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不斷提升國際影響

講好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不斷提升國際影響

近年來,中國共產黨越來越積極地參與國際社會交流活動,主動對外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在日前的一場研討會上,中聯部部長宋濤再次談道:“中國共產黨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政黨舞臺中央”。

10月25日,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和求是雜誌社聯合舉辦的“習近平外交思想與新中國成立70年黨的對外工作理論創新研討會”召開,70位專家學者匯聚中聯部,共同研討理論創新成果。中聯部部長宋濤在開幕式上表示,黨的對外工作必須增強戰略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善用戰略方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提供更好服務與保障。

不斷加強對國際社會的政治引領

提升黨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南都記者關注到,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習近平外交思想在對外工作中的指導地位確立一週年。隨著中國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如何處理與外部世界的關係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在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夕,中聯部就此組織研討和交流,頗具意味。“70年70人”是這次研討會的一個設計亮點。

中聯部部長宋濤在開幕式發言中指出,當前,中國與世界關係進入關鍵期,如何讓世界認識真實的中國和中國共產黨、接受和適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快速發展的中國,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黨的對外工作已經成為黨的一條重要戰線,成為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體現。”宋濤說。

他指出,黨的對外工作70年的歷程,有一些重要經驗和啟示,例如,始終堅定不移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同時,拓展同各國交流互鑑;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同時,不斷加強對國際社會的政治引領,提升我們黨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等。

打造全球夥伴關係網絡

爭取更多理解者、支持者和同行者

當前中國正處於發展的歷史機遇期,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宋濤說,習近平外交思想正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和與世界關係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為對外工作指引了方向。

如何做好黨的對外工作?宋濤提出:加強對國際社會的政治引領。優化新時代黨的對外工作佈局。講好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通過以國際社會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懂的方式,深入淺出、潛移默化地做好對外傳播工作,不斷提升我們黨的國際影響。發揮好黨中央決策的參謀助手作用。中聯部在跟蹤研究國際形勢和重大國際問題的發展變化、世界政黨政治、社會思潮和外國政黨治黨治國經驗等方面有長期積累,願繼續與國內相關機構和專家學者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共同為黨中央決策提供參考建議。推進形成黨的對外工作大協同局面。充分調動各地方各部門參與黨的對外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協同水平。

作為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宋濤指出,黨的對外工作在團結社會主義力量的同時,打造全球夥伴關係網絡,爭取更多的理解者、支持者和同行者。

用鮮活的語言、多樣的形式

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在業界和學界看來,中聯部所負責的“黨的對外工作”,更有其獨特之處。

“與以處理國家間關係為主要內容的政府的外交有所不同,黨的對外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做國際社會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王義桅分析認為,“這是觸及思想靈魂的工作,比普通外交工作更難。”

王義桅以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外國國家元首交流舉例:元首之間的交流、談及的話題,並不只有簡單的外交,更觸及到很多文化、哲學層面的議題。“這也是同時在做人的工作。”在如何講好故事方面,王義桅還建議也可以參考類似《我和我的祖國》等影視作品,用鮮活的語言、多樣的形式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時候推出類似的作品。

南都記者瞭解到,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與確立習近平外交思想在對外工作中的指導地位一週年之際,中聯部已連續3次舉辦習近平外交思想研討會。之前的兩次,一次是在6月25日以“世界大變局與習近平外交思想”為主題,舉辦第二十九屆萬壽論壇;一次是7月11日召開習近平外交思想理論研討會。70年對外交往工作理論與實踐創新與經驗啟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面臨的新挑戰與新任務、如何對外講述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以及中美關係等議題,都成為研討會上業界與學界交流交鋒的重點話題。

外交實踐

習莫金奈會晤讓親歷者耳目一新: 外交思想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

“外交思想由需求側牽引,更需要供給側改革。”在10月25日,中聯部舉辦的“習近平外交思想與新中國成立70年黨的對外工作理論創新”研討會分議題中,外交部政策規劃司司長劉勁松講述了10多天前親歷習莫金奈會晤、中國元首首訪尼泊爾期間令人耳目一新的細節。

