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攜毒品至巴厘島恐面臨死刑,旅遊勝地為何成為毒品交易重災區

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嗎啡、大麻、可卡因等等這類藥物,同屬於毒品,受到全球國家的管制。任何製造、攜帶、售賣毒品的人員皆會受到法律的嚴懲。但是,即使在如此嚴格的規定下,仍有不法分子嘗試越過法律紅線,品嚐“禁果”。據10月23日《鏡報》報道,在印度尼西亞美麗的巴厘島上發生一起運毒案件。

遊客攜毒品至巴厘島恐面臨死刑,旅遊勝地為何成為毒品交易重災區

犯罪嫌疑人被勒令在媒體前示眾,以警示其他毒販

印度尼西亞有著世界上最嚴厲的禁毒法,卻還有不怕死的遊客猛闖禁區,試圖向巴厘島走私毒品,他們中可能有人面臨死刑。上週一,4名嫌疑人接連在巴厘島國際機場被抓包,並身穿橙色連體囚衣在眾多記者面前“遊街示眾”。

遊客攜毒品至巴厘島恐面臨死刑,旅遊勝地為何成為毒品交易重災區

罪犯分別來自法國、俄羅斯與泰國

據英國《每日星報》報道,法國人奧利弗·喬佛在巴厘島被捕,原因是他在下飛機後收到從法國寄來的包裹,而那裡面裝了22.5g的可卡因。來自俄羅斯的美容師塔蒂亞娜·菲爾索瓦搭乘從卡塔爾國飛來的航班,並在機場被捕,她被指控走私6.6克可卡因,可能面臨15年監禁。

另外兩名運毒者卡薩林·卡姆考和桑尼查·馬尼特士均來自泰國,他們從曼谷抵達巴厘島後被立刻逮捕。她們分別是摩托車租賃商店的看門人和工人。當地警方披露,機場人員從他們衣物中搜查出近1kg的冰毒。巴厘島國際機場的移民局局長告訴記者:“實驗測定顯示,檢出的甲基安非他命有958g”。如果罪名成立的話,他們可能會被射擊處死。

遊客攜毒品至巴厘島恐面臨死刑,旅遊勝地為何成為毒品交易重災區

近1kg的冰毒被搜出,恐面臨死刑

巴厘島毒品氾濫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其為旅遊產業,毒販老闆用其作為中轉站,從而不斷替換販毒者,以逃避審查。毒販們常攜帶塞滿了可卡因的帆板、揹包、衝浪板、風箏帆和懸掛滑翔機入島。根據2013年以前的官方統計,僅有不超過10%的毒販在巴厘島被抓獲,也因此該島加大搜查、懲戒力度,在2015年,巴釐運毒九人幫的兩名頭目就被處以槍絕。

遊客攜毒品至巴厘島恐面臨死刑,旅遊勝地為何成為毒品交易重災區

美麗的巴厘島卻潛藏著黑暗的毒品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