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和獨立能力哪個更重要?很多父母都搞混了

到底是給孩子安全感重要?還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更重要?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到底對孩子來說是安全感更重要,還是讓他們學會獨立更重要!

現代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再也不是那個“餵飽養活”的年代了。面對高漲的生活支出,親子問題也變得更加棘手!

安全感和獨立能力哪個更重要?很多父母都搞混了

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現象,只要爸媽在家就各種“矯情”,吃飯要喂,睡覺要哄,摔倒會哭,幹啥啥不會,都要媽媽陪著,爸爸抱著;可是,爸媽不在家或者上幼兒園,就成了聽話的乖寶寶,不哭不鬧,情緒正常;所以,經常能聽到婆婆說“媽媽回來你就不乖了”!

不知道多少父母有發現這樣的情況!有的人會認為,這是因為孩子太黏媽媽了,所以對媽媽的依賴性很強,如果長期這樣會讓孩子缺乏獨立性。

孩子,之所以在媽媽面前更加弱小,是因為他信賴媽媽,依賴媽媽,只要媽媽在就能找到安全感;可是,離開了媽媽依然是個獨立勇敢的小寶貝。

安全感和獨立能力哪個更重要?很多父母都搞混了

所以,孩子的安全感和獨立感從來就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

所以,媽媽不要害怕孩子對你的依賴,不敢著急把孩子推開,這樣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傷害!

獨立能力的養成,是需要充足的安全感為前提的!

還記得馬伊琍發過一條微博,關於孩子分床睡的問題?

安全感和獨立能力哪個更重要?很多父母都搞混了

到底,該不該聽專家說“3歲就要分床睡”,3歲的孩子還處於懵懂的時期,這時候強行讓孩子自己一人睡,半夜起來找不到媽媽,哇哇大哭,確實可能過一個禮拜,兩個禮拜·····一個月,兩個月,孩子可以自己睡得很好,但是你會發現這時候他已經不再需要你了,但是她失去了安全感!

就像,小時候犯錯了,把他關進小黑屋,長大後只要他密閉空間或黑暗空間,就會失去安全感,對此產生恐懼是一樣的道理!

對孩子來說,在孩子需要依賴感的時期,父母充分回應孩子的情感,長大後才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真正實現獨立!他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來源於從父母身上得到的安全感!

安全感和獨立能力哪個更重要?很多父母都搞混了

0-3歲年齡段的孩子,家是孩子的全部

這個年紀的孩子,是培養性格和人格的重要時期,有句話說的好“三歲看大”;這時候父母要做的是,讓孩子有一個充滿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家。讓孩子確認,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家是安全的堡壘,才會大膽的探索新的世界。

當孩子走進幼兒園,會是孩子跟父母的第一次分離,很多孩子剛進入校園都會產生分離焦慮症,這時候父母要做的是,提早一個月開始告訴孩子幼兒園的生活,讓孩子知道去幼兒園並不是離開了爸爸媽媽,而是去一個有意義、好玩的環境,能讓孩子更快的適應新環境。

不妨試著,在孩子每天送孩子到校門口的時候跟他說“寶貝很勇敢,老師同學都在等你,上完課媽媽就來接你!”,千萬不要每天孩子下課後,就問孩子“老師今天有沒有罵你,有沒有打你”!兩句話,給孩子傳達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對孩子來說認識適應新事物的前提是父母給與的安全感。

安全感和獨立能力哪個更重要?很多父母都搞混了

那麼,該如何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1、給孩子足夠的陪伴,忙於上班的父母,下班後就要放下工作,不要把孩子丟給手機或電視!而是,要陪伴孩子,溫習今天學校新學的遊戲,陪孩子吃飯,給孩子講故事等等!而不是,時間到了催促孩子!寫作業,催促;吃飯,催促;睡覺,催促·····

2、夫妻相親相愛,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而有對相親相愛的父母,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榜樣,而且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觀!

3、對孩子“溫柔”些;雖然說現在不提倡“棒下出孝子”的育兒觀念,但是也有很多脾氣比較急躁的父母,孩子一犯錯就大吼大叫,甚至動手;這樣的父母,如何給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和獨立能力哪個更重要?很多父母都搞混了

讓孩子學會獨立,尊重孩子的意願很重要!

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孩子能更獨立?缺失的安全感,是難以彌補的

現在很多父母因為沒時間帶孩子,或沒有老人幫忙帶,或不放心老人帶的,就會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

孩子到了年紀,上了初中寄宿情有可原!可是,孩子剛剛上小學,就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說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感!但是,剛上小學的孩子,面臨的是全新的課程,新的環境,是有挑戰,有困難的群體生活,這時候他們需要的是情感上的陪伴和支持;需要父母的引導,才能更好的完成學業和適應環境!

這時候,你把他們扔進學校,不聞不問;六七歲的孩子,情感需求旺盛,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較弱,這安這時候離開父母,會造成很大的心理隱患,也會影響親子關係!

真正的獨立,安全感的建立,當孩子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做任何事情都有如神助,人也會更加自信開朗!

安全感和獨立能力哪個更重要?很多父母都搞混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作為家長要有意識有技巧去培養“獨立能力”!

1、給孩子嘗試的權利,相信孩子

每個孩子對新鮮事物都是有探索興趣的,他們會想要動手洗碗、掃地、穿衣服、洗衣服等等,這時候你不要拒絕,也不要怕孩子受傷,或者怕孩子幫倒忙;要鼓勵接孩子,因為這是在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幫助孩子發展獨立性的敏感時期!

2、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和策劃

對孩子進行時間教育管理,讓孩子安排自己的時間(在合理的作息時間下),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做一件事情要花多少時間,這是培養孩子對資源的管理,讓孩子自由分配學習時間,和可以玩耍的時間!

安全感和獨立能力哪個更重要?很多父母都搞混了

3、告訴孩子,失敗並不可怕,多嘗試幾次就好了!

每個人都一直想在舒適區,孩子也是一樣,害怕失敗,害怕批評!第一次,跟別的小朋友玩遊戲,摔倒了,就哭著鬧著;第一次玩竹蜻蜓,飛不起來,又哭又鬧····場面很好笑是不是?

這時候,你要耐心引導他“第一次接觸新事物都是這樣的,媽媽小時候也是,多嘗試幾次就好了”。要讓孩子覺得失敗沒什麼大不了,重要的是要接受失敗,多嘗試幾次就好了

作為父母要明白:讓孩子學會獨立,形式並不重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教育這件事情,不能“拔苗助長”。

安全感和獨立能力哪個更重要?很多父母都搞混了

最後,做一個測試,你的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

1、喜歡咬手指頭,如果超過2歲還經常咬手指頭就要注意,這是安撫孩子情緒焦慮,緩解緊張情緒的動作。

2、總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孩子動不動就“動手”,稍有不順心就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可能是缺乏安全感!

3、對外容易害羞,說話支支吾吾的。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容易自卑、敏感;所以,在外人面前總是羞羞答答,回答別人的問題的時候,更是支支吾吾,家長看了都著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