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鏈貸:讓供應鏈上的小微企業“不差錢”

10月29日,《湖北日報》發表了題為《眾邦銀行打造由金融科技驅動的互聯網交易銀行 眾鏈貸:讓供應鏈上的小微企業“不差錢”》的報道。

湖北日報 | 眾鏈貸:讓供應鏈上的小微企業“不差錢”

以下為報道全文

眾邦銀行打造由金融科技驅動的互聯網交易銀行

眾鏈貸:讓供應鏈上的小微企業“不差錢”

小微企業一般都是圍繞產業鏈上的核心大企業進行生產和經營,融資需求來自於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存貨,因此服務產業供應鏈的供應鏈金融成為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利器。

繼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後,今年7月9日,中國銀保監會又下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生物識別、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核心企業等合作搭建服務上下游鏈條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完善風控技術和模型,創新發展在線金融產品和服務,實施在線審批和放款,更好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作為湖北省首家民營銀行,自2017年5月成立以來,眾邦銀行秉承“專注產業生態圈,幫扶小微企業、助力大眾創業”的使命,打造由金融科技驅動的互聯網交易銀行,探索走出了一條服務小微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為服務供應鏈產業生態圈上的小微企業,眾邦銀行打造“N+1+N”的信用融資模式,推出綜合供應鏈金融產品“眾鏈貸”,目前已與中農網,化塑匯,卓鋼鏈等優質B2B供應鏈管理平臺進行深度產融一體化合作,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務供應鏈小微企業的效率,降低了融資成本,促進相關產業供應鏈的良性運轉和實體產業的發展。

科技賦能,“三個實”改變“不敢貸”“不願貸”

開業伊始,眾邦銀行就基於互聯網交易銀行的定位和服務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的宗旨,來進行金融科技應用佈局。2017年前後,銀行業剛剛開始使用分佈式計算開展業務,眾邦銀行即投入5000多萬元進行分佈式項目落地,到2018年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達到1.5億元,行內從事科技研發和大數據的員工超過60%。

傳統金融服務小微企業“不敢貸”“不願貸”,在眾邦銀行看來,問題主要在於三個層面:第一,小微企業存續時間短導致服務風險很高,平均經營時長在2年至3年,只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能活3年以上;第二,小微企業圍繞核心企業開展業務,大多是輕資產運營,缺乏有效抵押物,銀行也很難開展抵押貸款;第三,小微企業數字化經營水平低,缺乏可信的經營數據,造成銀企信息不對稱。

面對這些問題,眾邦銀行依託金融科技構建交易信息可得、交易行為可信、交易風險可控的“交易信用”模型,對小微企業融資進行全流程、數字化的風險管控,有效提高銀行對小微企業的風險識別和定價能力,做到 “敢貸”、“願貸”。真正疏通堵點,確保資金能隨時、隨地、隨需的滴灌到供應鏈上以往難以覆蓋的節點,將金融活水滲透到實體產業的毛細血管和細胞單元。

具體來說眾邦銀行的“交易信用”模型做到了“三個實”,即實時、實情和實物。實時是藉助5G、區塊鏈、物聯網等底層技術和多層級的賬戶體系,對企業的訂單、資金、物流、倉儲等數據實時在線採集、驗證,智能洞察企業融資需求;實情是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企業全維度數據、上下游數據和實控人相關數據進行穿透式智能分析,確保企業交易行為可信,杜絕企業虛假融資;實物是用電子圍欄、智能標籤、雲倉、生物識別等管控手段,對貨物進行全生命週期管理,通過可視化、動態的貨物監管,嚴密管控企業風險。

為高效服務產業生態圈供應鏈的交易場景,實現有交易的地方就有眾邦銀行服務的目標,眾邦銀行搭建起傳統核心+互聯網核心的雙核心科技系統,推出華中地區首家開放銀行,通過B2B2C模式將完整的金融服務能力無縫融入場景中,通過H5、SDK、API等應用形態實現金融服務“即插即用”,快速賦能供應鏈小微企業。

與此同時,為保證金融科技驅動下的產品快速迭代、業務高併發的特點,眾邦銀行在科技研發層面提出項目敏捷化、產品組件化、業務標準化和架構平臺化的“四化”建設。眾邦銀行還獨創了“五角星”敏捷工作機制,將風險、產品、運營、科技和業務人員置於一個項目單元中,全面發揮民營銀行組織靈活、決策鏈短的優勢,項目建設週期從最開始需要120天才能完成的大型項目縮短到只需要45天就能完成,絕大部分項目只需15-20天,從而保障產品研發、業務對接等工作的快速、順利推進。

數字風控,從“面對面”到“鍵對鍵”

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眾邦銀行已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深入到風險決策的每一個環節。

