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民同招來了!民辦學校或100%電腦搖號 這些重大影響你必須瞭解

杭州日報 記者 王潔

昨日,浙江省教育廳聯合14個部門聯合起草了《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裡面有兩條內容引起了大家關注:

嚴格執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規定。推進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出臺規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實施細則。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派位方式錄取。

實施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公辦民辦學校一視同仁,公平發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權。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按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的招生時間,與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同步招生,嚴禁任何形式的提前招生。公辦、民辦普通高中按審批機關統一批准的招生計劃、時間、範圍、標準和方式招生,不得采用銜接班、預錄班、新生軍訓等方式變相提前招生。

看來傳了很久的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以及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派位方式錄取的政策,大概率要實施了。

這兩項政策的實施會給杭州的教育格局帶來怎樣的變化,點點君採訪了多位教育圈人士,來提前做個分析預判。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報名人數超計劃

大概率採取100%電腦隨機派位錄取

去年杭州市已經啟動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改革,首先推行了公民辦小學同步招生,而這次可能推出的兩項政策,對於義務教育的發展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先說第一條,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派位方式錄取。這裡議論最多的就是實行100%電腦派位,還是有一定比例的電腦派位?

過去杭州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招生政策維持多年不變,民辦小學一直是全額自主招生,民辦初中報名數超過計劃數,是40%自主招生,60%電腦派位。按照《徵求意見稿》裡的字面意思來理解,杭州原本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已經在採取電腦派位了,好像也符合政策。

但一些教育圈人士分析,看政策得聯繫上下文。裡面明確提出“推進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

也就是說,過去民辦學校自主招生面談選拔學生在《徵求意見稿》中是不被允許的,民辦學校也不能像公辦學校那樣劃學區就近免試入學,剩下的招生方式只有100%全搖號了。

所以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100%電腦隨機派位方式錄取,是大概率事件。

未來民辦初中熱大概率要降溫

搖號不進回公辦初中也可能調劑

再來說說第二條,實施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去年,杭州市率先推行公民辦小學同步招生,第一年效果很明顯,很多家長都選擇了家門口的公辦小學,民辦熱降溫不少。究其原因,是因為一旦民辦小學不錄取,自己學區所在公辦小學就會同表別排序靠後,存在被調劑的可能。

《徵求意見稿》裡,公民辦同步招生將拓展到初中,會否出現和小學一樣的情況。有家長覺得不會,因為杭州市公辦初中升學一直採用分配製,對口公辦小學直升對口公辦初中。理論上來說,公辦初中可以滿足滿額的對口公辦小學的生源就讀。所以即便報了民辦初中沒有搖進,公辦初中也有足夠的學額接收搖號不進的學生。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一位教育圈人士說,前些年杭州公辦初中接收對口公辦小學的生源沒有問題。但現在情況出現了變化,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以及外來人口的導入,杭州近些年的生源增長很快。根據媒體報道的數據,2011年前,杭城小學一年級新生人數一直維持在2.3萬人左右;2011年接近2.8萬人,2013年達到3.3萬人,2016年突破了4萬人大關。

所以這幾年很多公辦小學都不得不擴班,而小學擴班的影響現在已經拓展到了初中,已經有一些公辦初中,因為小學直升生源的爆棚,而不得不進行分流調劑。比如,像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團教工校區,今年的招生形勢就非常緊張。往年二表生、部分三表生也能入讀,今年僅錄取一表生,其他學生只能調劑到十三中教育集團嘉綠苑校區。而未來,這樣的調劑將更加普遍。

所以公民同招後,原本想報民辦初中的學生也要掂量一下了,過去民辦初中招生至少有40%的自主招生名額,搖號不進如果你真的很優秀,學校也會通過自主招生錄取。但未來民辦初中招生大概率是全搖號,這就全憑運氣,運氣不好沒有搖中,回到對應公辦初中恰好比較熱門,被調劑到其他公辦初中,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未來民辦初中熱降溫也是大概率事件。

民辦學校未來會漲學費嗎?

教育圈人士:意義不大

電腦隨機派位、公民同招這消息已經傳了很久。與此同時,還有一則傳言也在坊間流傳:新政實施後,民辦學校要漲學費了。理由還很充分,因為之前民辦學校可以選擇想要的生源,而未來如果全搖號,勢必要通過漲學費來過濾掉一部分生源。因為相對來說,經濟上優越的家庭對於學生的教育投入也相對較多,生源質量會更好一些。

對於這樣的傳言,一些教育圈人士認為,是否會漲學費不好判斷,但漲學費能否起到挑選到好生源的效果,他們並不看好。

當下學校辦學,生源確實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過去民辦學校先招,有自主招生的優勢,公辦學校只能兜底。招生地位“並不對等”,間接造成了“民辦熱”。但是一旦“公民同招”後,就營造了一個相對公平的招生環境。勢必會讓公辦學校留下一波好生源,這樣學校裡有了優質學生,公辦學校在辦學上也會底氣更足,老師教起來也更有信心,以前公辦和民辦的差距就會較快減小。

“過去很多家長選擇民辦,是因為民辦學校好學生多,競爭氛圍好。而未來公辦學校也有這樣的學習氛圍,而且還免學費,顯然公辦學校的性價比大大提升,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公辦。這時候民辦學校學費漲得越高,性價比就越低,意義就不大了。”一位教育圈人士說。

一位教育圈人士坦言,這次《徵求意見稿》的提出,可以看出政府對重塑教育生態的決心。要打造一個好的教育生態,並不是說在發展公辦學校的時候,打壓民辦學校。而是要讓公民辦學校能在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下協同發展,共同促進。民辦學校是公辦教育的有益補充,它的發展的立足點應該是學校的內涵建設,包括辦學理念和整體辦學質量、精細化的管理服務模式、鮮明的特色與響亮的品牌等,而不是一味地掐尖。

新聞回顧

浙江的中小學減負工作,又有新動作。

昨天(10.28),浙江省教育廳會同省委網信辦、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廣播電視局、省體育局、共青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等14個部門聯合起草了《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

其中透露一個重要信息:浙江公民同招,民辦學校報名人數超計劃實施電腦搖號!

減負工作重點舉措包括7個方面33條,分別是:

1.嚴格按課程標準、進度要求教學。

2.嚴格按課程表上課、活動。

3.嚴控家庭作業總量和作業時間。

4.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不作業。

5.嚴禁利用週末和節假日補課。

6.規範學生在校作息時間。

7.確保學生鍛鍊時間。

8.嚴控校內考試次數。

9.科學控制考試難度。

10.改革考試命題內容和形式。

11.嚴禁發佈考試成績和排名。

12.實施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

13.深化中考招生改革。

14.促進普通高中教、學、考相一致。

15.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

16.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17.實施普通高中分類辦學試點。

18.嚴格執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規定。

19.實施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

20.嚴禁跨區域爭搶優質生源。

21.提高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比例。

22.嚴格規範校外培訓時間和進度。

23.嚴禁校外培訓與升學相掛鉤。

24.加強競賽管理。

25.規範進校園活動。

26.樹立科學育兒觀念。

27.保證充裕睡眠時間。

28.增強孩子身心健康。

29.實施家長素養提升工程。

30.堅決糾正片面的教育政績觀。

31.扭轉招錄人員唯特定高校、唯文憑學歷傾向。

32.加強校外勞動實踐教育,豐富學生實踐體驗。

33.加強社會引導,營造良好育人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