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少年的你》火爆程度,相信大家都知道了。預售前7小時票房破億,上映15小時破2億;31小時破3億,連續三天蟬聯單日票房冠軍。豆瓣評分8.5,超過了95%的愛情片和90%的劇情片,被認為是年度最值得期待的青春片。青春片,講的不止是青春,還有校園。

沒想到,熒幕閃過的前一分鐘,我就紅了眼眶……電影的開頭,聚焦在多年以後,身為英語老師的陳念在課堂上課的一個場景。“This was our playground.”“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This is our playground.”她帶著學生反覆念著這幾句話,並問道:“used to be 比was好在哪裡?”

《少年的你》: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她解釋說這兩者都是“曾經”的意思,而“used to be”還有一種“已失去”的悵然和遺憾。“playground”意為“樂園”。“我們已失去了樂園……”

無論是十七世紀詩人彌爾頓刻畫的長篇史詩《失樂園》,還是《聖經》中記載的人類被趕出伊甸園,“失去樂園”的痛與破碎,至今仍撕扯著我們。那陳念們的“樂園”,又是如何失去的呢?歡迎走進電影院,觀賞這部關於校園霸凌,關於互相救贖,關於少年和夢想,關於現在和未來的電影。

生活在陰溝 也要記得仰望天空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只有你贏了,我才不算輸。”

“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後面。”

“你和我不會,但他們會,他們是少年。”

但最最最最最打動我的,是陳念問小北:“為什麼打架?為什麼過這樣的日子?”

小北沉默片刻,回答說:“你太乾淨了,不會懂的。”

當時,他手上拿著陳唸的課本,視線停留在了陳念在書上寫下的一句名言:“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

《少年的你》: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電影裡的小北和陳念,都是生活在陰溝裡的人。

被媽媽視為自己再嫁累贅的小北,從13歲起就開始自己一個人打拼,過的是刀口舔血的生活,乾的是不入流的工作,他的人生,似乎一眼就能望到頭。成績優異,卻飽受校園霸凌的陳念,有一個欠債不還,靠著賣三無面膜賺錢的媽,被打、被捉弄、被拍侮辱視頻…她如果沒那麼堅強的話,或許就是下一個跳樓自殺的胡小蝶。

但就是這樣兩個身在黑暗中的人,都咬著牙不服輸的選擇了奔向光明,都拼了命地保護自己的光,為了脫離泥沼。小北打架,但不偷不搶,甚至會因為別人逼迫小孩偷竊而大打出手;陳念身處校園暴力,不做施暴者,也不做冷漠的旁觀者,會為死去的胡小蝶蓋上校服,給她最後的尊嚴。小北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選擇,不是被人欺負就是欺負別人”,但其實他們都在彼此溫暖和救贖的過程中,努力地成為第三種人。

成長的痛苦阻礙不了未來的光明

小北對陳念說,你太乾淨了,你不懂。但其實,真正乾淨的人是小北。小北見過那麼多世態炎涼,也領教過那麼過世界黑暗,甚至還被最親的人背叛,可他依然相信溫暖,依然相信所有美好的答案。“世界很大,我們很好”,就是小北給陳念最深的承諾。縱然世事殘酷,但在小北身上看到的,是豁達,是樂觀,是一心向善,更是溫暖純良。“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是這個少年,對陳念,也是對這個世界發出的最後一首讚歌。

《少年的你》: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在這個獨善其身,人人求自保的時代,又有誰甘願為了某個人豁出整條命呢?成長的痛阻礙不了未來的光陰,再多的黑暗也遮蓋不了遲到的黎明。我在小北和陳念身上看到的,除了不幸,更多的是堅韌。生活經常不公,但他們卻願意挽住手,扭轉命運的手腕。在故事的最後,小北終於摘掉了帽子,他堂堂正正的走在陳唸的身後,面對攝像頭,他一臉的從容和淡定。

《少年的你》: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真好啊,光明遲到了幾年,但終究還是來了,他們嚐盡了生活的苦,終於還是體會到了甘甜。

不要成為霸凌行為的旁觀者

電影《少年的你》中,胡小蝶在跳樓前曾經對陳念說:“他們一直欺負我,你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她可能感覺到陳念與別的同學稍有不同,她也許也曾經幻想過陳念會對她施以援手。但是陳念沒有,她只想好好學習,她不想多事。

《少年的你》: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等到自己成為了被欺凌的對象,她才明白,對霸凌行為的冷眼旁觀與霸凌者同樣殘忍。小北是個街頭小混混,全身隔三差五地掛著傷。第一次露面,他就身體力行地詮釋了自己的生存邏輯:捱打不重要,捱打我一定要打回去。

《少年的你》: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他被三個人圍毆,滿臉的鮮血與汙泥,一點還手能力都沒有,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可他並不是一個任人蹂躪的主,瞅準時機一個暴起,狠狠地將為首者按倒在地一頓暴擊,打得對方動彈不得。黃渤說: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你強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對你和顏悅色。反擊了不一定有用,但反擊的意義在於警告,在於威懾。打不打得贏,是能力問題;反擊不反擊,是態度的問題。

孩子,面對霸凌,不要成為旁觀者,一定要有亮出拳頭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