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500到底是不是好的選擇,又該怎麼投?不妨看此文

中證500到底是不是好的選擇,又該怎麼投?不妨看此文

看了一個帖子,《為什麼不喜歡中證500》,由於我從去年這個時候就開始定投中證500,也公開發文章說這個事情,3篇文章100萬閱讀,所以我覺得還是可以交流。

第一、不能看穿未來,就要相信歷史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誰能夠穿透迷霧,看穿未來?有人回答嗎?反正我看不透,所以我選擇歷史作為參考。

中證500到底是不是好的選擇,又該怎麼投?不妨看此文

對於中證500來說,什麼是歷史呢?我還是說數字吧,中證100截止到今日的指數是4176,滬深300是3910,中證500是5007,作為都是以1000點為起始,都是2004、2005年有中證公司推出的指數,現在的點數就是他們這14/15年來的漲幅。這個就是歷史。

還有一個基本的規律,我先舉個例子吧,就說我們人吧,1-10幾歲的時候,最活潑,也最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有些孩子特別聰明,一看就很有錢途,有些孩子一看就跟郭靖似的,好像沒什麼錢途;但是這個年齡段有一個問題,意外情況特別多,容易夭折,也不能去做什麼事情。16-40歲,年輕當打之年,敢打敢衝,身體也好,人生就充滿了無數的可能,只要你能力強,不管你是嘗試風險亦或者其他,只要你能找到路徑,成功的概率最大。再就是40歲到退休,這個年紀,基本上都求穩,沒有人會願意在額外冒險,都是順著自己的路徑,賺些穩定錢。我舉這個例子的背後,是想說,企業也是這樣,小微企業,全國2907萬家企業,其中2607萬家私人企業,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小微企業(就不算個體戶了),死亡率有多少?大家自己百度,我就不說了。再說上市公司,3723支個股,除了前800家,絕大部分企業都很煎熬(也有不錯的),他們就像1-10幾歲的小朋友,很容易出問題,按照概率來說,一部分會為了更好,更多的是被淘汰;而中證500像什麼,就像16-40歲的年輕人,有基礎,也有能力,最具備快速增長的可能。而滬深300(實際上應該是中證100,滬深300我也有配置,這是行業基準),就像是已經過了40歲的人了,賺錢不那麼辛苦了,願意冒風險和拼搏的精神氣也就沒了,穩是第一位的。

中證500到底是不是好的選擇,又該怎麼投?不妨看此文

第二、什麼時候適合投資中證500

投資中證500或者說成長類個股,不是說去賭中小盤的高溢價和高估值,高溢價和高估值那是市場給的,自然有他的道理,這裡不多說,就說說什麼時候適合投資中證500.適合投資絕對不是跌多了,這是博弈,不是投資的角度;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只有2個,第一個,便宜了,第二個,未來更有成長。

中證500到底是不是好的選擇,又該怎麼投?不妨看此文

從這張圖上,大家就可以看到,現在總得來看市場是都便宜的,還有一個細節大家要注意,歷史上中證500和滬深300估值最為接近的時刻是在2008年10月30日,那個時候滬深300TTM12.07倍,中證500TTM14.68倍,目前這個位置,是第二次這麼接近,中證500TTM19.46倍,滬深300TTM12.02倍。都便宜,但似乎中證500倍壓低的更厲害。

但是隻有便宜是遠遠不夠的,這也不是投資的理由,能夠成長才是更好的理由。那麼什麼時候才是成長的時候呢,就是當下,5G和科技浪潮開啟的當下。看中證500裡的相關成分股,聞泰科技,今年漲幅236%,中國軟件240%,滬電股份239%,我就不在舉例子了。這些個股的背後是產業的發展,而新興產業裡,不會有太大的公司。

至於未來他成為滬深300,一方面,要知道,現在的滬深300個股也在成長啊,銀行們從來都是最賺錢的部分,但卻沒有很好增速;每年2次的成分股更換,剔除的很多不是增長的問題,而是公司自身經營出了問題的公司。另一方面,可以看下歷史規律,等到公司大到可以進入滬深300的時候,他最快的成長期就過去了。而中證500也在不斷的優勢劣汰,未來更好的產業機會催生更好的新興公司,最肥的那段還在這裡。男人,永遠喜歡18歲。

話說到這裡,我強烈建議大家後面配置些科技類ETF或者鏈接基金,我等這輪調整後,就會在悄悄盈組合裡開始配置,相關投資交流,我更是在圈子《寬基的定投之路》裡,每天交流。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中證500到底是不是好的選擇,又該怎麼投?不妨看此文

第三、投資上,可以選擇主動型指數基金

靠,寫著寫著就寫多了。最後一段簡單點說。其實今年中證500並沒有跑過滬深300,這也是部分人質疑的原因。中證500至今只有20.15%的漲幅,而滬深300確有29.88%的漲幅;怎麼說呢,一方面不能用一年來衡量,另一方面,還是在於選擇,除了純指數基金,為什麼我們不去選擇指數增強呢?我重配的申萬菱信中證500的今年的收益率41.96%,而滬深300最好的收益率是廣發滬深300指數增強A39.87%,似乎還跑贏了?至於未來他還行不行,可以保持跟蹤,畢竟還有其他的主動增強型基金可以選擇替代,包括天弘、創金合信這些。就說這些吧,快沒電了。

也歡迎大家訂閱我的專欄《最佳指基策略:滬深300+中證500》,相信您看完之後,必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