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核打擊能力的不只是戰略核潛艇,常規潛艇也能做到核威懾

具備核打擊能力的不只是戰略核潛艇,常規潛艇也能做到核威懾

核動力戰略核潛艇未出現之前,是常規導彈潛艇“當家”,圖片上就是世界第一型可發射潛-地彈道導彈的蘇聯的“G級”(高爾夫級)常規彈道導彈潛艇,也就是說它是世界上第一型可以實施戰略打擊的潛艇,它是在1960年代初開始建造的,一共有23艘,由於潛艇耐壓殼體直徑太小,它只能將導彈發射筒從耐壓殼體一直往上延伸到指揮台圍殼當中,早期的G型艇在指揮台圍殼內佈置了三個導彈發射筒,可以發射三枚SS-N-4彈道導彈,該導彈射程1500公里,屬蘇聯第一代潛-地彈道導彈,使用單級液體發動機推進,整體性能落後於美軍的“北極星A1”型導彈。1960年代中期蘇聯升級改造了13艘G型艇,可攜帶3枚SS-N-5 型導彈,但仍然沒有達到“北極星A1”導彈水平,升級後的這13艘稱為G-1艇,其後又有攜帶6枚SS-N-8的G-Ⅱ艇(僅一艘),還有Ⅲ艇、Ⅳ艇但它們都是實驗艇。

具備核打擊能力的不只是戰略核潛艇,常規潛艇也能做到核威懾

由於導彈相對於潛艇的耐壓殼直徑太長,G–Ⅰ級常規導彈潛艇加深了艇底部。

具備核打擊能力的不只是戰略核潛艇,常規潛艇也能做到核威懾

這個角度看上去隱約可見三根潛地導彈發射筒。

具備核打擊能力的不只是戰略核潛艇,常規潛艇也能做到核威懾

G-1潛艇和SS-N-5導彈示意圖。G-1艇排水量不大隻有2900噸(水下),為了提高該艇的導彈攜帶數量,蘇聯把其中的一艘艇加長了20米,使之可以攜帶6枚導彈,G-1艇在15 節航速時可以航行6000 海里,如果部署在蘇聯遠東港口它出港後向東潛航3000海里就接近了“美加海岸線”…還是有一定的威懾力。

G-1潛艇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型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由於常規潛艇排水量小、動力差,航速慢、帶彈量少…等先天不足,G-1 型之後世界上沒有出現任何型號常規導彈艇。

具備核打擊能力的不只是戰略核潛艇,常規潛艇也能做到核威懾

由“中央情報局”出資建造的巨型打撈船格洛馬爾探險家號。

關於G艇還有一個很傳奇的故事,1968年三月份一艘蘇聯太平洋艦隊的G-Ⅰ艇(K-129艇)通過“對馬海峽”進入到太平洋,並且一直向東進入到第二島鏈附近的,在距離珍珠港以西1400公里處突然間爆炸沉沒,殘骸沉入海底5000米…其實,它通過對馬海峽的時候,美軍部署在那的水下固定聲吶基陣已經探知到了它的行蹤,並且一直傳遞跟蹤直至它爆炸沉沒…一艘蘇聯導彈潛艇沉沒對於美國來說是送上門的禮物,隨即由美國中央情報局牽頭,建造了排水量超過5萬噸的GSF explorer(格洛馬爾探險家號)號打撈船,該船舯部艙室內藏有巨大的抓手,有幾百節高強度鋼鏈和鋼纜鏈接。

具備核打擊能力的不只是戰略核潛艇,常規潛艇也能做到核威懾

GSF explorer號三維圖,1972年建成後,經過短暫的試航後就趕赴K-129失事的海域,根據美國海軍核潛艇先前獲取的準確座標(實際沉沒點水深6500米),“格洛馬爾探險家號”開始工作…雖然爪手準確的將K-129抱住,但是在往上提舉時五根爪斷裂了兩根,失去平衡的K-129艇也斷裂為兩截,到達水面後美國只得到半艘艇…整整花了5億美元,卻得到了半截艇實在不令人滿意!

具備核打擊能力的不只是戰略核潛艇,常規潛艇也能做到核威懾

“”新浦級”常規導彈潛艇,攜帶潛地導彈不論導彈射程有多遠都是較大的威懾。

G級艇在1990年代初全部退役,常規導彈潛艇似乎成了絕唱,但是前幾年偵察衛星又在“新浦港”發現了一艘外形比較新穎的潛艇,它的指揮台圍殼有些特別,似乎可以安裝潛-地導彈發射筒…外國也就將它定名為“新浦級”。

具備核打擊能力的不只是戰略核潛艇,常規潛艇也能做到核威懾

轉過年“新浦級”也確實在水下成功發射了潛-地彈道導彈,導彈的外形也與SS-N-6很像,由此國際權威軍事研究機構認為“新浦級”是G-Ⅱ型艇的衍生型號!

具備核打擊能力的不只是戰略核潛艇,常規潛艇也能做到核威懾

蘇聯SS–N–6潛地導彈,雖然和北極星Ⅰ導彈有些差距,但是隻要能把核彈頭到敵國領土上就夠了。

總之,常規導彈潛艇基本上算是一種不被大國看好的裝備,就是它自持力太低了,只有30天的時間,而且與核潛艇的“無限航程”相差甚遠!沒有多少發展前途,但是個別技術等級很低的國家發展常規導彈潛艇,也能形成一些威懾,似乎也有必要根據自己的國力去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