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健康獨立後首次披露業績,憑什麼做成中國最大醫藥零售商?


京東健康獨立後首次披露業績,憑什麼做成中國最大醫藥零售商?


京東健康宣佈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藥零售渠道,佔零售市場15%以上的份額。
這個規模的零售營收,跟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分不開,例如物流體系能夠實現次日達、當日達甚至一小時達。
與好大夫依靠聚集醫生的模式不同,京東互聯網醫院的打法是和醫院合作。相當於在互聯網平臺圈一塊地給醫院。
藥品零售領域和整個大健康10萬多億的體量相比,非常小。如果僅僅聚焦於醫藥領域的話,格局就小了。


京東集團今年5月對外宣佈成立京東健康子集團,並完成10億美元融資,估值近500億元人民幣。不到半年時間,京東健康於10月28日召開了首次合作伙伴大會,同時公佈了截至目前的部分運營狀況:

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藥零售渠道,佔零售市場15%以上的份額。超過老百姓大藥房、大參林以及益豐藥房等線下連鎖藥店。

三個月前,原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生活服務事業群總裁辛利軍調任京東健康CEO,他在會後的小規模群訪中,詳細介紹了目前京東健康的整體思路。他表示,京東集團是長線投入醫療健康領域,比如京東集團董事長劉強東瞭解醫療健康中的民生屬性,目前營收KPI的要求僅僅是把投入的“利息賺回來”。

京東健康獨立後首次披露業績,憑什麼做成中國最大醫藥零售商?

△京東健康CEO辛利軍

但辛利軍卻面臨一個更難的業績壓力——在互聯網醫院業務版塊的用戶滿意程度。這是一個在外界看來很難量化並在短期內說服投資者的指標。

京東最早試水健康板塊是從2013年開始,以保健品等非藥品類零售的電商業務出現在大眾視野,但此前關注僅僅在醫藥電商圈,很少有人留意它在互聯網醫療的動作,外界所知的互聯網平臺級活躍者是阿里健康、平安、騰訊等。不少業內人士甚至到今年融資消息傳出後,才瞭解京東健康的全方位佈局。

實際上,京東健康的籌謀不止於此,其在醫療領域早已全面拉長戰線。區別於辛利軍此前對外宣佈的醫藥健康電商、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智慧解決方案四個業務板塊,他此次重新梳理了業務板塊為“醫藥供應鏈、醫療服務和慢病管理”三大領域,加上京東健康APP預計年底上線,這些領域的佈局將會完成從線上到線下的完整閉環。

京東健康佈局策略的調整,意味著其將重點以to C的運營能力佈局健康全產業鏈,而非只針對健康產業某一版塊。“單向創業很難贏,我只要進入這個領域,所有產業都要被動涉及到,”辛利軍說,“京東健康不是啥都做,是拔出蘿蔔帶著泥,健康產業很難找到孤立的產業。”

京東健康獨立後首次披露業績,憑什麼做成中國最大醫藥零售商?

京東健康交出首份成績單

辛利軍在今年7月接受八點健聞專訪時透露,稱其已是中國最大的藥品零售商,但當時並未披露具體數據。

10月28日,2019京東健康合作伙伴大會上,辛利軍給出了一組數據:三年時間,京東大藥房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藥零售渠道,佔零售市場15%以上的份額,貢獻了超過60%的專科用藥銷售額,有超過一半藥品被髮往三線以下城市。

在會後的採訪中,他還表示,2018年京東健康零售營收超過200億元。這組營收數據高於線下連鎖藥店排名靠前的老百姓大藥房、大參林以及益豐藥房,2018年這些藥店的營收規模都在70-100億元之間。

京東的藥品零售以線上自營部分為主。這一營收規模,已超過了此前市場關注度更高的阿里健康與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2018年度財年營收近51億元,其中醫藥自營業務約為42億元。更早些披露2018年業績的平安好醫生,其健康商城業務(即醫藥電商)收入為18.6億元。

京東健康獨立後首次披露業績,憑什麼做成中國最大醫藥零售商?

△京東健康醫藥部總經理金恩林在合作大會上做分享

京東健康能做到這個規模的零售營收,跟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分不開。

京東健康成立之前,京東集團就已經整合了京東大藥房線上和線下的業務,打通了醫藥工業企業、商業企業、零售企業和醫療機構之間的鏈條。其既有B2C這種直接服務於患者業務,也有B2B這種面對線下診所和藥店的業務,通過“藥京採”平臺連接了線下10萬多家藥店和個人診所。

京東健康的另一優勢是背靠京東強大的物流體系,能夠實現次日達、當日達甚至一小時達。八點健聞曾報道過甘肅省省內處方流轉的新聞,藥品配送是重要一環,而京東成為該省唯一一家藥品配送企業。

此外,在醫藥供應鏈環節,尤其在消費類產品中,京東健康將改變以往的銷售方式,根據行業數據以及京東用戶行為特徵分析,反向給品牌商和企業定製產品方向並推廣。以輪椅為例,京東健康將根據用戶需求,提供需求框架,並將數據反向給到廠商,定製化設計輪椅並售賣。

2019年1月21日,剛上線的京東互聯網醫院打出廣告:“問診專家僅需0.1元!”。以近乎購物狂歡的方式進入人們的視野。

京東健康獨立後首次披露業績,憑什麼做成中國最大醫藥零售商?

