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通州運河文化藝術節


金秋十月,碩果累累,2019北京·通州運河文化藝術節於10月28日下午舉行了新聞通氣會,向媒體揭曉了本次藝術節的計劃安排及活動內容,由此拉開了2019北京·通州運河文化藝術節的序幕。

2019北京·通州運河文化藝術節

2019北京•通州運河藝術節將於10月到12月在美麗的大運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行,藝術節由中共北京市通州區委員會和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北京市通州區委宣傳部及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共同承辦,將於10月31日在通州文化館開幕,歷時近兩個月。

2019北京·通州運河文化藝術節用藝術發聲,在思想高度和藝術表現力上力求創新和突破,立足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展現大運河的綽約風姿和文化底蘊,彰顯城市副中心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建設的成果,讓觀眾領略運河之美。

2019北京·通州運河文化藝術節

藝術節開幕式以《千載運河潤通州,七十華章歌盛世》為主題,講述運河和通州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對應《迴響•古運河》《追夢•新通州》《同輝•共發展》三個篇章,力邀揚州曲藝研究所、天津市曲藝團及大稿新村藝術團、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及物資學院等京津冀三地和與大運河文化帶沿線的優秀文藝團體全程參與;節目呈現上包括舞蹈、歌曲、民樂、朗誦、武術、情景劇、快板等多種藝術形式,將打造一場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

開幕式節目有聚焦“運河”的舞蹈《大美運河》、歌伴舞《運河之帶》、古琴演奏《運河·水運禪心》、舞蹈《河燈》、服飾秀《運河煙柳話風情》及揚州彈詞《悠悠運河柳》等,意在將運河沿岸的民俗風情,以創意藝術的形式搬上舞臺;有著眼於中國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的武術情景劇《毛猴謠》、非遺表演《運河號子》,意在將非遺文化以觀眾喜聞樂見地形式傳承下去、傳播開來;有《通州賦》朗誦、群口快板《五彩繽紛》、蒙古歌舞《吉祥草原》及歌伴舞《我們都是追夢人》上演,抑揚頓挫的朗誦、熱情洋溢的歌唱,飽蘸著城市副中心上下一心謀發展的決心。

開幕式節目寫意與詩意交融,傳統與現代碰撞,具有溫暖而催人奮進的力量,以多元的視角、更具溫度的人文關懷、更現代的表達方式深度反映了通州及運河歷史命運的鉅變,講述新時代的通州故事,描繪新時代通州人的精神圖譜,強調“運河文化”的概念,挖掘“運河文化”的深度,體現了運河精神、副中心光明前景及新中國成立70週年偉大成就。

除了精彩的開幕演出外,2019北京·通州運河文化藝術節還精心設計了“戲聚運河”系列劇目展演、“運河印象”系列文化藝術活動、“戲說運河”系列主題講座及閉幕演出等板塊。

“戲聚運河”劇目展演板塊甄選了四部優質佳作,分別是展現魏晉時期一代名士文壇領袖——嵇康與傳世名曲的民族戲劇作品《廣陵散》;承載文化遺產傳播的社會功能、符合國家對外文化戰略、獲國家藝術基金文化傳播推廣項目資助的舞蹈劇場《遇見大運河》;以生活本真為主題思想,集時尚、經典、爆笑、反思多元素為一體的百老匯經典笑劇改編作品《開心晚宴》;以“大運河”為主題,體現運河精神、首都水準和北京特色的精品話劇《運河1935》。藝術節所選劇目立足中國傳統文化題材,尤其是運河文化和非遺文化,突出文化自信,希望以運河味情感紐帶,與首都文化、世界文化交融,使越來越多的人讀懂大運河畔的通州故事,讀懂中國故事。

“運河印象”系列文化藝術活動包括“運河光影”主題展覽和成果展、“運河傳承”民族藝術進校園、“運河劇迷”走進音樂劇和戲劇藝術工作坊等;運河主題展覽將通過運河的光影與文化展覽,力爭最大化挖掘大運河歷史價值、文化傳承及現實意義;運河傳承·民族藝術進校園活動將在區域內小學上演微縮版戲劇並進行交流,向小朋友灌輸和普及運河文化;“運河劇迷”走進音樂劇將帶領通州劇迷走進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探索專業劇場如何運營和運作;“運河劇迷”工作坊將邀請基層文藝骨幹走進北北京劇目排練中心感受戲劇藝術魅力,豐富通州百姓群體娛樂生活、提高群眾藝術的普及度。

“戲說運河”主題講座擬邀相關領域專家針對性地開展講座活動,內容涉及攝影文化、戲劇文化、肢體美學等方面,提高通州居民攝影藝術修養、用光影發現通州的美好,探討大運河畔的文人雅士精神風貌及現代人在新文化副中心中的種種境遇。同時還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深入各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切實讓運河文化藝術節成為新時代、新風尚的引領。(隗瑞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