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寢、開除,連續把大學推上熱搜的“曠課”,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開篇:思考一個問題:讓大學生不曠課,難嗎?

01 曠課讓Ta和Ta一夜成名

在鏡頭裡,一位體型臃腫的同學對記者抱怨學校對他們“曠課”的處理方式太過於粗暴,說開除就開除,並且表示一定要維護自己的權益。

封寢、開除,連續把大學推上熱搜的“曠課”,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視頻截圖

如果把這件事掐頭去尾,單看這位同學的表現,我要給這位同學豎大拇指!有理有據,言語溫和,顯得非常有修養、有素質。

但之前學校已經因為這幾位同學“長時間曠課”下達退學處理通知單了,並且輔導員也微信通知到了這幾位相關的同學。而這幾位同學“不認可”,就沒有及時回應。

等到過了暑假再去學校,傻眼了,發現學籍真的沒了!

這所因為“硬剛”而瞬間變成網紅的高校,叫河北體育學院。視頻中的這位同學也在網絡的巨量關注下一夜成名。

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為什麼學校要這麼做呢,是什麼原因讓曠課現象如此嚴重?

封寢、開除,連續把大學推上熱搜的“曠課”,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河北體育學院官網通知

02 曠課—已經把有些學校逼瘋了

曠課:顧名思義,就是在沒有任何正常原因及批准的情況下,不按時參加學校的教學活動,其主要表現形式為:逃課

在很多人的意識中,“曠課”也算是大學生活中一項有歷史感的“優良傳統”了。

曾經有人總結道,在大學有三件必做之事,不然就是上了一個“有缺陷”的大學:

  1. 談戀愛
  2. 通宵上網吧
  3. 逃課

曠課現象一直以來都是困擾教學管理部門的老大難問題,甚至已經成為各大高校加強學風建設的熱點問題。

封寢、開除,連續把大學推上熱搜的“曠課”,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齊齊哈爾大學

前段時間,齊齊哈爾大學因為治理曠課問題所採取的一項措施上了熱搜榜:封寢

這個措施內容是這樣的:每天 7: 40 - 9: 40 這一時間段內,對學生宿舍樓實行封閉管理,任何人不得待在寢室,違反者將被扣德育分。

對於為什麼這麼做,工程學院一名姓陳的老師解釋說,學校實施“封寢制度”是緣於“現在有些學生不願上課, 有時候第一節課會曠課,以沒課的名義在寢室待著不學習”。

很多人都在質疑,10月的齊齊哈爾市最低溫度已經逼近0度,上午一、二節有課的同學可以在教室上課,那些沒課的同學怎麼辦?不讓他們回寢室,是不是太殘忍了些?

不可否認,這個質疑是非常有道理的,學校如此一刀切,的確有考慮不周的嫌疑。但各種情況表明,學校的管理部門並非“沒有腦子”,之所以出了這麼一個有點腦殘的制度,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

曠課現象之嚴重,已經快把學校的管理部門逼瘋了。

封寢、開除,連續把大學推上熱搜的“曠課”,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老師快瘋了

03 曠課背後的數據

我們來引用並總結一下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於老師在2018年在本校內做的調研數據,來看看到底什麼人在曠課,曠了多少節課,曠課後都幹嘛去了等。

調研對象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體教、民傳、社體以及管理四個專業的學生,共計有效人數380人。其中男女生比例約為6:4。

調研結果1-是否有曠課經歷

有曠課經歷的,約佔80%

從來沒曠課的,只有20%

結論:大部分學生或多或少有曠課經歷。

調研結果2-曠課次數

每週曠課1-3次的,佔60%

每週曠課10次以上的,<6%

結論:長期逃課的學生並不多

調研結果3-不同年級的曠課率

大一:27%

大二:29%

結論:隨著年級的增長,曠課率是在逐漸增加的。這也是大家的一個普遍共識。

調研結果4-曠課後去幹啥

睡覺:40%

談戀愛:17%

上網:14%

結論:寧肯在宿舍睡覺也不願意去上課。

【筆者注:此處要敲黑板】

封寢、開除,連續把大學推上熱搜的“曠課”,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04 為啥大學生喜歡曠課

從上述數據中能看出來,“上課”排在“睡覺”、“談戀愛”和“上網”後面。也就是說,在大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度裡,“上課”的存在感是相當低的。為什麼大學生這麼不喜歡上課?