眾邦銀行從開業之初就組建了自己的大數據風控團隊,並自主研發了集反欺詐神經網絡、生物雷達和智能建模於一體的“倚天”智能風控決策平臺。隨著金融科技在風險管理中的廣泛應用,風控已經從“面對面”演化到“鍵對鍵”,核心的風控邏輯已不再是“見其人信其行”,而是“聽其言觀其行”,“倚天” 智能風控決策平臺通過全流程的線上運行對海量交易、消費、社交等客觀行為數據來進行千人千面的精準畫像,而非面對面的盡調信其主觀人品。截止到目前,眾邦銀行已獲得5項風控人工智能專利,申報了4項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的智能評分專利。

在服務供應鏈小微企業的過程中,眾邦銀行發現企業的融資行為與企業相關自然人的信用情況呈現正相關關係,“倚天”智能風控決策平臺不僅判定企業的“交易信用”,同時還考察企業相關自然人的“主體信用”。在數據使用上,“倚天”除使用“四流合一”的企業經營數據外,還大量採用第三方數據,如個人徵信數據、行為數據、企業稅務數據、票務數據、生產資料數據(水,電,氣)等,“倚天”通過100+個數字模型和6000+個數據維度完成對企業和相關自然人的360全方位畫像,並結合企業的融資行為和實際控制人信用的相關性判定,提高了對小微企業的風險判定的能力。

通過“倚天”智能風控決策平臺,小微企業無需抵押、只需通過交易場景平臺線上申請,就能完成對企業信息的認證和風險判定,進而完成智能化的信用評分和授信審批,發放純信用、純線上、零人工的信用貸款“眾鏈貸”。“倚天”讓每一筆供應鏈貸款,做到精準額度控制,讓資金便捷流通在供應鏈生態圈各個環節。

通過深度參與、廣泛佈局供應鏈交易場景,藉助創新模型、科技手段打造智能風控體系,眾邦銀行打通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分鐘”,促進了產業和金融的共生共榮。

【服務小微案例】

眾鏈貸-邦收:賬期從半年變成2小時

某地桑蠶高效生態產業示範區,在蠶繭收購站,繭農們手持卡片等著賣出蠶繭。這張卡片裡詳細記錄著農戶的勞力、桑葉面積、蠶房面積等信息,每次出售的蠶繭數量、等級、價格等也都有記錄。

卡片的背後,是眾邦銀行與中農網合作開發的“智慧蠶繭收購鏈”,繭農的基本信息和交易數據能實時傳送到後臺,眾邦銀行再通過中農網提供的完整數據及實物動態監管,為繭絲採購商提供融資,並將採購貨款直接打入與IC卡對應的繭農銀行賬戶內。有了眾邦銀行這套收購鏈後,採購商就能得到“眾鏈貸-邦收”貸款產品,也能和繭農“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了,繭農的賬期從以前的半年變成2小時。

眾鏈貸-邦採:採購原材料不愁錢

某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創建於2007年,是專業從事複合包裝袋、複合材料卷膜等生產型企業,與化塑匯是多年友好合作夥伴。該公司有大量下游客戶發來的訂單,但因為缺乏資金而不能採購原材料,不得不限制生產規模。

為解決塑化行業內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眾邦銀行與化塑匯聯合打造了供應鏈金融管理平臺,該平臺打通並採集了融資企業的上下游交易數據,並通過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保障訂單流轉各個環節數據的真實性。當企業需要融資時,眾邦銀行會依據平臺提供的企業採購信息,包括品類、數量、金額、供貨時效等,以及上游供貨商材料出庫、運輸、在庫管理等信息,為採購企業智能審批“眾鏈貸-邦採”的額度和期限,並將發放貸款直接打到上游供貨商賬戶上。在幫助該企業及時採購、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眾鏈貸-邦採”也保證貸款專款專用,有效控制風險。

眾鏈貸-邦信:備貨資金僅憑信用即可貸

某食材生產企業從事糧油生產經營多年,常年向超市、學校等單位供應糧油米麵,是這些單位多年的合作伙伴。每逢雙十一、春節等重要時點,公司都需要提前大量備貨,資金需求會直線上升,但由於企業和超市、學校之間沒有正式供貨,無法通過應收賬款、存貨向銀行申請融資。

為解決超市、學校等單位上游供貨商的資金需求,眾邦銀行推出純信用供應鏈金融產品“眾鏈貸-邦信”。融資企業通過線上提交貸款申請,眾邦銀行通過融資企業授權獲取企業的主體信息、法人徵信、法院訴訟、稅務記錄以及與上下游企業的過往交易等全維度數據,在此基礎上眾邦銀行通過自主研發的“倚天”智能風控決策平臺線上審批併發放貸款。上游供貨商只需線上進行三步操作,無需抵押或擔保,即可實時獲取“眾鏈貸-邦信”信用貸款並可循環使用,有效緩解採購備貨的資金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