在他看來,在外交實踐、特別是元首外交中,外交思想也在不斷豐富發展。

兩個多月前,劉勁松從中國駐阿富汗大使的崗位上回到國內。

“很多阿富汗朋友熱忱地對我講,中國外交好!因為中國作為大國和鄰國,從來沒有欺負過阿富汗,從來沒有干涉過阿富汗內政,從來都對阿富汗平等相待”。劉勁松在現場講述他的親身經歷。

“外交思想的國際效應是實實在在的,”劉勁松感慨道,在阿富汗人民看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助力阿富汗變“陸鎖國”為“陸聯國”,中國的勸和促談努力公道無私,讓阿富汗人民看到了和平與繁榮的希望。

“這是對新中國外交理論和實踐、對習近平外交思想十分質樸、至為崇高的讚譽。”劉勁松說。

南都記者瞭解到,去年6月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確立了習近平外交思想在對外工作的指導地位。習近平提出,要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堅持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這一系列思想都是著眼於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的共同發展結合起來,努力在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中實現自身發展,推動形成一種新型的中國與世界關係。”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主任欒建章在其文章中提到。

在外交實踐、元首外交中,外交思想不斷豐富發展

在研討會上,劉勁松還回顧了10多天前參加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在金奈舉行第二次非正式會晤和中國國家元首對尼泊爾歷史性的訪問的過程。

這場出訪中,很多細節讓他感到“耳目一新”。

“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本身,就是一種外交實踐和理念的創新。”劉勁松直言。

據介紹,在此次會晤中,兩位領導人一致認為,各國都可在基於國際法的國際秩序中謀求發展,共同促進多邊主義、國際關係民主化,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

也是在這次出訪中,習近平強調,中方真誠期待中印關係好、中巴關係好、印巴關係也好,大家攜手促進地區的和平穩定,共同實現發展繁榮。

此外,習近平就“中印+”合作闡述中方主張,與尼泊爾領導人確定加快構建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建立中尼面向發展與繁榮的世代友好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所有這些,令人耳目一新,在為地區和平穩定作出新貢獻的同時,也在豐富完善習近平外交思想。”劉勁松說,“外交思想就是在外交實踐進程中不斷豐富發展的。”

外交思想由需求側牽引,也需要供給側改革

“外交思想是由需求側牽引的。”劉勁松說,環顧全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凌主義衝擊國際秩序,黑天鵝滿天飛、灰犀牛遍地跑。在攸關世界前途命運的重大關頭,國際社會急需科學的理論、理性的思考,需要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

國際社會各界也都在關注:什麼樣的國際關係和外交理論,才能更好地貫徹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才能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才能避免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再度大行其道?

“外交思想更需要供給側的改革。”劉勁松認為,習近平外交思想特別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基於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和角色觀,回答了世界往哪裡去,人類該怎麼辦,國際機制該怎麼改,富起來和強起來的中國對外會是什麼樣等重大命題。

“我們提出“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和“真實親誠”對非工作方針,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向世界承諾中國將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新中國外交實踐的厚積薄發,是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的繼承和弘揚,也是對傳統國際關係理論的超越和創新。”劉勁松說。

“登上去,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是電影《攀登者》裡讓劉勁松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劉勁松也引用這句臺詞,來描述當前中國對外交往工作面臨的任務:當前的中國需要有這種勇攀高峰的意志,保持定力、耐心和細心,觀察氣象、研究路徑、熟悉地形、豐富工具,讓國際社會既能看清當代中國的全貌,又能更加理解、認同和親近中國。

聚焦中美關係

中國是國際秩序維護者,中美將長期在競爭中合作

近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就美對華政策講話中強調,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並否認要與中國“徹底脫鉤”。這在外界看來,是美國釋放出改善與中國關係的一個積極信號。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學者表示,中國並不是美國所主導世界體系的挑戰者,未來中美兩國將面臨長期的競爭與合作。

