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化學反應”正在悄然發生 ——山東省應急管理廳成立一週年工作綜述

2019年10月30日,山東省應急管理廳迎來掛牌成立一週年。一年來,該省應急管理系統以創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有力的舉措奮力破解難題,實現了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的良好開局。

回首過去的一年,山東省應急管理部門邊組建邊應急,邊應急邊融合,把“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融入應急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斷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有力應對了各類災害、事故,有效推動了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當前,山東省應急管理工作體系更加順暢,各級應急管理系統的權威性、協調性不斷增強,戰鬥力不斷提高。這場“化學反應”的效果不斷顯現。

堅定政治站位 增強責任意識

“山東省委常委會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決策安全生產、消防安全重大問題,這已經成為領導們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山東省應急管理廳黨組書記、廳長趙豪志表示,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多次就安全生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確要求。省長龔正主持召開10餘次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工作,多次召開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消防工作。省政府明確2位副省長共同分管安全生產工作。

山東省進一步充實省政府安委會的力量,由省長龔正任安委會主任,省委副書記、省委秘書長、政法委書記、省委宣傳部部長和省政府各副省長擔任副主任,並在省政府安委會下設16個專業委員會,均由分管副省長擔任第一主任。省消防安全委員會進一步調整成員,由分管副省長擔任主任,明確37個成員單位及其工作職責。省政府設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強化道路交通安全指導協調;組建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領導小組,由省長擔任組長。

2018年9月,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山東省實施〈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了地方黨政領導幹部的安全生產責任。省委、省政府將黨政領導幹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情況納入督查督辦重要內容。2018年底,省委統一組織17位副省級幹部對各市《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及《實施細則》落實情況進行綜合督導。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拿出精氣神,以更大勇氣、更大擔當、更大力度,把改革推向深入。10月11日,山東省召開應急管理廳機關黨員大會和機關職工大會,這是山東省應急管理廳組建後的第一次選舉大會。大會按照規定程序選舉產生了山東省應急管理廳第一屆機關黨委和機關紀委。

山東省應急管理廳黨組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制定出臺了《中共山東省應急管理廳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中共山東省應急管理廳黨組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清單》,及時召開黨組專題會議,把黨風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檢查、一同考核。

今年初,山東省應急管理廳開展了“抓作風、促落實”活動,大力弘揚忠誠擔當、雷厲風行、實在實幹、竭誠為民“四項作風”,加快建設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和諧型、文明型“五型機關”。各黨支部結合處室工作實際,逐項明確目標任務和標準要求,研究改進措施,細化責任分工,抓好具體落實,全面提升隊伍的凝聚力、執行力和戰鬥力。

山東省應急管理廳不斷強化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黨務公開、黨費繳納制度,定期開展黨性分析評議,認真落實廉政談話制,並在全省開展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範機關創建工作。

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山東省應急管理廳黨組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通起來,結合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熱點問題、難點問題、緊迫問題,推動主題教育與應急管理工作“雙輪驅動”、深度融合,把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具體行動。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之際,面對“防風險、保安全、迎大慶”的特殊考驗,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並召開專題電視會議,對專項整治行動作了全面部署。8月26日,省政府安委會專門召開督導檢查工作培訓及動員會議。16個督導檢查組入駐各市開展督查,直到國慶節結束後才返回。

“作為新組建的部門,面對當前應急管理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肩上的任務和責任比任何時候都要艱鉅和緊迫,要真正形成大安全、大應急、大聯動的工作格局,只有堅定不移地加強機關黨的建設,才能不斷提升各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為應急管理工作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趙豪志說。

建設預防體系 化解重大風險

在2019年山東省應急管理工作的總體佈局中,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是一項重點任務。

自2016年以來,特別是山東省應急管理廳成立後,全省高度重視雙重預防體系建設,並將其作為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重要措施和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治本之策。

為此,山東省應急管理廳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由廳長任組長,3位副廳長為副組長,安全生產有關處室負責人為成員,統籌推進相關工作。

該廳在今年制定了“1+1+3+3”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即印發安全生產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召開2次推進工作現場會,開展評估、執法檢查、考核督導3項重點工作,建立調度、通報和考核3項制度。

臨沂市作為山東省非煤礦山轉型升級試點城市,在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方面找對了路子。“臨沂會寶嶺鐵礦有限公司持續推進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應用效果凸顯。”臨沂市應急管理局副調研員邱志亮告訴記者,該公司編制了系統類風險管控清單,並採用公司“小點評”、工區“微點評”、崗位視頻推送等方式,確保雙重預防體系發揮實效。

“2016年,我們公司被確定為省級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標杆企業,承擔了《山東省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指南》的起草編制工作。我們感到很自豪,但壓力也很大。”該公司副總經理厲波說,為了幫他們減輕壓力,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工作人員多次赴公司進行指導,並邀請專家為他們指點迷津。

