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水冷重機槍和氣冷重機槍

有水有彈就能打到死的水冷式

1883年英籍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以火藥動力為能源的自動武器,自此打開了人類戰爭的自動化時代。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馬克沁1884式機槍

全自動射擊大大提高了戰鬥效率,僅需兩人操作的馬克沁機槍可以在一分鐘內發射超過500子彈,火力比30個人的步槍排還猛烈。高射速也帶來了高溫。槍管會因為連續射擊從而發熱發燙,,這樣就會造成幾個致命的問題,一是槍管因為熱漲導致變形,和子彈的契合度下降,會影響精度;二是槍管連續高溫會導致槍管內的膛線被快速損毀,影響槍支壽命;三過熱的槍膛甚至可能直接引爆子彈造成炸膛;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槍管打紅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降溫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加水,馬克沁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給新武器降溫,在槍管外套一個粗壯的水筒,裡面裝滿冷卻水,只要誰沒有蒸乾槍管的溫度就不會過高。理論上只要冷卻水一直有,馬克沁就可以一直射擊。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水冷套筒的示意圖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水冷式重機槍的全套設備還包括一個通過軟管連接的水箱

因專利限制而誕生的氣冷式

馬克沁為他的機槍發明了配套的水冷設備,還申請了相關專利,來限制競爭對手的發展。1897年法國的霍奇基斯武器公司推出了一種不用冷卻水的機槍霍奇基斯1897式。為了規避馬克沁的專利,霍奇基斯1897式在槍管尾部增加了“甜甜圈”樣式的銅製環形散熱片。環形散熱片對機槍的重量影響不大,但把槍管的冷卻效率卻提高了近10倍。在德國的MG34出現前,霍奇基斯和其衍生系列機槍是世界上唯一靠譜的氣冷式重機槍。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環形散熱片特寫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霍奇基斯194式重機槍

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水冷佔優

1904-1905的日俄戰爭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使用機關槍的戰爭,也是氣冷機槍和水冷機槍的第一次正面對決。

沙俄當時主要使用的是英國維克斯公司生產的馬克沁機槍,在旅順要塞的攻防戰中俄軍的馬克沁給了日軍非常大的傷亡。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日軍在戰爭中使用的則是仿製霍奇基斯的明治三十八年式機槍,同樣也給了俄軍非常巨大的傷亡,在黑溝之戰中秋山好古德騎兵第一旅團就是下馬用明治三十八年式機槍打敗了俄軍德哥薩克騎兵。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明治三十八年式機槍

日俄戰爭已經了呈現了一個事實,即步兵進攻有準備的機槍陣地將是一場災難,日軍和俄軍步兵在進攻對方的機槍陣地時都要付出巨大的傷亡。至於氣冷和水冷的優缺點在這場戰爭中則沒有明顯暴露出來。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雙方使用機槍的規模更大了,而且隨著戰爭的擴大機槍的裝備也越來越多1914年戰爭爆發時英國陸軍每個師只裝備16挺維克斯重機槍,到1918年時每個英國陸軍師裝備的重機槍數量已經上升到64挺。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維克斯重機槍從1912年開始裝備英軍一直到1968年才退役

一戰的主要參戰國之戰,英美德俄的重機槍主要都是水冷的,法國和日本則是裝備氣冷的。究其原因還是一戰的主要形式是陣地戰,水冷式在預設好的防禦陣地中的持續作戰能力更強。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一戰主要參戰國的水冷式重機槍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一戰主要的氣冷式重機槍

雖然此時主流還是水冷式重機槍,但在實戰還是暴露出了許多問題。

一:實戰中很少有長時間連續射擊的射擊的時候,主要還是以短點射為主。水冷式重機槍的超長持續射擊能力在實戰中很少很少體現;

二:戰場上取水困難,一旦沒水 水冷式重機槍的作戰效果就要大大折扣。

第二次世界大戰 氣冷佔優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是氣冷式重機槍對水冷式展開了全面反攻,日本和法國繼續使用傳統的氣冷式重機槍,德國研製了劃時代德MG34/42氣冷通用性機槍。美國和蘇聯是氣冷式在戰爭逐漸取代水冷式,主要參戰國中,只有英國繼續堅持使用水冷式重機槍。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重機槍狀態下德MG34和MG42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蘇聯逐漸用氣冷的德什卡重機槍取代老式的馬克沁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在戰爭過程中氣冷M1919逐漸逐漸取代了水冷的M1917

在二戰中氣冷式能取代水冷的原因如下:

一:步兵自動火力大幅度增強,對重機槍的依賴降低。二戰主要參戰國都能做到步兵班配置輕機槍和衝鋒槍。連排的自動火力遠遠強於一戰,即使沒有重機槍支持也可以獨立展開作戰,結果就是對重機槍的持續射擊能力需求進一步的降低;

二:運動戰取代陣地戰,二戰的主要形式為大規模運動戰,武器的機動性非常重要,水冷式重機槍班組裡, 水箱 軟管 冷卻水一大堆零碎,少了一樣都沒法打仗。氣冷式只要槍身和槍架兩樣大設備就能打仗,更符合機動戰要求。

二戰後——現在

二戰之後則不用多說,氣冷式獨霸天下,水冷式則是銷聲匿跡。

有水就能打到死的馬克沁為什麼被氣冷式重機槍給取代了?

現代已無任何水冷式的機槍

結論

水冷式的優點在於其持續射擊能力強,但機動能力則是弱項,氣冷式則恰恰相反,兩者是各有千秋,但是現代戰爭的發展方向是機動作戰,水冷式犧牲機動換來的超長射擊能力在現代戰爭中實屬雞肋,被更全面更平衡的氣冷式重機槍取代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