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城隍廟,明清古建築群,古代宗教文化中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


鄭州城隍廟位於鄭州市商城路東段路北,原名城隍靈佑侯廟。該廟始建於何時,文獻缺乏確切記載。

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中國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鄭州城隍廟全稱是"鄭州城隍靈佑侯廟",在鄭州市商城路北,職工路(原名:城隍廟街)北端。建於明代初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是河南省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落之一。

數百年來,雖屢遭兵燹、火災及人為破壞,後經多次營建修葺,基本上保留了歷史原貌,因此彌足珍貴。

是目前河南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該廟始建於明代初年,清代重修。主要有山門、前殿、樂樓、大殿、寢宮等,全部殿堂均為琉璃瓦覆頂,造型精緻,結構緊湊。

其中樂樓高達15米,大殿內外的雕刻非常有特色,在正面屋脊上雕有游龍和鳳凰,旁邊有荷花、獅子等,圖案精美,雕工細緻;進入大殿,兩側可見雕刻的龍、鳳、牡丹;殿上刻有"八仙過海"及蒼松翠柏、人物鳥獸,構圖和諧精緻。

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八日,城隍廟裡都舉辦廟會活動,屆時,各種各樣的民間工藝品、風味小吃都匯聚於此,前來趕廟會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場面熱鬧非凡。

該廟坐北面南,山門、前殿、戲樓、大殿、寢宮、東西廊廡等,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層次分明,佈局結構合理,建築均為琉璃瓦覆蓋,捲棚出廈,飛簷四出,造型精緻,結構緊湊。

整個建築紅磚綠瓦,畫樑雕棟,既凝重端莊,又古樸典雅,是鄭州市絕無僅有的明清建築精品。其中丈五左右的歇山式雙層戲樓,堪稱鄭州之最。

樂樓高達15米,歇山式雙層建築,正脊浮雕游龍數條,有鳳凰在上下飛舞,有荷花、獅子在左右陪襯,異常生動。

大殿正脊兩端雕有吞脊吻獸,兩側刻滾龍數條,並飾鳳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過海"及蒼松翠柏、人物鳥獸,構圖和諧精緻,左右對稱,絕妙異常。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廟會時節,臺上古樂喧天,絲絃陣陣,臺下遊人如痴如醉。

加之雜耍、民間工藝品,各種名優小吃繽紛上市,更給城隍廟平添不少光彩。解放後,政府又撥款對其進行整修,並重塑城隍金身,終使這座有著五百年"廟齡"的古建築群,再獲新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