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中國甘肅省西北部狹長高平地,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又因在甘肅境內,也稱甘肅走廊。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百餘公里,海拔1,500公尺左右。大部分為山前傾斜平原。走廊分為三個獨立的內流盆地︰玉門、瓜州、敦煌平原,屬疏勒河水系;張掖、高臺、酒泉平原,大部分屬黑河水系,小部分屬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永昌平原,屬石羊河水系。走廊自古就是溝通西域的要道,著名的絲綢之路就從這裡經過。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

位於甘肅省西北部祁連山和北山之間,又叫甘肅走廊。東西長約1200千米,南北寬約100~200千米,因為位置在黃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

旅遊景區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一座舉世聞名的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

河西走廊莫高窟

佛教藝術寶庫,一朵有1600餘年歷史的曠世奇葩。至今仍有保存完整的洞窟492個,裡面珍藏著歷史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還有唐宋木結構建築五座。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榆林窟

俗稱"萬佛峽",是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現存41個洞窟, 共保存壁畫5650幅,彩塑272身,與莫高窟同一時期。其中,中唐25窟為其精華, 因這裡曾珍藏稀世珍寶象牙佛而聞名於世。

海市蜃樓

是敦煌的又一奇觀,在晴朗炎熱的夏日, 敦煌的戈壁瀚海中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尤其是在敦煌至陽關、玉門關公路兩側,可以看到波濤澎湃的“海水”、高大的“山川”、整齊的“建築”、錯落有致的“城市”。這些景緻若隱若現,十分壯觀。 [敦煌古城]敦煌古城,又稱為"敦煌影視城,仿宋沙洲城"。佔地面積1.21萬平方米。是為中日合拍電影《敦煌》而仿照沙州古城和“清明上河圖”修建的人文景觀和影視拍攝基地。現已拍攝過《敦煌》、《封神榜》等20多部電影、電視片。

三危聖境

三危聖境以其神、奇、靈、峻而著稱,"危峰東峙"是敦煌"八大景"之一。三危山主峰與莫高窟隔(大泉)河相望,相傳西王母、 觀音菩薩、太上老君曾雲遊此山。目前,仍然保留古建築"王母宮"、"觀音井"、"老君堂"等。特別是1600多年前,樂僧和尚雲遊此山,夕陽西下時萬道金光中出現了千萬尊佛的金身,便開鑿了莫高窟第一個洞窟

西千佛洞

西千佛洞,因地處莫高窟之西而得名,現存石窟17個,與莫高窟同一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

西千佛洞

時代,石窟的結構、彩塑、壁畫藝術風格等與莫高窟體系相近。在光輝燦爛的敦煌藝術中佔有重要位置。

陽關國家級沙漠森林公園

位於陽關遺址西10公里處,由葡萄長廊、葡萄觀賞園、沙生植物園等組成。總面積16.65平方公里。是休閒娛樂的理想場所。 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四面環沙而不被掩埋,經千年而不幹涸,實屬自然奇觀。

玉門關雅丹魔鬼城

在距玉門關西90公里外,有一外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東西長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

玉門關雅丹魔鬼城

約25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遇有風吹,鬼聲森森,夜行轉而不出,人們俗稱魔鬼城。其整體象一座中世紀的古城。這座特殊的“城堡”,有城牆、有街道,有大樓、有廣場,有教堂、有雕塑,其形象生動、維妙維肖令世人瞠目。這些大自然的傑作,堪稱鬼斧神工,奇妙無窮。 [安西橋灣城]位於安西縣東85公里處。有“康熙夜夢橋灣城”、漢代長城烽燧、疏勒河九曲蜿環、雅丹地貌、大漠孤煙等人文自然景觀;館藏傳世文物象牙造像、人皮鼓、東千佛洞西夏壁畫臨摹品及極旱荒漠自然保護區植物標本展覽廳等服務設施。

古代絲綢之路

河西走廊歷代均為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漢唐以來,成為“絲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

古代絲綢之路

綢之路”一部分。15世紀以後,漸次衰落。目前亦為溝通中國東部和新疆的幹道,為西北邊防重地。

古代絲綢之路在這裡通過,張騫出使西域,不繞路走,而非要經過當時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原因就在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上。

唐代詩人李白有詩:“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其中的“天山”即指祁連山。河西走廊就位於祁連山山腳下,它的興衰存亡完全依賴與祁連山的雪水。而祁連山正處在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之間,位於青藏高原北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如此之高,如果張騫要繞路南行,豈非要九死一生地去翻越它?這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不切實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