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嘴笨遲遲不說話,想將來“不吃語言虧”,家長先要做好4件事

球球生活在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平時爸爸媽媽特別寵愛球球,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當球球吃飯時覺得有點乾咳,就咳嗽了幾聲,這時候爸爸媽媽就立馬把水送到球球嘴邊,平時想去的地方不用自己開口,直接把胳膊一伸只想指向想去的地方,爸爸媽媽就明白他的意思。長此以往球球就習慣了用這種方式去傳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

如今球球已經兩歲半了,依舊還是不會說話,只要球球媽帶兒子出門就會被鄰居和親戚問,“這孩子怎麼還不會說話?”每次聽到這樣的嘲諷和質疑的話語,球球媽難免心裡就會感到厭煩,但球球媽依舊固執的認為只是兒子語言能力發育的比較晚而已,應該沒多大問題,久而久之等到了球球上小學的時候還不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經常被其他同學嘲笑欺負,球球變得也越來越自閉,更加不願意開口說話了……

孩子嘴笨遲遲不說話,想將來“不吃語言虧”,家長先要做好4件事

其實一般情況下、兩三歲的寶寶就基本已經能夠表達自己的意圖了,四歲的寶寶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語,五歲之後便能準確描述書中故事的大意了,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看圖說話,2-5歲是孩子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家長要深入瞭解孩子語言學習的必要條件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孩子的語言學習,水到渠成。

一、語言學習需要的必要條件,家長要知道

1、豐富的語言環境

很多家長總是會以孩子還小,就算說什麼孩子也聽不懂為由,很少跟孩子進行交流,殊不知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據研究表明即便孩子不會說話,聽不懂父母在講什麼,但父母所說的話也會不斷的灌輸到孩子的頭腦中,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說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孩子打開語言大門的第一步。

孩子嘴笨遲遲不說話,想將來“不吃語言虧”,家長先要做好4件事

2、通過立體的感官體驗,提供認知環境

認知發展與語言發展有著非常密切的發展關係,孩子接觸的事物越立體,刺激物給出的信息越豐富,孩子記憶的就越清晰、理解的就越深刻、記憶的就越快。例如在教孩子認識鈴鐺的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聽一聽、摸一摸、看一看等運用各種感官來認識事物,這時候孩子就能很快記住。

3、糾正孩子發音,明晰語言系統

剛開始學說話的孩子,發音並沒有那樣清晰、準確,再加上現在的家庭大多隻有一個孩子,姥姥姥爺、爺爺奶奶都稀罕的不行,所以就會在這家待兩週,那家待一週,而老人說話一般都有口音,小孩的模仿能力又很強因此很容易被帶偏,孩子就會在各種語言間切換,最終也不知道該學哪種,最終導致語言發展遲緩。

孩子嘴笨遲遲不說話,想將來“不吃語言虧”,家長先要做好4件事

除此之外家長還要督促孩子進行大量的語言練習,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強化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逐步讓孩子體會到語言的魅力。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孩子說話時,一定要以孩子的喜好、興趣為中心,切勿勉強孩子說一些較為艱澀的語句,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應放慢語速,句子儘量簡潔明瞭,讓孩子跟上步調。

二、孩子語言學習的原理(輸入與輸出)

我們都知道語言的發展方式就是通過溝通和交流,而交流就是一種雙向互動,主要包括兩方面:一個是輸入,另一個則為輸出。只有經歷了語言的輸入和輸出兩部分,溝通交流才能順暢進行。

孩子嘴笨遲遲不說話,想將來“不吃語言虧”,家長先要做好4件事

輸入即指我們首先應該學會認真傾聽、學會觀察、學會理解事物的深層含義,建立概念和因果關係的認知體系,這樣才能把自己理解的運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順利完成輸出。而三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期,這時候家長一定要仔細觀察,一旦孩子出現這種狀況,定要加以干預,否則就會影響孩子的早期智力開發,從而影響今後語言能力的發展,對孩子的成長帶來諸多不利的影響和危害,那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從而避免孩子語言發展遲緩、遲遲不肯說話的現象呢?

三、創造良好語言環境,這4件事要做好

1、放下手機,讓家裡的聲音豐富起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少寶爸寶媽都是上班族,平時很少有時間陪孩子溝通交流,下班回家後也是拿起手機看視頻、打遊戲各玩各的以此來緩解壓力,而這時候正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寶寶因缺乏鍛鍊語言的機會,久而久之就越來越不願意開口說話。

所以這時候建議家長在下班後放下手機,可以提前準備一些有聲書籍,或者與孩子進行一些語言互動的小遊戲,這樣無形中就啟發了孩子的語言能力,掌握的詞彙量多了,也就增加了孩子說話的頻率。

孩子嘴笨遲遲不說話,想將來“不吃語言虧”,家長先要做好4件事

2、充分調動各種感官,讓理解立體起來

低齡階段的孩子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認識事物、語言表達都離不開具體形象事物的支撐,所以這時候家長可以試著調動孩子多方面的感官能力,幫助孩子深刻理解和牢固記憶,例如在認識老虎這種動物的時候,家長可以帶孩子到動物園、或者把老虎的圖片拿給孩子看,讓孩子觀察老虎的外貌和叫聲,以及生活習性來深刻了解老虎,這樣孩子對老虎的記憶就會越來越深刻。

3、統一用普通話交流

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期也正是模仿能力高速發展的時期,若這時候孩子生長在一個多語言的環境中,就會使孩子的語言發音系統產生混亂,這時候家長們就要自行商議,確定一種主要語言,讓孩子更多的在這種語言環境中成長。

4、進行有效的練習,鼓勵孩子開口說話

俗話說熟能生巧,而這離不開平時的練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意的去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讓孩子闡述今天學校裡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如果家裡來客人要鼓勵孩子去當接待員,表演一些在學校學到的才藝,在父母和客人讚許的眼光和喝彩聲中,孩子的自信心會大增,從而更加願意用語言來表達自己。

孩子嘴笨遲遲不說話,想將來“不吃語言虧”,家長先要做好4件事

孩子說話早晚、是否流利與家長有很大的關係,而每一個口齒伶俐、能言善辯的孩子背後都少不了這樣的父母,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平時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對孩子發音不準的問題家長一定要進行糾正,不能聽之任之。

今日互動話題:您家寶寶說話晚嗎?對此您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與小欣媽媽一起探討!

小欣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