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有一個舟山人佔主力的僑團,現在有一千三百多名會員了

近日,

美東紐約三江慈善公所

一行回鄉考察訪問。

美国纽约有一个舟山人占主力的侨团,现在有一千三百多名会员了

01

這個舟山人佔60%的僑團,至今已有90年曆史,它濃縮了華人華僑勇闖海外一個世紀的歷史,也見證舟山人在其中的力量——他們心繫祖國,熱心僑社工作和公益事業,在當地具有深厚的影響力。

百年前的第一代移民

立足生根,抱團取暖

1929年出生於定海的林成根老先生,16歲時隨前輩離開家鄉,撐船跑碼頭。

有一次船泊美國紐約,他和幾個水手兄弟一同到唐人街玩,有老鄉說:“在紐約打工一星期可以賺30美元!”想到自己要掙這個數得在船上工作一個月,林成根動了心,當即決定留在紐約,上岸找工作。

令他沒想到的是,雖然船上工資低,但吃住不用花錢。上岸後人生地不熟,租房子、一日三餐都要錢,還不如在船上能攢下點積蓄。好在幾位熱心老鄉介紹他去餐館工作,讓他從廚房打雜成長為一名廚師。

1954年,林成根聽朋友講起,紐約唐人街有個同鄉會叫美東紐約三江公所,有許多寧波、舟山老鄉,林成根非常驚喜,在前輩的介紹下加入公所。

90年後,林成根老先生和公所第54屆主席李興旺說起這段歷史,依然記憶清晰:“當時紐約華僑界是廣東人的天下,都講粵語,江浙滬老鄉難找工作。”

為了幫助同鄉們在紐約立足生根,孫安生、阮孝洪、韓阿銀等人決定成立同鄉會,抱團取暖。由於主要成員由浙江、江蘇、江西的老鄉組成,所以取名“三江公所”。

慷慨解囊,籌款置產

在紐約有了永久固定的家

“從創會初期時的七八十位會員,增至現在的一千三四百人,三江公所已成為紐約歷史最悠久的僑團之一。”李興旺是定海臨城人,10年前退休後去的美國。作為三江公所現任主席,他認為僑團之所以有今天的影響力,主要得益於同鄉們的同心同德、互相扶持。

上世紀20年代,很多中國海員背井離鄉來到美國紐約,人生地不熟,由於語言不通,想融入美國社會,步履艱難,“三江公所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一開始定海長白人最多,他們與林成根老先生有相似的經歷。”

經歷初創期後,三江公所在上世紀50年代迎來急速發展期,“當時海員來美人數急增,碰到疑難問題一籌莫展、束手無策,他們紛紛加入三江公所,會員人數猛增至近千人。”

為了讓會員們有活動場地,1954年開始,募捐委員會發動鄉賢在紐約、費城、波士頓、新澤西、舊金山等地四處籌款。林成根當年20多歲,尚未成家,得知募捐消息,主動拿出工資。王德銓不但自己帶頭,還發動長白鄉親積極捐款。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三江公所於1956年購置地產,在紐約有了自己永久固定的家。

下一代學有所成

在美國社會各領域嶄露頭角

肯吃別人吃不了的苦,願受別人受不了的氣,敢闖敢拼的三江子弟,慢慢在異國他鄉站穩了腳跟。怎樣更好地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不斷提升華人的社會地位?

“靠讀書!”三江公所副會長包榮剛是定海大沙人,在美國生活了30多年,現在是企業高管,在他看來,“第一代移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但第二代、第三代通過勤奮向學,現在有不少成為企業高管,在美國社會各領域嶄露頭角。”

像隨父母移民美國的舟山人章立早,讀書時成績優異,現在是摩根士丹利副總裁。

知識可以提升華僑華人的融入度和社會地位,這個觀念在三江公所成為共識。1995年,在李菁菁、王心仁、胡運熹提議下設立了三江青年獎學金,獎勵那些學習出色的學子。

移民紐約20多年的許明霞坦言,作為母親,她在移民生涯中的最大挑戰是教育,“女兒是家中長女,而我是第一代移民,面對中西文化差異,教育孩子是最大的挑戰。”

她每年都會參加三江公所青少年獎學金頒獎典禮,女兒、兒子從一開始看別人上臺領獎到後來自己幾次上臺領獎,“這是一個啟蒙、自勉、拼搏到感恩的過程。”

去年,女兒被普林斯頓、哥倫比亞及康奈兒大學錄取,許明霞得到消息的當晚沒有睡意,“她的積極向上與三江公所的獎學金是分不開的,我心存感激。”

從“落葉歸根”

到“吾心安處是吾鄉”

今年是三江公所成立90週年。由於第一代移民的苦難經歷,先輩們萌生了關注慈善事業的初心,公所後來更名為美東紐約三江慈善公所,幫助桑蘭來美國治療,多次為國內地震災區捐款,牽頭捐款幫助江西5歲女孩治療眼疾,為車禍華裔少女家人捐款……

“每年正月初五拜財神,五月初五端午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以及農曆新年,三江公所總是熱心為廣大會員舉辦聯歡餐會,場面熱鬧溫馨。”理事周忠根告訴記者。

“第一批移民紐約的舟山人大部分是海員,因為生活窘迫讀不起書,不少人是文盲,他們來美國舉目無親,有的隻身打拼一生,終身未娶。有的進入老年後體弱多病吃不上藥,住不起院。”李興旺說,有些老人亡故後,沒有親人打理,也無法回家鄉安葬,公所出面為其處理後事,實施喪葬濟助,讓他們長眠美利堅。

隨著時間流逝,華裔移民安葬觀念在百年間也發生了變化,原來先輩們希望落葉歸根,還鄉安葬,現在是“吾心安處是吾鄉”。上世紀60年代後,三江公所在新澤西州購置了華盛頓、玫瑰、長山、利吉、青木園五塊福地共3000個墓穴,以成本價轉售給需要的鄉親,為公所會員提供了落地生根的埋骨之地。

這是一條回家之路

也是一條共贏之路

2019世界舟山人大會將於11月1日召開,這是我市首次召集全球舟山人“回家”共話鄉情鄉韻。隨著“一封家書”緩緩打開,李興旺、包榮剛和三江慈善公所的會員們一起回家看看,“現在公所一千三四百位會員中,60%為舟山人,遍及全紐約。”

這個金秋十月,三江慈善會所代表一行到南洞、遠洋漁業小鎮、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等地考察參觀,“好多地方都不認識了。”距當年走出國門已經過去了30多年,巨大的變化不禁讓包榮剛發出這樣的感慨。

李興旺出國前就曾親歷新城開發,“我現在兩年回來一趟,每次回來都發現家鄉變化很大,樓高了,路寬了,城市乾淨了,也更加現代化。”

即將參加世界舟山人大會的李興旺,希望通過此次大會搭建起人文、經貿合作及信息互聯互通平臺,為舟山加快發展、轉型升級貢獻海外舟山人的力量。

這是一條回家之路,也是一條共贏之路。

記者:徐鶯 攝影:蔣仙菊 編輯:嚴婷

舟報集團新媒體

精準傳播•專業表達•有效閱讀

日報廣告:2828245 晚報廣告:2828248

新媒體合作:2828459 發行服務:2828297

小記者活動:2828254 印刷服務:2828278

舟山網廣告:2828308

http://www.zhoushan

.cn

集團統一諮詢投訴:25291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