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央行數字貨幣來了-淺談我理解的“區塊鏈”“數字貨幣”和“數字幣”(三)

接上文

順著貿易清算結算這條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延伸加上了央行發行的主權”數字貨幣“這就有更深層的意義了;

前面說過,央行的數字貨幣的本質仍然是貨幣,唯一的區別是”數字“形態,提升支付便捷性和安全性,並且在數字形態的基礎上可以應用”區塊鏈技術”進一步的增強信用管理和追蹤溯源;

即將推出的中國版數字貨幣名字是“DC/EP”,即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人民銀行解釋的其功能屬性就是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字化形態。“對DCEP的定義是‘具有價值特徵的數字支付工具’;

既然首先是一個貨幣,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機制並不會發生變化,這一點在今年年中的人民銀行發表的兩篇文章中已經說的非常清楚: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不影響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改變流通中貨幣的債權債務關係,不改變現有貨幣投放體系和二元賬戶結構,不會構成對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的競爭,不會增加商業銀行對同業拆借市場的依賴,不會影響商業銀行的放貸能力。“

央行將DCEP兌付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將DCEP兌付給老百姓或企業,請注意這裡面用的是兌付,並不是發行,所以央行數字貨幣的本質是將M0數字化,這一點想明白的話,就並不會牽扯到什麼對鑄幣稅的影響的話題,或對於貨幣的發行機制就存在著巨大的挑戰或破壞的話題;

既然央行數字貨幣本身只是M0的數字化,並不改變原有的人民幣的機制,那麼為什麼要加上區塊鏈技術呢?

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聊到的,1,央行數字貨幣是貨幣本身;2,不要把央行數字貨幣和數字幣混淆概念;3,DCEP加上區塊鏈技術,這是有管理的利用區塊鏈技術的真正優勢,而不要和什麼”去中心化“混淆,非要加上這個特點,那麼就是有限的場景應用中的去中心化,局部應用場景中進一步的信用增強

央行數字貨幣不改變信用的發行基礎,只是改變清算結算交易環節的信用(增強),只是在流通環節上信用去中心化,而絕不是在發行環節上去中心化;

當然這不是理想國中的“去中心化”,一切說到底恰恰流通環節中的去中心化其實恰恰和理想國的“去中心化”是反著的,並且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管理;

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的流通環節去中心化主要的功能就是不能篡改可以溯源,這對於發行者和管理者而言則是更加的有效的,可以避免類似貪汙腐敗,洗黑錢等行為,你的每一筆收入都是可以追蹤源頭的,每一筆轉賬都是可以溯源的,未來對於稅收的幫助也是巨大的;

在商業環境中可以避免清算結算和交易環節的成本,違約風險,交易風險等;

同時M0的數字化可以更好的進行貨幣管理和貨幣政策的調節,這一點之前周行長講過,M0的數字化,可以讓將來的貨幣政策在負利率的時候有著更好的傳遞,現實中負利率政策往往效果有限,這是因為相較存銀行,人們會選擇持有現金,數字貨幣能夠避免大量囤積現金行為的存在,人們的錢都在數字錢包賬戶中,在這樣的條件中,負利率就可以在刺激經濟和消費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未完待續)

【末尾提示】:

目前考慮到華爾街見聞主站整改的原因,目前《付鵬說》內容更新都鏈接到了見識APP內,見識APP網頁 www.jianshiapp.com 均正常使用,大家可以用華爾街見聞APP的用戶名和登錄方式登錄,登錄之後自己以前在華爾街APP內相關的內容均保留並最新的內容也已經繼續更新,也歡迎大家加入到《付鵬說》的社區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