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增量不及豫川、南京領跑江蘇……三季度數據再證強省會必要性

山東增量不及豫川、南京領跑江蘇……三季度數據再證強省會必要性

時間過得真快,印象中《上半年經濟解讀:蘇州躺屍、安徽崛起與省市倒掛的浙江數據》一文才寫完沒多久(該篇在頭條號上的閱讀數達到40萬),前三季度全國及各地的經濟數據又已紛紛出爐了。

從總的數據來看,前三季度全國經濟同比增長6.2%,倒也還算平穩。但如果按季度拆分開來,一季度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就能看出一條明顯的下行曲線。這中間當然有許多原因,但撇開外部因素不談,在經歷了30多年高速增長後,中國經濟轉身進入“新常態”也是規律使然。對照日本、韓國、臺灣等地經濟增長的歷史曲線,基本也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乃季度經濟數據最後一次由各省(浙江、湖北、陝西三個試點省份除外)自己核算。到第四季度,全年經濟數據就將改由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明年起,季度經濟數據也將實現統一核算。

所以這一次的經濟數據,對於未來的區域城市分析具有參考座標價值,尤其值得關注。

山東增量不及豫川、南京領跑江蘇……三季度數據再證強省會必要性

壹│河南經濟增量罕見反超浙江


在頭部省份中,廣東以名義增速9.28%、名義增量超過第二名江蘇1395億的昂揚姿態,開始一騎絕塵。

而“萬年老四”浙江的名義增速(8.55%)還算不錯,但也不乏需要警惕之處,特別是排名第五的河南,其名義增量(3518.24億)罕見地超過了浙江(3402.9億)。而在上半年,後者的名義增量還多前者600多億(2581.73億VS 1959.29億)。

雖然在總量上,河南短期內還不太可能超過浙江,但實施強省會戰略、全力做大鄭州的好處已經顯現無遺。相反,隔壁剛從“三國殺”迷夢中醒來沒多久的山東,儘管經濟總量比河南高出還幾個臺階,但無論在競爭國家中心城市方面,還是最近這幾個季度的經濟增量數據(前三季度為2701.83億),都完敗於河南。

甚至低於總量只有自己一半,但擁有成都、武漢這兩個強省會的四川(3039.44億)與湖北(2875.07億),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量也都碾壓山東。相比河南,這兩記耳光打得更為響亮。難怪前陣子,有自媒體直接喊話,“山東,一個沒有超級城市的經濟大省”。

當然,山東的問題還遠不止“沒有超級城市”這一項。事實上,對山東、天津等華北省份經濟“東北化”的問題,我早在去年就已經提出來了,當時還遭到一些人的反駁,現在看來實在是忠言逆耳。

以前三季度的數據為例,全國31個省份中,名義增速低於5%的省份共有5個,除了廣西(2.93%)外,其餘四個不是在東北——吉林0.88%、黑龍江4.38%,就是在華北——除了4.53%的山東,還有4.08%的天津。儘管河南經濟勢頭向好,遼寧也開始出現復甦跡象,但“二北地區”的整體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山東增量不及豫川、南京領跑江蘇……三季度數據再證強省會必要性

山東增量不及豫川、南京領跑江蘇……三季度數據再證強省會必要性

貳│皖貴分別反超北京與黑吉


其他省份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福建、安徽和貴州這三個地方。雖然它們的經濟增速並沒能擠進前三——三省中增速最快的貴州(10.69%)這次排名第四,位列海南(11.81%)、雲南(11.63%)、西藏(10.75%)之後,卻是未來幾年最有可能在總量排名上實現晉級,或者排名變化最具有指標意義的省份。

其中,安徽省今年應該可以實現對北京的超越,並在三四年內趕上上海。而福建省最快則將在後年反超河北。至此,這一輪起始於2015年的南方省份對於北方省份的經濟絕殺,將以四川、湖北、湖南、福建等“南方四小龍”在經濟總量上全部超越作為“北方三哥”的河北,後者的排名從第6一路下滑至第10而宣告大獲全勝。

這裡面,除了四川的常住人口(8302萬)多過河北(7519萬)外,其餘三省都不及河北。特別是福建,常住人口(3911萬)甚至只有河北的一半多一點,所以趕超的意義尤其重大。

