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熟悉我的讀者都知道,今年我出門五次,其中三次去了內蒙,並且三次旅行當中,都包括同一個目的地—錫林郭勒盟。

所以經常有朋友在評論區調侃:“又去了,看來是真愛。”沒錯,的確感覺挺好。好在哪呢?四個方面:遼闊壯麗、概念新穎、環境和諧、羊肉好吃

但我不準備以這四個方面為主線進行描述,而是介紹兩條景觀路,期間穿插一些看法,方便朋友們閱讀。

西烏旗

西烏珠穆沁旗(簡稱:西烏旗)位於錫林郭勒盟東北部,與赤峰市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騰旗接壤,做為十一旅行最後一站,其實兩個月前我曾經來過一次。

那時正值盛夏,如茵碧草覆蓋著遼闊大地,漫山遍野的小花點綴其間;遠處有山脈起伏,就像綠色汪洋中泛起的滾滾波濤,色彩瑰麗、磅礴壯觀。

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美麗富饒的一方熱土,良好適宜的旅遊環境,這是西烏旗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以致於到了蕭瑟深秋,我也同樣期待她能展現出不平凡的一面。

507縣道

從巴林左旗出發,想要到達西烏旗,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途經沙那水庫,穿過米力圖壩;二是經過四方城鄉,走507縣道。但第一條路在出了赤峰界之後,變得崎嶇難行,隨時有爆胎的可能,所以從巴林左旗到西烏旗,目前只有一條順暢公路—507縣道。

雖說是縣道,路並不算窄,雙向兩車道,兩側還有餘量。並且沿途風景絕佳,因為這條路連接著松遼平原和內蒙古高原,處於兩種不同地形之間,有人說“過渡帶景色都美”,這話真是一點不錯。

翻過一道道山樑,駛過一片片草地,映入眼簾的無邊風景總能令人興奮不已。找處高地停下,信步走上山坡,登頂瞬間更覺心曠神怡。

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遠處延綿起伏的群山,像一條條和緩溫柔的線譜,遼闊豐美的草場,似一座座絢麗寬廣的舞臺;道路是靜止的琴絃,牛羊是跳動的音符,來此欣賞的遊人其實都是心靈樂師。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會演奏一篇屬於自己的樂章,我也有,叫做:草原深秋。

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記得夏天曾經發表過多篇關於錫盟旅遊攻略的遊記,在介紹風景的同時,還提到過當地人文環境。比如:牧民們在旅店住宿時,不讓孩子大聲說話;遇窄路錯車時,主動禮讓外地車的友好行為。

我喜歡觀察細節、以小見大,因為細節是一方人文素質的綜合體現,能夠反映出一種環境規則、一種心理意識。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還要補充一個在507縣道上看到的細節,因為值得一提。

秋天草原上要打草,為的是留給牛羊過冬,所以路上時不時會見到拉牧草的小貨車。他們拉得多、體積大、速度慢,但只要發現後面有車,都會主動靠到最邊上行駛,讓速度快的車先過。

這不是個例,並且不只有拉牧草的車會主動禮讓,事情也不只在西烏旗才會發生,我在太僕寺、在蘇尼特,都遇到過不止一例類似的情況。比如大型農用機械車,他們會主動靠邊讓後面的車先過,如果路窄,他們會靠邊停下來讓你過。

這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沒有對比就沒有不同;似乎本來就應該這樣,但很多地方現在已經沒有這個“本來”和“應該”了。

道路是公用的,我就這麼開,你能過去算你本事,你過不去,那是你技術不行。這種現象在其他地方也不是個例。

那發生在錫盟的這些“小事”能說明什麼呢?我認為這不只是表面上的禮讓,而是一種站在他人角度考慮事情的高尚文明思想的部分體現。正是這樣的文明思想和行為,在錫盟營造了一個良好和諧的環境氛圍,說明當地人樸實、文明、禮貌,能讓外地遊客充分感受到善意與真誠。

261和266鄉道

這段景觀路,我在其他文章中有過詳細描述,其實就是西烏旗蒙古汗城景區—迪彥廟林場—古若斯臺保護區—半拉山的旅遊公路。

旅遊公路沿途風景非常好:山脈、牧場、九曲河、白樺林、油菜花田,盛放著野花的原野、草原深處的牧家;色彩極具衝擊力,景象令人興奮、痴迷。

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而讓我念念不忘,深秋時節也要跑來看看的,正是這條旅遊公路。雖說現在已經沒有了盛夏時的奔放和豐滿,但秋日的蕭瑟與肅烈,也別有一番意韻。

天空由蔚藍變成了深藍,大地由深綠化作了金黃,億萬年相視卻不得相擁;於是,前者便不斷變換著色彩,希望賦予後者更多奇幻和瑰麗,這是天與地之間的眷戀。

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清晨,早起的牧民趕著羊群去吃草,充塞了鄉間小路。我發現秋天的羊要比夏天肥上許多,一個個撐著圓滾滾的身軀,呆頭呆腦逶迤行進,或許它們不知道,這可能是最後一頓美食,然後自己也將變成美食。

兩條景觀路 美麗西烏旗 為何錫盟讓我一年來三次

有別於多數地區的圈養,錫盟羊肉之所以好吃,是因為放養的緣故。放養和圈養有著很大區別:由於成長時長不同,導致瘦肉中含有的脂肪量不同。

簡單來說:圈養的羊,肉質鬆軟、脂肪含量高;放養的羊,肉質嫩滑、緊緻細膩、脂肪含量低。所以,我這個號稱不吃牛羊肉的人,每次到錫盟,都會去品嚐涮羊肉。

但吃得舒服玩得好,也不足以讓我一年之間去三次,關鍵在於“旅遊新概念”。比如西烏旗這條旅遊公路,比如東烏旗那條環湖旅遊公路,蘇尼特左旗、多倫縣,都有自己的景觀公路;這些旅遊公路、景觀公路的出現,說明錫盟在發展旅遊業方面,有著超前的意識和理念。

難道規劃旅遊公路就算超前嗎?沒錯,在我看來就是超前。因為隨著出行次數增多、見識增長,遊客逐漸會厭倦門票景區所帶來的束縛與內容單調,出門轉幾個景點回家,越來越沒意思了。人們需要更多精神上的感悟,和文化習俗方面的融入,瞭解越多才能愛得更深。

因此,不要小瞧一條旅遊公路,它其實是一條連接不同人文環境的紐帶,呈現出的是山川地理、文化風俗等多方面元素。內容多、範圍廣,這是一般景區所不具備的優勢,也更加符合當前乃至今後人們的旅行意願,和旅遊業發展潮流。所以,我認為旅遊公路概念新穎,體現出了超前理念。

表現在自己身上,那就是一年來三次,因為遼闊壯麗、概念新穎、環境和諧、羊肉好吃

“又去了,看來是真愛。”對,是真愛。美麗的錫林郭勒,明年夏天再見。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