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國時期的泰山老照片,最後一張竟是得道仙人不壞真身


泰山位於齊魯大地,素有“五嶽之首”之稱。傳說泰山為盤古開天闢地後其頭顱幻化而成,因此中國人自古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歷代帝王君主多在泰山進行封禪和祭祀,留有眾多文化古蹟,在中華文明中具有重要影響。

1910年,泰安府城牆和護城河。

眺望十八盤,十八盤共有石階1827級,是泰山的主要標誌之一。

上世紀三十年代泰安城街邊的小販。

1907年,泰安府岱宗坊。

1920-1930年,泰安岱宗坊,植被茂密了不少。

泰山岱廟坊,位於泰山南麓,建於清代康熙十一年。

一天門石坊。位於紅門宮南的盤道上,始建於明代清代重建。

清末,泰山中天門。

泰山中天門下方的登山階梯。

1915-1925年,泰山中天門附近休憩的遊人,別有一番情致。

清末,泰山十八盤,照片中可以看到彼時的泰山廟宇、臺階因失修有些破敗,登泰山遊玩的也大都是富人,他們上山往往會僱傭轎伕,所以照片中看到的轎伕甚至比遊客多。

1942年,泰山上的轎伕。

正在休息的轎伕。

坐轎子的外國人。

1942年,泰山古登封臺。

1942年,泰山景區裡的小店。

隨處可見的挑山工,這一職業到現在還有。

1942年,泰山玉皇閣。

南天門。

南天門近景。

1915-1925年,南天門遠景。

1917年,泰山碧霞祠。

泰山,快活三里。

泰山,神憩宮。

泰山五大夫松。

1934年,泰山“中有一道士”神龕。神龕中間供奉的,既不是木雕也不是銅鑄的神像,而是康熙二十三年羽化得道的泰山孫真人的肉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