在此基礎上,該公司編制了《會寶嶺鐵礦公司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實施步驟和風險辨識方法。該公司還舉辦了20期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培訓班,對管理人員和一線員工進行輪訓。因為管理措施有力,該公司的風險隱患數量大幅減少,事故發生率顯著下降。

在淄博市高新區,19名應急管理幹部掛包企業,對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行“一對一”幫扶指導。

該區在企業中推廣西門子“綠卡”制度、荏原機械“積分”制度、理研泰山“手指口述”等有效做法,創新實行了“安全券”制度,對獲評雙重預防體系示範單位的企業,每家獎勵2萬元“安全券”,專門用於購買安全專業技術服務。

“山東是全國率先開展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的省份,也是該體系運行比較好的省份。”山東省應急管理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趙衛東表示,目前山東省已有7500多家高危企業和1萬餘家規模以上企業建成、運行了雙重預防體系。

此外,山東省還建立了風險隱患“大排查、快整治、嚴執法”工作體系,聚焦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領域、重點環節,執法檢查企業97.6萬家次,罰款共計5.9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832起,同比下降56.7%。

改革推向深入 構建“四梁八柱”

今年,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山東省應急管理三年規劃(2019—2021年)》,這是全國第一個省級應急管理規劃,也標誌著山東省應急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這份規劃搭建了我省應急管理體系的‘四梁八柱’。”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曹魯告訴記者,該廳認真貫徹落實建體系、建平臺、建中心、建隊伍、建機制、明責任的工作要求,圍繞安全生產、自然災害防治的全過程管理,明確了今後三年的9項任務、12項工程。

改革越深入越考驗啃硬骨頭的魄力和勇氣。在機構改革中,山東省始終聚焦體制機制上的痛點、盲點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提升改革的質量和效益。

在山東省委深化地方機構改革協調小組的領導下,山東省應急管理機構整合了10個部門的12項職責,順利完成人員轉隸、“三定”方案制定等工作,編制了全省應急管理系統權責清單,明確了364項工作事項及責任,及時調整了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防汛抗旱指揮部人員名單,並抓住省級機構改革的機遇,研究細化各行業主管部門的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職責,協調省編辦寫入相關部門的“三定”方案。

根據改革情況,山東省政府安委會及16個專業委員會調整到位,成立了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和省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應急管理指揮體系逐步形成。

勇於擔當、責任到位是山東省機構改革實現有效對接、工作不斷檔的基礎。

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充分運用巡查、考核、約談、警示、通報、公開曝光等手段,壓實應急管理部門在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工貿等行業領域的安全監管責任;壓實消防救援隊伍的防火滅火責任,確保在改革中戰鬥力不減;壓實交通運輸、建築施工、漁業船舶、特種設備等領域的安全監管職責;壓實基層特別是鄉鎮(街道)、村(居)和社區的屬地“打非”責任。

山東省將機構改革觸角深入村(居),整合優化了鄉鎮(街道)的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力量,建立了基層應急管理隊伍,開展了以有班子、有機制、有預案、有隊伍、有物資、有培訓演練為主要內容的鄉鎮(街道)應急管理能力“六有”標準化建設;在行政村(社區)設立應急服務站,開展了以有場地設施、有裝備物資、有工作制度為主要內容的行政村(社區)應急服務站“三有”標準化建設,並督促縣級政府依法建立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員制度,確保險情、災情和預警信息上傳下達。

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建立了“1+5+N”綜合值守應急工作模式,制定了值守應急、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和應急響應等工作規範,並依託電子政務網構建了從省政府值班室到防汛抗旱、森林滅火等專業指揮部再到省有關部門和各市應急管理部門的信息互聯互通平臺,與山東省軍區聯合制定了《軍地搶險救災協調聯動機制》,與交通部門建立了免費通行機制,為2306輛消防救援車安裝了免費通行裝置,與中國鐵塔山東分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加速5G產業發展與應急管理融合。目前,山東省、市、縣三級應急管理機構改革壓茬推進、勢如破竹,構建起了分工清晰、銜接有力的工作體系。

強化能力建設 打造過硬隊伍

“今年8月,我們指導組每天走村入戶,看望、安撫受災群眾,查看房屋倒塌、農作物倒伏等情況,指導縣、區做好災情統計工作。”回憶起今年抗擊颱風“利奇馬”時的情景,臨沂市應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8月11日夜裡,該局第一時間成立了8個指導組,趕赴16個縣、區指導救災工作。

