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能是“交警”!公安部徵求意見:市民“隨手拍”可舉報交通違法

姜赫然 文

何翔任 統籌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10月28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消息稱,為進一步規範和完善道路交通違法行為處理程序,經充分調研、廣泛徵求意見和深入研究論證,公安部起草了《公安部關於修改〈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的決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據介紹,《意見稿》有很多亮點和重大變革。

人人都可能是“交警”!公安部征求意见:市民“随手拍”可举报交通违法

個人舉報的照片或視頻經查證屬實,可以作為處罰證據

《意見稿》中最新規定指出:“單位或者個人提供的違法行為照片或者視頻等資料,經查證屬實的,可以作為處罰的證據。”

這意味著,今後每個市民都是“交警”。如果看到其他車輛的違法行為,可以使用行車記錄儀或者手機拍攝上傳舉報平臺,經過交管部門核實確認,違法車輛將會受到處罰。也就是說,遮擋號牌、違規加塞、逆行、不按信號燈指示通行、亂停車等情況,將無處遁形。這對於廣大車主來說,有著很強的威懾力。

人人都可能是“交警”!公安部征求意见:市民“随手拍”可举报交通违法

事實上,多地交管部門已經開始利用市民舉報的圖片、視頻開展交通違法行為查處,不僅可採納市民的舉報內容,對於部分舉報內容還將給予現金獎勵。

北京市早在多年前就開始利用網民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的交通違法行為舉報,尋根溯源找到違法車輛,開展執法工作,進行罰款扣分處罰。目前,相關平臺上線了實名舉報功能,市民如實舉報可以獲得積分獎勵。

天津市公安交管部門自今年5月1日起開始實施《天津市道路交通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對8項交通違法行為採取有獎舉報,獎勵從20元至100元不等,每月最高獎勵金額累計不超過1000元。

上海市也搭建了交通違法行為視頻舉報平臺,對於群眾隨手拍違章的內容經過核實確認後,警方將給予舉報者一定的現金獎勵。

異地非現場交通違法可跨省處理

“異地處理違法難”是不少駕駛員都遇到過的問題,自己回到車輛所在地或者到違法當地處理需要浪費大量時間和經濟成本。

《意見稿》針對非現場交通違法行為處理中存在的問題作了幾方面修改。

人人都可能是“交警”!公安部征求意见:市民“随手拍”可举报交通违法

首先,為了方便機動車所有人或管理人、駕駛人及時、就近處理交通違法,避免往返違法行為發生地,當事人明確接受異地處理的,處理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協助違法行為發生地公安交管部門調查違法事實、代為送達法律文書、代為履行處罰告知程序,由違法行為發生地公安交管部門按照發生地標準作出處罰決定。

其次,將違法信息審核錄入時限由原來的10個工作日縮減至5個工作日,將違法信息向社會提供查詢的期限由錄入後3日修改為錄入後當日,提高審核錄入效率和向社會提供查詢的及時性。

第三,將違法信息的通知途徑明確修改為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程序、電子郵件等方式。同時,交警在執勤執法時發現機動車有違法行為逾期未處理的,應當場告知當事人。

車主對呼氣酒精測試結果存有異議要當場提出

此前,對於酒駕進行呼氣檢測時,有些違法車主會在事後提出異議。

人人都可能是“交警”!公安部征求意见:市民“随手拍”可举报交通违法

為了減少取證難度和糾紛,《意見稿》對檢測程序要求做出了明確:呼氣酒精測試結果無異議的,應當簽字確認。事後提出異議的,不予採納。

公眾可以通過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www.chinalaw.gov.cn)、公安部網站(www.mps.gov.cn)查閱公開徵求意見稿,有關意見建議可以通過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公安部網站在線提出或者在2019年11月27日前通過電子郵件方式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人人都可能是“交警”!公安部征求意见:市民“随手拍”可举报交通违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