至於貴州,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也應該能最終實現對黑龍江、吉林這兩個東北省份的絕殺。此前,貴州與黑吉二省,同安徽與北京一樣,都處在不斷地纏鬥中。具體表現在,前三個季度,往往貴州領先黑吉、安徽領先北京,但經過第四季度,等到統計全年數據時,後者又會實現反超。但經過這兩年的量變積累,今年應該可以達到質變超越。

要知道,貴州可是南中國最落後的省份,如今居然也能夠吊打東北虎了,其背後所體現的經濟趨勢意義,懂的吧?

不過,仔細比較福建、安徽、貴州這三個“明星省份”,還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安徽、貴州實施的是中西部省份普遍採取的“強省會戰略”,而福建則是江蘇、山東之後又一個“三國殺”的省份。

問題是,福建的經濟體量遠遠不及蘇魯二省,“三國殺”的結果是分散了力量,以至於別說培育什麼超級城市了,就連個像樣的新一線都沒有。甚至省會福州在跟黑馬合肥的比較中,也開始漸落下風。

山東增量不及豫川、南京領跑江蘇……三季度數據再證強省會必要性

(2019年前三季度合肥的數據還沒出來,所以我們仍以2018年的數據進行比較,其中合肥在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地方財政收入、本外幣存款、上市公司數量、985、211高校數等許多關鍵指標上都已超過福州,這在10年前甚至5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叄│溫州經濟觸底反彈


在長三角內部,江浙兩省的經濟走勢繼續呈現浙快蘇慢的態勢。其中,江蘇省增長最快的南京,其名義增速(8.55%)恰好等於浙江省的平均增速。而後者底下增速超過10%的城市就有三個——溫州(10.98%)、舟山(10.53%)、麗水(10.51%),再加上湖州(9.75%)和杭州(8.67%),浙江有將近一半的城市,增速超過“江蘇一哥”。

山東增量不及豫川、南京領跑江蘇……三季度數據再證強省會必要性

相反,浙江各城市中名義增速低於7%的只有台州(6.14%)一地,而江蘇則多達7城,超過全省地級市數量的一半。其中蘇南的鎮江(4.61%)和蘇北的鹽城(4.99%),名義增速甚至低於5%,而蘇州(5.43%)、徐州(6.19%)這兩個國內重要的地級市的增速,也沒有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山東增量不及豫川、南京領跑江蘇……三季度數據再證強省會必要性

當然,這倒也並不代表江蘇的經濟發展就沒有任何亮點。三土以為,江蘇區域經濟最大的看點就是,南京不僅在名義增速上領跑全省,名義增量也開始超過蘇州,這些都表明江蘇的“強省會戰略”已經開始發力。

反倒是浙江內部各市之間,經濟發展呈現“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交替起伏狀態。直到今年一季度還氣勢如虹的台州、嘉興,最近幾個月的經濟增速出現了明顯的放緩,而前兩年痿得不行的溫州、紹興、金華、舟山,則緩過氣來了。

尤其是溫州,從去年開始,溫州經濟就呈現出強勁的復甦態勢。不僅與紹興及之後的嘉興、台州的差距越拉越大,在全國排名中,也有望衝擊前面瀋陽、哈爾濱、石家莊的位置。甚至就連一直以來備受詬病的人均GDP方面,繼2018年超過麗水(65178元 VS 63800元),擺脫了戴了多年的全省倒數第一的帽子後,如今又超過衢州,上升為倒數第3名。應該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這時候,在包括三土城市筆記讀友群(目前群友已突破掃碼入群的人數上限,還想加入的可以先添加三土的個人微信tgnf1987,我單獨拉入群)在內的不少平臺上,許多溫州的朋友開始懷念起一個人。

山東增量不及豫川、南京領跑江蘇……三季度數據再證強省會必要性

三土不知道,他們講的是不是事實,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城市的發展,的確與主政者的思路與格局有很大關係。想當年,杭州與寧波的“城運交叉”,不就發生在兩位任期幾乎重疊的主官手上嗎?

(更多長三角區域城市分析文章,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三土城市筆記”或“三土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