這只是山東省應急管理系統抗擊颱風、搶險救災的一個縮影。面對颱風“利奇馬”,山東省應急管理廳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深入一線、靠前指揮,把防汛、防颱風工作落實到具體崗位、環節和人員,保證組織到位、預案到位、措施到位、隊伍到位、物資到位、準備到位。

“我們還將在全省推廣災害民生綜合保險,建立民生綜合保險保費分擔機制,減少老百姓在災害中的損失。”趙豪志表示,為加快災後建設,山東省抓住市、縣機構改革的機遇,積極推進各級政府建立應急管理機構,確保應急管理工作層層有機構來抓、事事有人來管。

山東省不斷加快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步伐,將“一個制度、一箇中心、一張圖、四個機制”作為應急救援能力提升的重要內容。“一個制度”指嚴格執行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制度。“一箇中心”指建立各級應急指揮中心,實現省應急管理廳與有關部門、市縣應急管理機構、救援隊伍的視頻、圖像數據共享。“一張圖”指建立應急一張圖,全面展示本地區的應急救援隊伍、物資、裝備、專家等分佈情況。“四個機制”指組織應急處置的工作機制:應急聯動機制、部門協同機制、高效運轉工作機制、軍隊與地方協作機制。

在加緊編制和修訂總體應急預案及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的基礎上,山東省開展了一系列應急演練。

6月4日,山東省防汛搶險應急救援綜合演練在濟寧舉行,演練分為省、市、縣三級防汛指揮體系桌面推演和實戰演練兩個階段,設置了搶築子堰、群眾轉移與衛生防疫、巡堤查險與管湧搶護等14個科目,31支隊伍共計2000多人參演。

山東省重點推進3支應急救援力量建設。一是加強航空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做好濟南雪野國家航空應急救援基地建設項目的對接和落地,進一步指導做好全省276個直升機停機坪的立項和建設工作,利用紅十字會航空醫療資源力量,建立航空救援聯動機制。二是加強專業救援力量建設,在金屬冶煉、隧道搶險、工程機械等重點領域,新建3個省級專業應急救援中心,在危險化學品領域再建2個省級專業救援中心,同時整合優化現有的19個省級專業應急救援中心的職能,提升對森林火災、洪澇災害、地震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三是加強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督促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儲存單位及礦山、金屬冶煉等單位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指導生產經營單位和其他社會力量建立應急救援隊伍,配備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

在應急救援中心建設方面,山東省的目標是打造功能設施完備、聯絡精準通暢、指揮靈敏高效的指揮中樞。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周鳳文告訴記者,該省正在建設森林火災、危化品事故、自然災害、海洋災害、礦山和地質災害五大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和魯中、魯東、魯南三大區域滅火與應急救援中心,積極推進航空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到2021年部署13架H135直升機,實現全省航空救援80公里飛行半徑30分鐘全覆蓋。

立足防災減災 服務經濟社會

惠民縣是山東省濱州市西部的一個農業大縣。韓冰是該縣應急管理局的一名災情信息員。作為防災減災方面的新手,他每天要與多個部門的業務處室聯繫,目的就是了解信息報送的有關細節和災情核定的具體辦法。“越是不懂,越要不斷學習。”韓冰說。

縣級災害信息員的作用是承上啟下,一方面,要向縣應急管理部門報送災害信息;另一方面,要收集各鎮和街道的災害信息。目前,山東省已建立一支由市、縣、鄉、村四級災害信息員組成的隊伍,並在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提升災害應對能力,山東省應急管理廳要求各地抓好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工作,及時對本地區災害風險形勢進行綜合會商研判,對重大活動、重點時段的災害風險進行專題會商,提出防範意見,及時將會商結果通報相關地方和部門,督促落實防範措施,同時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抗震救災等指揮部定期組織成員單位和有關專家進行專項會商,及時通知各成員單位做好本行業、本領域、本系統的預警預防工作。

今年,山東省應急管理廳開展了災害風險普查和綜合減災能力普查試點工作,計劃利用3年時間,摸清全省風險隱患底數,建設數據庫,編制以縣為單位的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圖和綜合防治區劃圖。

此外,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制定了《省級自然災害救災物資儲備規劃》,協調財政部門投入資金1.13億元,救助受災群眾55.1萬餘人。該省還建立了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自然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

“山東省是經濟和人口大省,市場主體龐大,地質條件複雜,自然災害多發。近年來,一些重大安全風險逐步顯現、交織疊加,全省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任務繁重。當前,山東省應急管理事業正處於爬坡期、過坎期、攻堅期並存的關鍵時刻,面臨重大考驗,肩負光榮使命。”趙豪志表示,下一步,山東省應急管理系統將堅持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統籌推進自然災害防治,全力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奮力推進新時代應急管理事業創新發展,助力山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記者:高文靜 王 謙 通訊員 王悅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