如今,京東互聯網醫院每天有2.5萬門診,已成為增速最快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之一。但短期內辛利軍並不指望靠京東互聯網醫院來賺錢,目前還是是一個“虧本”的生意。

與好大夫依靠聚集醫生的模式不同,京東互聯網醫院的打法是和醫院合作,“讓在我們這裡執業的醫生有原本醫院的支持和背書”,辛利軍坦誠:醫生在自己的醫院是最開心的,不管是醫療資源也好,還是執業安全性而言。

促成互聯網醫院落地,痛點來自於醫院本身,“醫藥分離之後,外科醫生收入在明顯上漲,內科醫生收入大幅度下降,這迫使醫生轉型,醫生本身是希望陽光收入的”。

互聯網醫院的競爭相當激烈,今年互聯網醫院新政出臺,要求互聯網醫院必須以線下實體醫院為依託,沒有線下實體依託的互聯網醫院將面臨淘汰。而很多公立醫院在取消藥品、耗材加成之後,迫切需要轉型,增強患者粘性,加上網售處方藥的放開,很多公立醫院不願意放棄“這一蛋糕”,希望自建網上醫院,將線下服務延伸至網上。

但現實問題是,大多數公立醫院並不具備建互聯網醫院的現實條件,沒有to C 的運營能力。常見的,只是院內信息化的移動端。以協和醫院為例,即便是全國著名醫院,但其醫院線上app的掛號量每天只有100個左右。而更多醫院則以app界面單一,功能單一被患者”吐槽”:只有掛號功能,沒有複診、沒有隨診、沒有藥品配送服務等,公立醫院的線上app無法完成線上到線下的閉環,甚至無法釋放優質的醫生資源。

辛利軍認為,京東和宿遷的合作,是真正意義上第一個互聯網醫院。“我們利用京東互聯網醫院搭建了一個宿遷互聯網醫院,等於是京東在京東互聯網醫院的圓圈裡劃了一塊地給你。我們把區域性的患者變成全國性的患者,把醫生的執業場所從區域性轉換到全國性。”

京東推出京東互聯網醫院後,“很多公立醫院願意和我們合作,書記和院長的配合很重要,有的醫院院長和書記有完整的思路和想法,但這樣的醫院很少。光醫院有想法還不行,還得當地醫保來配合。”

除了與公立醫院共建“虧本”的互聯網醫院,京東健康仍是“野心勃勃”。辛利軍透露,未來將和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合作,建立心臟病領域國家級研究型互聯網醫院。也就是說,京東的互聯網醫院將走專科道路,不斷延伸,從心臟病領域覆蓋至其他專科。

京東健康獨立後首次披露業績,憑什麼做成中國最大醫藥零售商?

互聯網醫療,巨頭們的戰爭

線上風起雲湧,線下暗流湧動。最近一年,阿里、騰訊、平安等玩家陸續佈局線下,搶佔賽道。

今年年初,阿里剛剛完成對愛康國賓的私有化,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最近又耗資近50億人民幣從體檢巨頭美年健康的控股股東手中接下10.82%的股份,一躍成為美年健康的第二大股東。

在阿里此前的佈局中,流量大多集中在線上,並未與線下打通,現有健康數據維度單一,難以形成較為完整的健康檔案。而一年內拿下兩大體檢巨頭,阿里的野心暴露無遺:通過與線下體檢機構打通,形成完整的流量入口與數據來源。

與阿里不同,騰訊則選擇了連鎖藥店作為其線下佈局的一環。就在10月9日,據媒體報道,騰訊計劃向高瓴資本集團的中國藥店業務投資約5億美元,而該業務的估值約為25億美元。高瓴資本旗下的高濟醫療通過一口氣收購上萬線下藥店,坐上了全國連鎖藥店“最大規模”的交椅,一時間難以”消化“,騰訊的到來,恰好能夠形成處方流轉的雛形,以及健康管理線上線下閉環的可能性,雙方互利。

京東健康的線下入口在哪裡?目前來看,京東健康“強勢”進入慢病管理領域,並以精神病專科作為首個發力點。

目前,京東健康簽約了8家精神病專科醫院,其中包括天津市安定醫院等,建立精神病專科醫聯體。天津市安定醫院門診量在全國精神病專科醫院中排第一,日門診量近2000人。

京東健康的目標,是先把京東自己3億用戶的健康管理做起來。“在過往,京東健康就是一家醫藥電商,如果不能給顧客做全週期健康管理的話,我們就不能成為一個健康公司”。

辛利軍說:“整個藥品零售領域和整個大健康10萬多億的體量相比,非常小。如果我們僅僅聚焦於醫藥領域的話,格局就小了。”

吳靖|撰稿

八點健聞微信訂閱號:HealthInsight


在搜索框輸入“八點健聞”,關注健聞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京東健康獨立後首次披露業績,憑什麼做成中國最大醫藥零售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