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特戰兵:“鐵血刀鋒”永不捲刃

天山山脈,冰巒疊布,群峰突兀。突然,一陣清脆的槍聲響起,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注意隱蔽,快速接近!”隨著一聲令下,劉琳帶領5名全副武裝的特戰隊員,呈戰鬥隊形向暴恐分子藏匿點突進。誰料,距洞口十幾米時,一梭子彈從頭頂呼嘯而過。危急關頭,劉琳果斷下令:“狙擊手掩護,突擊隊員跟我上!”

瞬間,10餘枚催淚彈和爆震彈投到了山洞裡,3名窮兇極惡的暴恐分子衝出山洞,企圖襲擊處置官兵,搶奪武器。關鍵時刻,衝在最前面的劉琳沉著冷靜,舉槍擊發,暴恐分子應聲倒地……

這不是影視劇中的鏡頭,也不是演習演練中的場面,而是一次真刀真槍的生死較量。在這場罕見的高原圍剿戰鬥中,時任武警新疆總隊某支隊中隊長的劉琳帶領特戰隊員打出了“反恐尖刀”的威名。

這是他經歷過的時間最長、環境最艱苦、敵情最複雜的一場戰鬥,但對一路從戰鬥中走來的劉琳來說,似乎很平常。

反恐特戰兵:“鐵血刀鋒”永不捲刃

第一次參戰一戰成名

10年前的一天,一夥喪心病狂的暴恐分子在疏勒縣實施嚴重暴恐事件後,逃竄到某地製造了駭人聽聞的特大暴力襲警案件。這則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打破了南疆重鎮——喀什的安寧祥和。

“暴徒一日不除,邊疆一日不寧!”面對暴徒的惡行,時任班長的劉琳義憤填膺,主動請戰,隨第一梯隊跨區增援,第一時間趕到事發地域,實施捕殲。

陰險狡詐的暴恐分子憑藉熟悉地形,瞬間像人間蒸發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的確,在萬畝溝壑縱橫、苗高林密的萬畝玉米和棉花地中找幾個人,如同大海撈針,劉琳帶領特戰隊員拉網式搜索了兩天兩夜,均未發現暴恐分子的足跡。

第三天傍晚時分,一個牧民提供線索:大約下午,一名形跡詭異的男子到他家討要吃的,隨後鑽進了西山的玉米地裡。

這一消息令連續戰鬥近60個小時疲憊不堪的官兵興奮不已。盛夏的玉米地暑熱難耐,汗水流過玉米葉劃傷的脖頸奇癢難忍。劉琳全然不顧,始終衝在最前邊。

敵暗我明,危機四伏。他們一手舉槍、手指始終扣在扳機上,另一支手不斷地撥開擋在前面的玉米葉。劉琳瞪大充滿血絲的雙眼,穩步向前搜索。

屏息,凝視!2米高的玉米地裡,特戰隊員目光警惕,一寸一寸地向前推進,讓人窒息的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殺氣。

“砰!砰砰!”突然,一聲清脆的槍聲打破了寂靜。

“臥倒!”劉琳的吼聲未落,3名手持砍刀、長矛的暴恐分子惡狼般向劉琳和身邊的戰友撲來。

“站住!不許動!”話音剛落,兩名暴徒一左一右地朝他撲來。容不得絲毫的猶豫,劉琳迅速出槍,抵近射擊,“砰砰”兩聲槍響,暴徒即刻倒地,離他只有2米遠。

之後,劉琳馬上向剛剛響槍的地方衝去。那是戰友劉志軍的生死戰場。正在搜索的劉志軍被暴恐分子突然刺出的長矛刺掉六顆牙齒,在仰面倒地的瞬間,劉志軍也在一瞬間擊斃了兩名暴恐分子。

同時多點爆發,各點成功處置,此戰寫入了中隊戰史。一戰成名,劉琳有著這個年紀難得的冷靜:如果有了一絲遲疑,這場戰鬥的結果都會改寫。在這次你死我活的較量中,第一次參加戰鬥的劉琳一戰成名,榮立一等功。

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威名

未見劉琳,先聞其名。採訪前,筆者暗自思量,這位參與處置10餘次反恐事件、擊斃過數名暴恐分子的“反恐尖刀”應該是一名身材高大、劍眉星目的鐵血漢子。見面時,多少有點失望,若不是金光燦燦的一等功獎章、“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勳章掛在胸前,怎麼也不可能把眼前這個身材廋小、皮膚黝黑的小個子與反恐英雄聯繫在一起。

見筆者詫異,支隊長韓輝自豪地說:“劉琳‘反恐尖刀’的威名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他曾多次在爆炸物的迷陣中九死一生,也曾多次在與暴恐分子近身搏鬥中取勝。”

一場戰鬥取得勝利也許有偶然性,但十多場真刀真槍的反恐戰鬥都完勝,足以說明劉琳是名副其實的英雄。

盛夏的一天,正在擔負喀交會安保任務的時任某支隊中隊長劉琳,突然接到命令:一夥暴恐分子在18公里範圍內設置多處路障,在10個點同時打砸焚燒過往車輛、砍殺無辜群眾,立即前往處置……

快速登車,飛馳前行,車廂內死一般的寂靜,官兵們個個神情凝重,雙手緊攥鋼槍。

“嘎!”突然一個急剎車,把官兵顛得差點跳起來。“不好,有情況!”循聲望去,只見路中間幾輛車冒著濃濃黑煙,路上擺滿了障礙物。

“準備戰鬥!”劉琳一個手勢,特戰隊員如下山猛虎般跳下車。誰料,早已埋伏在道路兩側的暴恐分子向官兵投擲燃燒瓶、爆炸裝置……

躲閃、隱蔽、據槍……劉琳指揮官兵果斷出手,一舉擊敗了事先埋伏的暴恐分子。由於道路受阻,官兵只能徒步奔向事發地域。現場火光沖天,爆炸聲不斷,未引爆的爆炸物嗞嗞地冒著白煙,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血腥味和硝煙味,兇險異常……

