來,就註定與眾不同”

生活中不乏一些殘障人士,他們生來便被註定接受命運的安排,接受來自常人的不公平對待:繞道而行、冷眼旁觀、甚至侮辱謾罵。而面對這類人群,儘管我們能夠給予理解,但真正做到與之陪伴、友好交往、擺脫偏見的人卻少之又少,

美國作家R.J.帕拉西奧一次和孩子們外出,在排隊買冰淇淋時,發現站在前面的小女孩是位臉部缺陷患者。她三歲的兒子看到小女孩的臉後,立刻哭了起來,為了避免讓小女孩的家長難堪,帕拉西奧立即帶著兒子離開。但在離開時,卻聽到小女孩母親冷靜的說道:“好了,孩子們,我們該走了哦。”

“當時不應該那樣離開的,應該帶著孩子和小女孩說說話,用另一種方式去處理。” 

帕拉西奧對自己的行為有些後悔,但事後她陷入思考:“這個小女孩和家人每天要面對多少次這樣的事?”這件事無疑給了帕拉西奧巨大的靈感,“這個故事深深地在我心裡,讓我迫不及待要將它寫出來”。當晚,她便開始著手書寫,後誕生了這本治癒系小說《奇蹟男孩》。

《奇蹟男孩》中的主人公奧古斯特同樣是位臉部缺陷患者,為了不以真面目示人,整天將臉隱藏在頭盔之下。五年級時,奧古斯特在父母的鼓勵下勇敢走進學校,並通過自身的善良與美好,最終站在聚光燈下,贏得了所有人的理解和尊重。

殘酷又溫情,《奇蹟男孩》帶你窺探人性中的愛、偏見與善良

01生來畸形,卻心靈健康,離不開家庭的愛和溫暖

“我的名字叫奧古斯特,我就不描述自己長什麼樣了。不管你怎麼想,情況只可能更糟。”

奧古斯特是不幸的,對他自己來說,生下來便是一場災難。他的臉部嚴重畸形,從小就習慣被同齡孩子叫做“怪物”,除了和自己一起長大的三兩朋友外,再沒有人敢靠近他。

但奧古斯特又是幸運的,他生長在一個溫馨、有愛的中產家庭中,有一直鼓勵、理解自己的父母,還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姐姐。所以即便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面對無數路人看到自己時的驚嚇模樣,他也依然願意心懷善良地對待這個世界。

在奧古斯特心中,與同齡孩子交往常常比和長輩接觸還要困難,因此他從小到大一直由母親輔導,從未上過學。奧古斯特討厭自己的臉,終日將其掩藏在頭盔之下。父親為了幫助他勇敢面對大眾,偷偷地將頭盔藏了起來,而母親也在不斷地引導和鼓勵下,使奧古斯特在十歲時自願走進校園,開啟了他全新的人生。

與奧古斯特相似經歷的還有動物學家坦普爾·葛蘭汀,她四歲時便被確診為自閉症,行為“怪異”、甚至被醫生放棄,可母親卻依然對她心存希望。

母親教她識字、說話,在坦普爾·葛蘭汀懼怕與人肢體接觸、恐懼與人群交流時,她給予了女兒莫大的理解。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坦普爾·葛蘭汀在大學畢業後慢慢克服了心理恐懼,不僅獲得了動物學碩士學位,還敢於嘗試在眾人面前發表言論。後又在全國做有關自閉症的講演,給眾多擁有同樣病症的人群帶來了希望。

可見,一個有愛的家庭必然會使孩子成長為一個心智健全、心態健康的人,儘管他們生來與眾不同,但卻因家人的鼓勵和關愛,使他們走上了一條光明之路。

殘酷又溫情,《奇蹟男孩》帶你窺探人性中的愛、偏見與善良

02眼見不一定為實,需走近真相,擺脫偏見

在奧古斯特開學前的一個月,校方為了照顧他,提前和傑克、朱利安、夏洛特三名同學說明了情況,希望他們可以帶著奧古斯特參觀學校,並和他成為朋友。

朱利安心口不一、愛欺負人,他每次用言語攻擊奧古斯特時,傑克都會幫奧古斯特說話,儘管他這麼做完全是因為學校的要求。可慢慢地,傑克逐漸發現奧古斯特是個幽默、聰明又善良的人,他開始從心底接受了奧古斯特。

