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中學聯合知名企業打造人工智能課程

人臉識別、語音合成、自動駕駛…這些對高中生來說似乎很高深的內容,在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已經都成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知識。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推進人工智能課程在中學的落地,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聯合國內知名人工智能企業-北京有限公司,在華僑城中學開設人工智能試點課程,內容由學校結合自身及商湯課程平臺,為學生量身定製。目前這個課程已在全校高一年級全面開設,主要包含Python程序設計基礎知識,機器學習初步、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圖像識別等。在具體教學中,考慮到人工智能對學生數學能力要求較高,而高中學生可能還無法掌握,所以一般以實際體驗及應用為主。

除了人工智能課程,STEAM特色課程也在華僑城中學遍地開花。學校在深圳市率先引進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博士生十餘名開設量子通信、生命科學等特色科學課程。深圳市優秀備課組組長、市通用技術教硏員孛鮒瑞;深圳市優秀備課組、市通用技術教硏員餘麗等一線老師開設機器人等課程。

優秀課程的背後,是學校近年來對科學教育的大力投入。從2010年起,學校就陸續籌劃併成立八大學院,即人工智能學院、心理與社會學院、學生科學硏究院、人文學院、法學院、工程技術學院、囯際文化交流學院、末來城市學院。這八大學院的創立是華僑城中學課程“四輪”驅動的具體呈現,即在德育與心理、課程與教學、人文與科創、體育與藝術四個維度同時著力。它體現了全面的完整的人才觀,也體現了僑中教育對獨特生命個體的關注和尊重。

新高考改革要求各高中學校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在課程開設和學生培養方面尊重學生的個性特色,激發興趣和挖掘智能優勢;要求高中課程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開設豐富的校本課程,與大學課程接軌,讓學生在高中階段有機會探索自己的專業道路,體驗專業學習,進行初步的專業定向。

構建優質高中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創新發展,華僑城中學特色課程的誕生為學生的末來發展搭建起良好的平臺,促進了學生人文與科創素養的全面提升,同時也為新高考的自主選科做了有效的補充,為學生末來的生涯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