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縣“四個提升”凸顯脫貧攻堅黨建力量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祁連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檢驗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黨員幹部執行力的主戰場,以“四個提升”不斷提升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耦合效應,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堅實組織保證。

注重從“多頭分散”向“系統謀劃推進”提升。強化系統思維,以“可實現、可持續、可評價”為標準,圍繞提升脫貧攻堅工作質量,著重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加強農牧區基層組織建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加強和改進發展黨員工作、強化農牧區基層基礎保障、加強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等方面系統謀劃,制定出臺《祁連縣組織體系建設“366”提質行動實施方案》《祁連縣2019年度村集體經濟“復壯”計劃》《關於在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中建立“四幫四聯”機制的通知》《祁連縣發展黨員六項制度》《祁連縣村“運轉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保障辦法》《關於進一步推進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的通知》一批務實管用、銜接配套的措施辦法,攥指成拳、整體推進,打造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升級版”。

注重從“嚴格管理”向“激勵擔當作為”提升。緊盯“第一書記”主責主業,建立“日考勤、月督查、季彙報、年考評”機制,構建起全覆蓋、全時段環環相扣的第一書記監督管理鏈條。同時,鮮明樹立重實幹、重實績的導向,集中出臺《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祁連縣幹部容錯糾錯辦法(試行)》《祁連縣關心關愛幹部身心健康十二項措施》《關於進一步加強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幫扶力量的十項措施》等配套文件,著力構建崇尚實幹、帶動擔當、加油鼓勁的正向激勵體系,激勵幹部在脫貧攻堅戰中勇擔當、善作為。2016年以來,44名優秀扶貧工作隊隊員受到表彰,向上級和派出單位推薦提拔7人,組織50餘名幹部外出休養,38名優秀的縣鄉扶貧幹部列入科級幹部後備庫。

注重從“外部幫扶”向“培育內生動力”提升。注重發揮黨組織在發展產業中的帶頭引領和指導作用,以“黨支部+產業黨小組”“黨支部+專業合作社”等形式,大力發展和培育產業經濟實體,先後建立“黨支部+電商”產業黨小組8個、“黨支部+專業合作社”165個,帶動貧困戶82戶,人均增收385元,築牢黨建引領農牧區產業發展根基。針對部分貧困群眾“等、靠、要”依賴思想,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並舉共進,實施150萬元黨員創業帶富基金“三年連幫”工程,專門設置“紅色信用貸”“黨員聯保貸”等金融產品,幫助解決黨員發展生產、創業致富、帶動致富中融資難、缺技能等問題上扶一把,激發貧困黨員自身造血式脫貧的內生動力,2017年以來累計發放基層黨員創業帶富貼息貸款1596萬元,培育45名黨員致富能手,帶動72名貧困名黨員、320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撬動社會資金達2000多萬元。組織、扶貧、人社就業、農牧等部門齊發力,多批次實施“巾幗扶貧”“雨露計劃”“陽光工程”“電商人才”等培訓工程,組織開展旅遊、烹飪、挖機、特色種養殖技術等技能培訓30餘場次,培育專業技能人才和種養大戶、科技示範戶等350名,幫助有條件的貧困村群眾掌握一技之長,同步組織企業用工招聘12場次,幫助418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

注重從“單兵作戰”向“凝聚攻堅合力”提升。開展村黨組織帶頭人和致富帶頭人優化提升行動,以村級組織換屆“回頭看”工作為切入點,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兩個指數”考評工作,建立村“兩委”成員“回頭看”調整臺賬,聯合公安、司法等部門對384名村幹部進行政治聯審,大力實施“三培雙帶”工程,從退伍軍人、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人員中挑選出97名政治堅定、素質優良、敢於擔當、作用突出的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以開展集中整頓為牽引,深入推進第八輪分類定級工作,對確定的12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採取“一支部一方案”的方式,實行“四幫四聯”幫扶機制,限時、定責、定人督促整改,擴大先進支部增量、提升中間支部質量、減少後進支部存量。堅持“應派盡派、硬抽人、抽硬人”原則,在省州縣選派18名貧困村“第一書記”基礎上,精選27名優秀年輕後備幹部擔任非貧困村“第一書記”,組織1670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1610戶貧困戶,推動幹部人才資源向脫貧攻堅一線聚集。全面實施村集體經濟“破零復壯”工程,探索出以資產盤活型、資源開發型、區位拉動型、服務創收型、民俗旅遊型等為主的“五個一批”發展路徑,採取扶持村集體經濟的“一扶一獎”辦法,充分發揮黨建“動力主軸”作用,整合涉農、扶貧等資金1.04億元,發展實體產業56個,實現收益1205萬元,輻射帶動4860名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