然而在一次萬聖節活動中,每個人都隱藏在奇裝異服下,奧古斯特卻偶然聽見了傑克與朱利安的談話,談話中傑克表示他對自己好只是因為老師的要求,並對朱利安說:“我要是長成那樣,我就去死。”

這當然不是傑克的真心話,它不過是在大眾面前的偽裝罷了,畢竟大多數人依然排斥奧古斯特。可奧古斯特卻當了真,第二天起便對傑克的態度急轉直下。後來傑克發現了問題所在,立即向奧古斯特道歉,並在面對朱利安的再次欺辱時,堅定地選擇與奧古斯特站在一起,最後兩人和好,併成為了最好的朋友。

除了奧古斯特與傑克的友情,帕拉西奧還寫了姐姐維婭和閨蜜米蘭達之間的誤解。她們是從小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卻在高中時變得形同陌路。

維婭認為米蘭達突然變了髮型、變了服裝樣式、和其他朋友一起走而忽略自己,是她們友情決裂的開端。久而久之,維婭便不再與米蘭達接觸,同時也交到了新的朋友。可實際上,米蘭達卻是因為在夏令營時,用了維婭的名字和身份,略有心虛才一改往日親暱罷了。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因為偏見而引發誤會,無論是情侶間晚回消息被誤認為對方不再愛自己,還是他人因為其他事情影響情緒而被誤認為不友好、不可交等,這些都不過只是我們的主觀臆想罷了。

為了避免滑稽臆想的再次發生,我們唯有走近事實,擺脫偏見,也唯有真正地走近一個人,才會讓我們看清真相、認清事實。

殘酷又溫情,《奇蹟男孩》帶你窺探人性中的愛、偏見與善良

03面臨正確與善良的選擇時,選擇善良

 “作為人類,我們所擁有的,不只是善良待人的能力,還有選擇善良對待他人的能力。善良是一件如此簡單的事,真的太簡單了,需要時的一句鼓勵、一個友好的舉動、路過時的一個微笑。”

《奇蹟男孩》的結尾讓人讀來甚覺溫暖,面對所有冷眼,奧古斯特都選擇了沉默,且依然以幽默、包容的心態對待大家。並在五年級結束時,用他自身獨有的冷靜、善良的心,感染了學校裡的每個人,甚至曾經欺負過他的同學。

奧古斯特曾去姐姐的學校觀看過話劇表演,看到姐姐在謝幕時贏得全場觀眾的掌聲時,不禁心存羨慕。

“我覺得應該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世界上每個人一生中都至少應該獲得一次全場起立鼓掌的機會。”

而最後奧古斯特因為善良,被校方頒發了全年度最高榮譽的獎項,當他萬眾矚目地站在領獎臺,彙集著所有人的目光和掌聲時,他也終於體驗到了一個正常人可以享有的榮耀時刻。

“你的行為,是你的紀念碑”。

作家莫言也曾寫過這樣一段話:“我生來相貌醜陋,村子類很多人當面嘲笑我,學校裡有幾個性格霸蠻的同學甚至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親對我說:“兒子,你不醜,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醜在哪裡?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醜也能變美。”

後來我進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後,甚至當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親的話,便心平氣和地向他們道歉。”

所謂無聲勝有聲,面對人們的有色眼鏡,也許心存善良、寬容待人才是對他們最大、最有力地回擊。

殘酷又溫情,《奇蹟男孩》帶你窺探人性中的愛、偏見與善良

譯者雷淑容在《奇蹟男孩》中說道:“每個人心裡都有個奧古斯特”。這話一點沒錯,很多人在讀完《奇蹟男孩》後,腦海中都不約而同地出現了曾經上學時,處於不同時期的“奧古斯特”。

只可惜,對於這些生來“與眾不同”的群體,我們大都選擇了冷漠。而《奇蹟男孩》則讓我們願意收起冷漠、嘗試理解和傾聽、用善良的心接納他們,同時,這也是《奇蹟男孩》帶給我們的最大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