立即處置,劉琳冒著危險,指揮官兵兵分三路對暴恐分子實施打擊。經過7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制服暴恐分子35人,果斷平息了事態。

從維穩一線到反恐戰場,臨危受命的官兵在中隊長劉琳的帶領下打出了威風,踐行了永不言敗的豪氣。這次戰鬥中,中隊榮立集體一等功,3名官兵榮立一、二等功。

血性磨鍊成標杆

英雄不是天生的。每一次在戰場上的以命相搏,都源自訓練場上的千錘百煉。入伍15年來,劉琳從當兵入伍到立功提幹,再到任職分配,他沒有離開特戰一步,他的軍旅生涯深深地烙著血性戰鬥。

新兵連選預備特戰隊員的時候,雖說中隊幹部力薦劉琳,可又矮又瘦的劉琳並沒進初選名單。沒想到,劉琳一手拿著誓入特戰隊的“血書”,一手掂著一塊磚頭,當著大夥的面單掌劈磚。“軟磨硬泡”進了特戰隊的劉琳,給自己定下硬指標:每天堅持完成俯臥撐200個、仰臥起坐200個、深蹲起200個、啞鈴擴胸100個、單(雙)槓100個。就像在新兵連從倒數逆襲成先進那樣,劉琳在特戰隊很快成了成績數一數二的隊員,連續代表支隊參加總隊舉辦的集訓比武、課目演示。

然而,特戰官兵並非特殊材料製成的。在一次次長時間超強度的訓練中,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少傷疤。一次,劉琳在訓練中感到雙膝疼痛,到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雙膝髕骨陳舊性骨折”。啥叫陳舊性骨折?醫生解釋說,就是曾經受過重傷骨折過。“我以前骨折過嗎?可是從來沒覺得疼呀!”劉琳想了又想,怎麼也不記得是在哪次訓練中骨折的。

“我可以容忍失敗,但決不允許未經努力便輕易敗下陣來。”正是這種永不服輸、永不放棄的戰鬥精神,構成了劉琳這把銳利刀鋒最堅硬的部分。

“只要練不死,就往死裡練。”這是劉琳的口頭禪,也是所在中隊訓練的“主題詞”。要想在特殊戰場、特殊戰鬥中取得勝利,作戰本領技能必須過硬。針對任務環境以山地丘陵、沙漠戈壁為主的特點,劉琳設計了30餘種仿真地形,組織夜間射擊、沙漠越野、綜合越障等針對性訓練,強化官兵野外生存、連續作戰的能力。為打贏未來嚴峻複雜反恐戰鬥,劉琳擠時間潛心鑽研國內外反恐處突的各種教材、戰例,借鑑國內外先進反恐作戰理念,撰寫的《反恐破襲戰法探析》《室內突擊五大難題及破解之道》理論文章受到各級一致認可,帶領官兵集智攻關拍攝的《巡邏分隊實戰化訓練組織與實施》光碟教學片在部隊推廣使用。

反恐特戰兵:“鐵血刀鋒”永不捲刃

帶領隊員再攀高峰

時光流逝,劉琳練兵備戰的步子始終一步一個腳印。從戰士到幹部,從排長到大隊長,他的訓練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參加數次戰鬥總是擔當重任。

2014 年6 月,劉琳走上了中隊長的崗位。他把目光死死地盯在了帶領官兵打勝仗上,先後帶領官兵打贏了多場反恐硬仗。

怎樣讓英雄的中隊再攀高峰?劉琳把中隊的傳統固化在自己的言行中,給自己提出了三個要求:學習訓練鑽在前,急難任務幹在前,危險時刻衝在前。

“戰鬥隨時可能再次打響,我們必須在第一時間補齊短板。”針對任務環境以山地丘陵、沙漠戈壁為主的特點,劉琳

與戰友們共同設計了30 餘種仿真地形,組織夜間射擊、沙漠越野、綜合越障等針對性訓練,在紅藍對抗中謀求制勝之道。

在中隊,駕駛員、炊事員、衛生員,人人都是戰鬥員,隨時都要上一線。駕駛員喜小軍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突擊隊員打先鋒。“等你5 公里能跑進20 分鐘以內,單槓二練習能做100 個再說吧!”劉琳的話激起喜小軍的鬥志。喜小軍從此綁腿從不離身,單槓一上就是半小時,腳上跑出了水泡,手上磨出了繭子。一天晚上,劉琳一手拿著酒精瓶一手拿著注射器來到喜小軍身邊,小心翼翼地為他挑破水泡,說道:“你們總以為平時我帶你們過於苛刻,可是戰場上都是生死較量啊!”在後來的一次山地捕殲戰鬥中,喜小軍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

文書肖遙最害怕的就是摔擒課目的訓練。得知這個情況後,劉琳主動當起了配手,一個一個動作地教。看著隊長一遍一遍地被摔在地上,肖遙說不出的心疼。劉琳安慰他:“戰場上,我是能為你擋子彈的人,吃這點苦算什麼。”肖遙很快成長為中隊的格鬥王。

幾年來,中隊官兵先後打贏30 餘次反恐戰鬥,被武警部隊授予“反恐先鋒中隊”榮譽稱號,被國家民委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榮譽面前,劉琳和戰友們備戰的腳步並未停歇。如今,已成為某特戰大隊大隊長的劉琳帶著隊員們繼續新的衝鋒。

(解放軍生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