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澤沃土秀水潤“東極”

“三江”澤沃土秀水潤“東極”

兩年來,一場從“治亂”到“治根”的河湖保衛戰在佳木斯域內大小水系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河湖保護治理這場攻堅戰、持久戰中,我們有必勝的信心!”佳木斯市委書記、松花江市級河長徐建國豪情滿懷地說。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佳木斯市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主動謀劃、搶前抓早、勇於擔當、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全面落實河長制各項任務,河湖管理保護工作取得了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受益的階段性成效。

佳木斯享有“北方水鄉”之美譽,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在域內交流奔湧,總長千餘公里的河道、幾百條大小支流構成的水網體系和百萬公頃天然溼地,滋潤著佳木斯的3000多萬畝良田。“在佳木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關鍵節點上,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迫切地想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好環境,厚植生態發展優勢,進而轉化為經濟優勢。”徐建國告訴記者,全面落實好河湖長制,既是踐行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要求部署的具體行動,也是推動佳木斯高質量發展、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迫切需要,更是滿足人民群眾優美生態環境需求、增進民生福祉的惠民實事。

兩年來,佳木斯全面推行河湖長制,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河湖長制的決策部署。“目前,全市江河湖庫全部納入河湖長制管理,實現全覆蓋,共設立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3036名,配備河湖警長158名,設立市、縣兩級河道監督長11名。”徐建國表示,佳木斯已經形成了河湖長+河湖警長+河道監督長“三長”責任體系。為了把責任落實落靠落到位,他們實行各級河湖長、單位部門、領導幹部簽字背書制度,逐級簽訂河湖整治目標責任狀,嚴格執行各級河湖長履職報告制度,及時對接調整農墾森工河湖管理工作。

徐建國說,在河湖保護治理的征程中,高效管用的制度是根本抓手、核心路徑和基礎保障。佳木斯在及時出臺了河湖長制“六項主要制度”(會議、信息共享、信息報送、督導檢查、工作考核、工作驗收六項制度)的基礎上,創新實施督辦、巡查、聯席會議、港口汙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聯單等4項制度,出臺社會監督員聘請管理辦法和群眾舉報事項處理辦法,制定《市級河湖長巡河流程及聯絡安排》,形成了“有方案、有問題、有督辦、有反饋”的“四有”巡河工作機制。2017年以來,全市四級河湖長共巡河27701次。同時,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與沿岸縣(市)、農場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規範、科學、高效的河流管理和保護工作機制,全面提升水域岸線管理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努力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

為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堅持“五圖”作戰:以“河流分佈圖”落責任,以“砂場分佈圖”管採砂,以“拆遷責任圖”治違建,以“環境整治圖”抓管理,以“河湖長作戰圖”促提升,形成“一河一檔一策一圖”工作格局。組建聯合作戰指揮部,堅持跟蹤督查督辦,加大考核問責,強化典型引領,做到清理進度一天一彙總,工作進展一週一調度。

據統計,佳木斯共投入河湖綜合治理資金6.88億元,完成市級河湖劃界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4平方公里。全市爭取溼地修復保護項目3個,落實資金1060萬元,退耕還溼9570畝。集中開展城鎮生活汙染、砂場整治、非法排汙口等專項整治行動10個,使全市79處廢棄砂場全部達到“三清一平”。拆除河湖違建662處,清理私設圍堤38條,985個河湖“四亂”問題,除有關林地及4處企業按有關規定分期處理外,其餘全部整治完成,列入今年任務的38條松花江私設圍堤問題全部完成平圍。

“美麗的松花江,波連波向前方,川流不息流淌,夜夜進夢鄉……”秋天的佳木斯水豐草茂、雁飛鶴舞,景象迷人。徐建國告訴記者,讓這方黑色沃土充滿活力,讓這裡江河湖泊清澈長流,讓這片水鄉美景成為永恆鄉愁,是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本著對全市人民和子孫後代負責的精神,佳木斯市將進一步把全面推行河湖長製作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緊抓實抓好,聚焦河湖突出問題,鞏固清理整治成果,進一步加強跨地市河湖聯防聯治和水質監測,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全面加強水生態修復,堅持不懈地把江河湖泊管護好、把環境汙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推動河湖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更大成效。(來源:黑龍江日報 記者 劉億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