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科大3位教師入選陝西高校第三批“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

近日,中共陝西省委教育工委公佈了陝西高校第三批“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入選人員名單,西安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馮青、地環學院劉慎坦、安全學院王彩萍3位老師成功入選。對於入選“支持計劃”的人才,省委教育工委將給予5萬元生活資助,學校按照1:1的比例配套科研經費。

西科大3位教師入選陝西高校第三批“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

藝術學院馮青

馮青副教授2017年主持申報《兩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美術交流史研究(17CF199)》成功獲批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2018年,申請獲批教育部“中西部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在北京大學訪問學習1年。學習期間共發表學術論文6篇,其中CSSCI(核心庫)檢索1篇,中文核心論文3篇,並獲2018年北京大學訪問學者科研成果獎。目前,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全國中文核心10餘篇,其中CSSCI、CSCD檢索4篇,EI檢索4篇;獲實用新型專利1項,外觀專利3項。

2014年,作為主要負責人完成申報“自主設置工業設計碩士點”工作,在機械學科下設二級碩士點,為西安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專業今後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8年3月,本人作為第二負責人、第一聯繫人,完成了“設計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的申請工作,並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成功通過。該碩士點填補了藝術學院研究生培養工作的空白。2019年3月,作為第一負責人申報併成立校級研究機構——東西方文化交流設計研究中心,並擔任中心主任一職,這是藝術學院獲批的首個校級學術研究平臺。

西科大3位教師入選陝西高校第三批“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

地環學院劉慎坦

劉慎坦老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水汙染控制工程及生態修復”“生物電化學理論與應用研究”“溼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去除水體中有機物和重金屬的研究”。

針對溼地甲烷排放影響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承擔並完成了中國博士後面上資助項目“微生物產電過程對溼地溫室氣體減排的潛力和機理研究”。針對廢水中汙染物(如重金屬)具有一定資源價值的特點,結合生物電化學技術和溼地植物修復現有的研究基礎及其各自優勢,創新性的提出了一種利用生物電化學系統與溼地植物耦合治理水體汙染物的技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806128)。已發表6篇SCI論文,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委等資助項目。

2019年4月,受聘為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青年學者”。目前,為國際SCI源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Environmental Technolog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的特約審稿人。

西科大3位教師入選陝西高校第三批“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

安全學院王彩萍

王彩萍副教授一直從事煤自燃機理及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已逐漸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期間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任務、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陝西省教育廳專項計劃、西安科技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項目、學院創新項目、企業合作項目等,並主要參與了 10 餘項省部級科研項目以及多項企業合作項目。

近年來,主要針對煤火災害領域中“煤自燃的實質和有效防控”關鍵科學問題,取得了多項代表性成果。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 項,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5 項,三等獎 1 項,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二等獎 1 項,山東省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1 項;發表論文 10 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5 項、實用新型專利 10 餘項。研究成果實現了轉化,在全國 20 多個省(市、自治區) 100 多個煤礦以及孟加拉、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等國推廣應用,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陝西省普通高校“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由省委教育工委組織實施,著眼於人才基礎性培養和戰略性開發,旨在進一步加強陝西省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提升高端人才儲備,著力培養、造就一批青年學術骨幹,構築良好的人才發展梯隊,提升陝西省高教系統人才競爭力。該計劃從2017年起開始實施,每年評選一次,計劃通過5年時間,重點支持建設屬於省內領先、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高層次學科專業人才後備力量,為進入國家和省(部)級人才計劃打好基礎。

近年來,西安科技大學高度重視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構建了定位明確、層次清晰、銜接緊密、促進優秀人才可持續發展的支持保障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西安科技大學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