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不好過,俄烏歐天然氣新協議“難產”

【俄羅斯龍報網】10月28日,就“2019年之後,俄天然氣經烏克蘭向歐洲輸送問題”,俄羅斯、烏克蘭、歐盟在布魯塞爾舉行了三方部長級磋商,俄能源部長諾瓦克、烏能源和環境保護部長奧爾熱、歐盟能源聯盟副主席謝夫喬維奇出席磋商會議。

簽訂新協議?還是延長老協議?這是個問題

綜合中國青年報、新華社、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報道,據瞭解,現行的俄經烏境內向歐輸氣合同簽署於2009年,有效期至2019年年底。歐洲與烏克蘭傾向於達成新的長期供氣協議,並提出將過境烏克蘭的天然氣輸送量提升至每年不少於600億立方米的新目標。而俄羅斯方面則更希望將現行合同延長一年。

俄烏對於恢復天然氣供應雖都有共同合作的意願,且雙方已就在公司一級集中展開更加積極的談判達成一致,但在實際磋商過程中,仍存在諸如如何解決稅費計算等一系列技術性與現實性問題。因此,俄烏兩國在未來向歐供氣進一步合作問題上一直未能制定出雙方均可接受的規則。

俄提出兩種方案,烏卻難以執行

諾瓦克在三方部長級磋商結束後表示,三方將繼續積極開展工作,力爭找到解決方案。俄羅斯贊成通過“一攬子”方案解決天然氣談判的一系列問題,確保2019年之後天然氣過境運輸順利暢通。為此,俄方初步提出了兩項方案。

一是,如果烏克蘭在2019年12月1日前完成向歐盟能源標準過渡的相關工作,並在2020年1月1日前批准《歐洲能源法》,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可以按照歐盟天然氣市場準則為烏預留出足量天然氣。

二是,如果烏克蘭做不到上述這一點,俄方也為其準備了備選方案,即俄願意繼續按照現行協議過境烏克蘭對歐輸氣,並作出相應技術調整,直至烏克蘭執行歐洲能源準則。

俄烏“鬥氣”積怨深,東歐國家將收不到“過路費”

烏克蘭是俄羅斯向歐洲供氣的途經地,但俄烏過去幾年多次“鬥氣”,屢屢殃及歐洲承受斷供衝擊。俄烏現有輸氣合同今年12月31日到期,實際履行過程中糾紛不斷,發生欠費、斷供等事件,雙方把官司打到瑞典仲裁法庭。

烏克蘭先前指責俄羅斯故意拖延,目的是等待繞過烏克蘭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建成,以便提高籌碼。俄方表示願意繼續借道烏克蘭向歐洲輸氣,條件是這條線路必須有商業競爭力。

“北溪-2”繞開烏克蘭等東歐國家,“走水路”鋪設波羅的海海底管道,把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再經由德國幹線管道轉送其他歐洲國家。項目竣工後,德國有望取代烏克蘭,成為俄羅斯天然氣歐洲轉運樞紐。

另外,俄羅斯正在推進“土耳其溪”輸氣管道項目,希望利用這條管道向土耳其供應天然氣並經由土耳其向歐洲南部輸氣。

此次談判結果令歐洲聯盟頗為焦急。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馬羅什·謝夫喬維奇當天催促:談判結果令人失望,俄烏雙方“必須有緊迫感”。

俄能源部長諾瓦克說,由於俄烏歐28日沒有能就天然氣輸送達成一致,各方定於11月底繼續談判。

各方利益交織,抱著“政治意願”難以解決“能源問題”

從俄方提出的初步方案可以看出,俄羅斯確實心懷誠意,同時也不放棄自己的利益。

事實上,在北溪-2及土耳其溪天然氣管道尚未完全投入運營前,俄方對繼續選擇過境烏克蘭向歐洲供氣仍有強烈意願,自身並未徹底放棄這一“兜底”選擇。

俄天然氣工業公司總裁米勒認為,俄氣公司從來沒有提出過放棄經烏克蘭對歐輸氣。俄國家能源研究所所長謝爾蓋·普拉沃蘇多夫更是自信地認為,從原則上說,俄羅斯與誰簽字並不重要,因為除了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之外,歐洲方面根本找不到其他更合適的能源供應商。

歐盟能源聯盟副主席謝夫喬維奇認為,到目前為止進行過的談判“是消極的”。他說,儘管各方均抱有解決問題的強烈政治意願,期待談判取得積極進展,但這一情況卻並未發生。

俄烏在天然氣過境運輸問題上的爭執持續多年,摻雜著政治因素的商業糾紛也不斷作用於兩國關係,歷史上“鬥氣”與“斷氣”大戲時常上演。儘管各方此次均希望儘快達成協議,但從目前的狀況看,諸多現實問題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間接影響談判進程。2019年畢竟只剩兩個月,俄烏歐三方“天然氣新協議”年內能否最終簽署還很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