一、大學生思想消極,學習目的不明確

我們現在的應試教育通常有2個非常巨大的負面影響:

1. 教育或者引導孩子以“考上大學”為目的

孩子一旦考上大學後,在經歷高中階段緊張、壓抑的學習生活後,精神狀態會有一個超級反彈情況出現,“我完成任務了”或者“我對得起父母了”,然後緊接著就是陷入瘋狂的長時間遊戲中。

2. 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甚至學校不滿意

在中學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孩子沒有時間或者精力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報考專業時都是處於懵懂的狀態,不瞭解報考的學校、不瞭解專業情況,到了大學以後發現學校環境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也不是自己喜歡的。於是就出現了報復性的頹廢狀態,一心只想混學歷到畢業。

2019年考上清華的“狼人”常書傑,今年9月與柯潔、武亦姝等人同樣受到關注,原因就是四年前他考上北京大學後沉溺於遊戲世界中,瀕臨被勸退的境地,他在大三的時候選擇退學回家復讀,今年又考上清華大學。

有類似問題的還有2018年的高考牛人李一峰。2014年在收到中國科技大學錄取通知書後,他才知道學校居然不在北京而是合肥;想要轉專業,卻發現目標專業是科研性質的,而他想要實用型的,最終導致他大三時(2017年)主動提出退學回家復讀,2018年被四川大學口腔專業錄取。

這兩位同學可能天賦異稟,復讀後又考上名校,但問題是,三年就這麼白白浪費了呀!人的大好青春,能有幾個三年?其他那些復讀考不上大學的同學們又該怎麼辦呢?

封寢、開除,連續把大學推上熱搜的“曠課”,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二、課程不吸引人,教學方法不當

課程不吸引人教學方法不當也是導致學生曠課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很多教師工作量劇增,無法科學地處理教學與科研任務的雙重壓力,再加上部分學校生師比不夠合理。大部分年輕的新進教師由於缺乏授課經驗,導致課堂教學手段和方式較為單一,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勾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學生寧願睡覺也不去上課,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2.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部分學校考試方式欠妥,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塑造。部分學校的期末考題缺乏新穎性,甚至不乏有一些“好”老師在考試前夕給學生劃重點的事情出現。

既然你期末給我劃重點,那我還有必要每節課都去上課嗎?

封寢、開除,連續把大學推上熱搜的“曠課”,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05 該怎樣解決大學生曠課問題

根據國際管理學通用的SWOT理論,在分析完原因後,“對策”就很自然地呼之欲出了。

1.高校應當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導和改變

主要目的就是讓新生一入學就儘快瞭解自己所學專業的相關知識,比如學位課、選修課的內容、將來的就業方向、前景和形勢、新生該用怎樣的方式來學習等等,從而儘快消除學生對本專業的迷茫和畏懼思想,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剛柔並濟抓學風

很多大學生之所以敢於曠課,就是因為學校沒有及時對學生的日常進行管理和約束,也沒有給予充分的懲罰力度。像文章開頭的那位體育學院的同學,在輔導員已經微信通知他退學的情況下仍然沒有及時反饋,就是因為他覺得學校不會把我怎麼樣。

應該“硬剛”的時候就剛,把正常上課考勤與學分掛鉤,不按時上課的就不能及時畢業;

應該“柔情”的時候就柔,輔導員和班主任及時關注學生的日常動態,及時進行提醒或者糾正,輔導員和班主任及時關注學生的日常動態,及時進行提醒或者糾正,不要等到學生到達“勸退標準”後直接處罰。

3.老師增加課堂趣味性

任課老師也應當改變教學方式,儘量讓學生從“被動學習”的態度改為“主動學習”,吸引他們走出“寢室”和“網吧”,走到課堂中來。

封寢、開除,連續把大學推上熱搜的“曠課”,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06 小結

回到開篇的問題,讓大學生不曠課,難嗎?

難,也不難。N管齊下就不難,放任自流就很難。

問題因素向來不是孤立的,只有學校、老師和學生一起努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否則長此以往,大學的高等教育形同虛設,學生要麼混個文憑回家,要麼被取消學籍。

要知道,大學生是個非常矛盾的群體,雖然他們已經達到了成年人的年齡界限,但尚未經歷社會生活,因此在很多事情上無法具備成年人的思想成熟度。

無法嚴格約束自己是其中的主要體現。

如果把他們當成成年人來放任自流的話,則是對學生的極大不負責任。

所以學校除了在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外,還應當及時對學生進行因勢利導,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方向。各位大學生朋友也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畢竟,辛辛苦苦十幾年考上大學,不是為了去曠課的。

文末,筆者真心地希望,“大學生曠課”及其相關的新聞,不要再成為熱搜了。

1. 部分數據源自《廣東蠶業》,由筆者整理彙總。

2. 一手Video

3.河北體育學院官網

4.《課堂內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