中國從全球化中獲利,是國際秩序維護者

近年來,部分國家和地區出現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跡象。與此不同,中國領導人在多個場合重申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原則立場和堅定態度。

十八大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多個重要場合一再闡述中國對全球化的態度:2015年,習近平在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強調,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世界經濟論壇,同年10月的十九大報告以及2018年博鰲論壇等多個場合,習近平也都強調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中國堅決維護經濟全球化,既是因為經濟全球化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客觀歷史進程,也深深根植於中國的自身利益需求。

據梅新育介紹,從對外貿易角度來看,現實利益決定中國是現有全球體系的堅定維護者,“中國是現行體系的改良者,而不是革命者。”

復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研究中心前主任、特聘教授石源華同樣認為,中國並非試圖突破現有世界秩序體系,“並不是要建立另一個體系和美國對抗”。

中美不可能發生熱戰、也不可能發生冷戰,將長期在競爭中合作

隨著中美貿易談判在“邊打邊談”中推進,中美關係也一再成為討論焦點。

本次研討會上,多位專家談到,在此背景下中美長期競爭不可避免,但希望能保持在可控範圍之內。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提到一位美國學者的觀點:由於核威懾和經濟相互依賴,中美之間“不可能發生熱戰,也不可能發生冷戰,除了在競爭中合作,別無選擇”。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關係學院教授李巍建議,希望中美雙方能夠保持冷靜,控制權力競爭的烈度,耐心解決經濟利益競爭,避免挑起意識形態競爭。

此外,在中美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周邊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石源華認為,中國周邊外交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應該考慮周邊外交的特徵隨時代變化而發生的變化。遼寧大學東北亞研究院院長、教授張東明提出,可結合“一帶一路”倡議來考慮對與東北亞地區國家關係作出更加長遠的規劃。

專家觀點

民族主義與全球主義如何統籌協調? 王義桅:中國是改變自己,影響世界

當前,全球化與民族主義能否統籌、如何統籌再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一個議題。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王義桅表示,在習近平外交思想裡,民族主義與全球主義二者統籌非常明顯,這個統籌的邏輯是:改變自己,影響世界。

王義桅談到,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所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中國方案,越來越多地獲得國際認可。南都記者關注到,這一理念相繼被載入聯合國決議、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

為何中國共產黨會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倡議?在王義桅看來,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一種組織形態,而且是一種維護競爭力的制度保障,同時承載著人類政治文明的希望。

正因為此,“中國共產黨才能善待各種政黨、善待各種宗教,才能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王義桅指出。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主任欒建章也分析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與中國共產黨的國際使命相契合。“黨的對外工作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一直是聯繫在一起的,我們理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也要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相聯繫。”欒建章強調。

在此語境下,如何實現民族主義、全球主義的統籌協調?

“習近平外交思想提到了兩點:一要服務民族復興,二要促進人類進步。對國內外關係的統籌非常明顯。”王義桅說。

王義桅認為,從全球來看,統籌兩者關係並不是一件易事。當前有的國家和政黨領袖更注重愛國主義,而忽視全球主義。

“在習近平外交思想裡面,則統籌了民族主義和全球主義。首先基於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又超越狹隘的民族主義,具備全球擔當和天下情懷,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王義桅解釋。

在他看來,習近平外交思想統籌二者的邏輯就是改變自己,影響世界。中國共產黨是通過改變中國面貌來改變世界面貌的,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

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他認為中國共產黨目前最大的任務就是“做好自己”。“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各國對中國的崛起有著不同的聲音。中國崛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馮仲平談到,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提出和理論建設對於回答這個問題有著重要意義,這需要我們在對外交往中,既要闡釋好又要實踐好,但首先要做好自己,然後再對外闡釋。

08-09版採寫:南都見習記者 吳單 馬嘉璐 發自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